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類基金還是寶嗎

截至4月6日,天弘餘額寶貨幣市場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為1.9780%,自2013年5月29日成立以來首次跌破2%。數據顯示,截至4月6日,在667只傳統貨基中,7日年化收益率僅有13只超3%,低於2%的基金數量為335只,其中驚現0.4%不到的最低收益。有趣的是,儘管貨基收益率一降再降,但在近期,依然有許多資金湧入了貨幣市場基金。這一現象值得我們思考。

  眾所周知,以餘額寶為代表的“寶寶”類軍團,背後是各家基金公司所管理的貨幣基金,互聯網貨基軍團即便現在受到每日快速取現一萬元等限制,但在銷售端已經深入人心。投資者可能沒有買過股票,也沒有買過其他基金,但對把錢投到“寶寶”裡,可謂輕車熟路、省心放心。在疫情影響下,各國都陸續出臺貨幣寬鬆舉措緩解危機,我國央行也是在逆週期調節力度上不斷加大,利率水平繼續走低,以期傳導至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債市收益率大概率仍將持續下行,貨基收益率或將挑戰更低收益區間已經是業內共識。

  那麼,“寶寶”類基金還能算寶嗎?答案應該還是肯定的,理由有二。

  一是對於互聯網貨基而言,本質屬性仍然還是貨基,優先考慮的還是資產的安全性和流動性。兼有轉賬、還款、繳費、購物等功能的互聯網“寶寶”們,在收益率上做出一些讓渡,本身就具有一定合理性。在整個固定收益市場的平均收益率都在下降通道的大背景下,收益率有4%最好,有2%也還行,安全性和流動性始終是首要因素。一句話歸總,餘額寶類寶寶軍團,依舊是普通用戶流動性現金管理最好的工具選擇之一。

  其二,在近期全球市場受疫情影響,震盪下行的大環境下,貨幣基金開始成為資金避風港。這一點在美國股市最近的幾次熔斷之後貨基規模驟升上已經有所體現。對於國內投資者來說,面對大幅震盪的市場,選擇“寶寶”類貨基,暫時落袋為安,然後伺機再戰,也就不令人意外。而對於本身就是保守型、風險承受能力差的投資者來說,需要的是比銀行存款收益率要高一點點,流動性強一點點,但是又不失安全性的理財產品,顯然貨基仍是一個適合品種,在大類資產配置上還是少不了“寶寶”的存在。

  時至今日,貨幣基金潛在客戶即移動互聯網長尾效應下的“長尾”隊伍並未消失,其低風險和滿足普通投資者便捷性理財需求的作用仍然實實在在,餘額寶也從單一貨基發展成為一個貨基的展示與接入平臺。作為攪動金融業改革的“鯰魚”,“寶寶”軍團成為人們自發的、首選的入門級理財,這可能是寶寶軍團最接地氣的存在意義。

  因而,對財富保值真心不易的普通投資者來說,“寶寶”還是個寶,收益率不給力的根本原因不在於基金公司管理水平或者基金經理的個人能力,而更多與整個貨幣市場的鬆緊度密切相關。而貨基收益率的下滑,一定程度上也預示著國內理財市場的演變與進化,高收益必然對應高風險,低風險必然對應低收益率,投資者需要選擇和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理財產品,能承受高風險,或自己上陣或藉助支付寶等平臺的基金定投方式 “下海”搏擊;厭惡風險的,不妨仍看寶是寶。(上海證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