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孩子都缺乏這種教育,春暖花開季,趕緊補上吧!

以往的這個時候,一到週末,家長們都會計劃著帶寶寶去踏尋生機勃勃的大自然,而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全國的小朋友基本上都還蹲在家裡。


我國幼兒園之父陳鶴琴曾說,“自然是孩子最重要的教室”。現在無論是城市裡還是鄉村的孩子,都以課業為重,對自然的探索遠遠不足,但孩子小時候欠下的自然課,等長大了,遲早是要補回來的。

90%的孩子都缺乏這種教育,春暖花開季,趕緊補上吧!


要讓孩子知道,生活源於自然


生活是移動的教室,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可能帶孩子看過無數的大叔,見過各種各樣的花兒,接觸過品種各異的小草,但可能從未細細深入的向孩子介紹她們,不知道他們與我們有著怎樣的淵源。半個世紀前,美國科普作家雷切爾·卡遜出版了《寂靜的春天》,控訴農藥對自然的破壞,而她本人也被公眾譽為“環保運動之母”。為什麼她如此瞭解熱愛大自然?因為她從小就與大自然為伴,從小就感受熟知農場的各種植物花草,她離大自然很近很近。

對於城市的孩子來講,森林的距離太過遙遠,但生活很近啊,只要你願意放下手機,停下i腳步,和孩子看一眼我們身邊習以為常的自然就好。

90%的孩子都缺乏這種教育,春暖花開季,趕緊補上吧!


教孩子用感官親近自然


可以允許孩子去觸摸感受泥土的溫度,用眼睛去觀察昆蟲翅膀顏色的變化,用嗅覺去感受不同的花香。感官是孩子學習的工具,光滑與粗糙、沉與輕、溼與幹,都需要通過感官去了解。

豐富的感官體驗是大自然給孩子最好的教育。鳥鳴、花香、溪流、高山、翠柏,每一種景象都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讓小孩子深入參與感官探索,還能有效預防孩子感統失調,增強孩子的協調力和專注力。家長們不妨多多帶孩子親近大自然,讓孩子在大自然這個奧妙的課堂中學習成長。


90%的孩子都缺乏這種教育,春暖花開季,趕緊補上吧!


告訴孩子,我們應該敬畏自然


今年我們所經歷的新冠疫情,這件重大社會事件的本源就是——人與自然緊密又脆弱的關係。

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我們不是旁觀者,更不是局外人,我們是這個事件的經歷者和見證者,更是並肩作戰的行動者。

可能孩子不理解什麼是敬畏自然,但我們可以從點滴處著手,鼓勵孩子拿起紙和筆,記錄他們在疫情期間的所看所感,記錄他們這段時間的生活,記錄他們想說的話,希望家長們和孩子一起討論,如何通過行動呵護大自然。

可以和孩子一起製作海報,告訴大家不要買賣屠殺野生動物,更不要食用野生動物,告訴孩子沙塵暴、海嘯、颶風都是大自然對人類錯誤行為的抗爭。

敬畏自然,還可以從身邊小事做起,節約水電、參與光盤行動、來及分類、綠色出行、儘量不使用一次性餐具、愛護花草樹木等等……

90%的孩子都缺乏這種教育,春暖花開季,趕緊補上吧!


希望家長們從此刻開始,和孩子一起學著去了解自然,走進自然,敬畏自然,這才是個孩子最好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