古代大俠和名醫數不勝數,為何功夫祕籍到處都是,醫術卻無人傳承

在很多古裝武俠劇裡,我們都能看到各種傳世的武功秘籍。什麼《易筋經》、《辟邪劍譜》、《葵花寶典》等不勝枚舉。畢竟我國是一個習武大國,歷史上從不缺武林高手,功夫秘籍流傳下來實屬正常。

古代大俠和名醫數不勝數,為何功夫秘籍到處都是,醫術卻無人傳承

然而,中醫也同樣是我國國粹之一。而且古代的名醫也不在少數,譬如華佗、扁鵲、李時珍、孫思邈等數不勝數,那為何我們如今卻很少聽到什麼傳世的古代醫術呢?

究其原因,在於古代對醫生的不重視。眾所周知,古代職業分為三六九等,其中最前面的自然是“士農工商”這四大塊。醫者並不屬於這4類,而是屬於三教九流之一,其位列“中九流”,僅比“下九流”高了一個檔次。

古代大俠和名醫數不勝數,為何功夫秘籍到處都是,醫術卻無人傳承

為何會造成這種現象?因為在科學還很貧瘠的歷史早期,“巫術”和“醫術”其實是不分家的,巫術占卜至今在我國都算不上什麼高端職業,在古代的地位自然也不會高到哪去。

由於地位低下,根本不會有人想著去傳承,自然也就沒有流傳到今天,而那些嘔心瀝血將畢生醫學經驗整理成冊就另當別論了。

古代大俠和名醫數不勝數,為何功夫秘籍到處都是,醫術卻無人傳承

此外,醫術學習的難度要比武術大得多。武術更多是動作上的模仿,中醫則有個“陰陽調和”的理論基礎,更多東西在於自己去悟,而非機械性地照本宣科。況且古人一談到學習,必然是那些跟仕掛鉤的儒家經綸,誰又會花時間來學這種在當時社會沒什麼用的理工科?

最重要的一點是醫術傳承這種東西,實踐遠比學習更靠譜。還是拿武術舉例,同樣一套拳法,翻閱秘籍後,但凡有點武術基礎的都可以習得。

古代大俠和名醫數不勝數,為何功夫秘籍到處都是,醫術卻無人傳承

但醫術不一樣,就算你將方法記得滾瓜爛熟,不同病人的身體狀況還不一樣,對症下藥的同時,還得根據病人自身的情況進行變通,遠不是背熟了就能掌握的,實踐永遠是第一位。這也是為何如今的醫學生不管學歷多高,理論知識多強,畢業後必須經過3年規培才能拿到行醫資格的原因。

還有一點,就是我國中醫一直處在一個封閉發展的狀態。歷史上,我們經常聽說文人墨客交流文學,切磋文采。但很少聽過有什麼醫術交流大會,由於缺少交流,不管是誰發明了一套如何了得的醫術,都會藏的死死的,久而久之必然阻礙了這套醫術的進步和發展,大大提高了失傳的概率。

古代大俠和名醫數不勝數,為何功夫秘籍到處都是,醫術卻無人傳承

即便有中醫醫術僥倖傳承了下來,其也逃不過近代又一輪大棒。在民國時期,我國曾有一次轟轟烈烈的“反中醫運動”。以魯迅為首的新文化代表提倡全盤西化,對中醫自然也是牴觸萬分。

當年他在《藥》裡提到“人血饅頭”一事,看起來像是一個荒誕的批判手法。但其實人血入藥也是中醫的發明,在唐朝編制的《本草拾遺》中,明確寫道人血可以治療肺癆。魯迅通過此舉,不但批判了國人的愚昧,也間接批判了中醫。

古代大俠和名醫數不勝數,為何功夫秘籍到處都是,醫術卻無人傳承

而在近代,中醫幾乎是進步青年的禁忌話題,號稱“飯桌絕交話題”。與此同時,在1929年,餘雲岫還提出過“廢止舊醫案”,可見近代中醫遭受了多少汙名化和打壓。

所以,縱然古代醫術傳承了下來,在近代也幾乎難逃厄運,如今看不到也就不足為奇了。而且,一直到今天,關於中醫的爭議仍然存在。依然有不少國人對其是否有用產生懷疑。各位讀者,你們覺得中醫到底有沒有用呢?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