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由來的傳說故事

清明節是4月4日,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那麼清明節是怎麼來的呢?這裡面有幾個傳說故事。

清明節由來的傳說故事


一:傳說春秋戰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了躲難,流亡出走。重耳一路風塵,餓昏了過去。正在此時,他的隨從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烤熟了之後送給重耳吃,救了重耳一命。

清明節由來的傳說故事


十九年後,重耳結束了流浪逃亡生活,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晉文公執政後,對曾經和他共過患難的人大加封賞,然而晉文公卻忘了介子推。

清明節由來的傳說故事


有人覺得介子推很冤屈,就提醒了晉文公,晉文公一下子想起了當年介子推割掉自己身上的肉救他的事,馬上派人去請介子推並封他為官,可是介子推不願見他,早就揹著老母躲進了山裡。找不到介子推晉文公很著急,這時候有人出了個主意說,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這樣介子推就會自己走出來。

清明節由來的傳說故事


可是沒想到,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也不見介子推出來。晉文公派人去山上搜,發現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見此情景,痛哭失聲,祭拜之後,把介子推娘倆安葬了。

清明節由來的傳說故事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們去祭拜介子推,走到墳前,看見那棵死去的老柳樹又復活了,綠色的枝柳迎風搖曳。回去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節由來的傳說故事


(二)

據說春秋時期,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在外,途中,荒無人煙,重耳餓的實在走不動了,就要餓死了,這時候,陪他一起流亡的介子推只好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做了一碗肉湯給重耳喝,救了重耳一命。十九年以後,重耳做了國君,重賞了他流亡的功臣,就忘了介子推。

清明節由來的傳說故事


有人勸介子推去找重耳封賞,然而,介子推非常鄙視這種人,他就悄悄跑到山上去了。 重耳聽說後,就想把介子推找回來,可是山上樹木蔥蘢,不好走,重耳就命令人用煙把他燻下來,結果介子推死了,臨死前介子推還寫了一份血書,上面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長清明。” 所以這天就被晉文公命名為清明節了。

清明節由來的傳說故事


(三)

秦朝末年,劉幫打敗霸王贏得天下後,就回到了老家祭拜父母,可是荒墳長滿了雜草,他無法辨認出自己父母的墳墓。

劉邦命令部下幫他翻遍所有的墓碑,可是直到黃昏的時候還是沒找到他父母的墳墓。

清明節由來的傳說故事


最後劉邦想出一策,他從衣袖裡拿出紙,撕成碎片,然後向上蒼禱告說:“父母在天有靈,我將把這些紙片,拋向空中,如果紙片落在一個地方,風都吹不動,就是父母墳墓。

說完劉邦把紙片拋向空中,結果有一片紙片落在一座墳墓上,不論風怎麼吹都吹不動,劉邦走過去仔細一看墓碑,結果真的是他父母的墓碑。

清明節由來的傳說故事

後來人們聽說了此事,就模仿劉幫那樣,每年的清明節祭拜已故的人,就用小土塊壓幾張紙片在墳上,表示這座墳墓是有人祭掃過。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琳丹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