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唐朝的衰敗轉折

最近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劇中張小敬(雷佳音)等人的表演,讓大家覺得眼前一亮。但也反映出了大唐盛世到衰敗的轉折。劇中也暗中支出了各節度使在長安留後院的作用。原著中還寫到了蚍蜉活動的經費是從安祿山節度使留後院轉到守捉郎哪裡的。劇中也指出了各地節度使的心懷不一。

《長安十二時辰》——唐朝的衰敗轉折

唐玄宗

劇中唐玄宗把自己比作神,卻聽不見何老的各種勸說。甚至要在宴會上要殺死太子,迷戀於黃老之術。沉迷於嚴太真,寵信奸臣。可誰又想的到這位皇帝怎麼會是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開元盛世。但是在位後期逐漸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且寵愛楊貴妃,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塞外民族試圖來穩定唐王朝的邊疆,結果導致了後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埋下了唐朝中衰的伏筆。

《長安十二時辰》——唐朝的衰敗轉折

燈樓

在劇中,毛大師之所以幫助蚍蜉的“闕勒霍多計劃”也是覺得聖人只成謎於各種輝煌奢侈不去管百姓死活,而龍波等蚍蜉的行為也是因為對當時社會的不滿。他們在邊關流血流汗,而卻得不到應有的尊敬和與之相對等的待遇。這同樣折射出了一個政權的腐敗,右相雖然能力有加。自語法家傳人,可手握三司大印。勾結朋黨,在自己府中暗設小朝廷致大唐國策之不顧。這一切都是玄宗搞帝王平衡之術的結果,各種羞辱太子。甚至殺死過自己的孩子。這樣的皇上怎能不誤國誤民,安史之亂的爆發。安西都護兵力的回撤導致失去了整個西域地區的控制,各地節度使的權利的擴大,又有安祿山造反的例子。難免會讓各路節度使蠢蠢欲動,正是安史之亂讓各路節度使明白了唐朝的僅剩的力量。也導致了五代十國的動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