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不僅是人文意義上的低效和落後,更是生產能力上的倒退!

老帕懟“996”第二彈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說了“996”不僅違法,而且低效、落後。996傷害的不僅是員工,同樣會對企業造成嚴重的傷害。這個論斷,不是一句空話,也不僅僅是一種人文精神;這是是有嚴密的理論依據的。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老闆”,焦慮與企業的經營狀況。先彆著急聽那些大佬所說的,去推行什麼“996”。有的時候,聽上去很有道理的觀點,往往是錯的;聽上去不舒服的話,聽上去和直覺衝突的觀點,才是能解決問題的方法。

因為今天,這個世界的底層邏輯已經變了。這個世界的底層邏輯,正在從機械邏輯向生命邏輯躍遷。

而生命邏輯是反直覺的。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解讀一下,為什麼我會說,“996”不僅違法,而且低效、落後;會對企業造成嚴重的傷害?

在我的課上,我說過:《管理學》的第一句話,“管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就告訴了我們,管理是一件“精分”的工作。因為管理者需要同時面對兩件相互衝突的要務:

管理事務;領導人

所以,作為管理者,應該如何將這二者統一起來?

在機械文明時代,泰勒的解決方法很簡單,就是將人性置於事務之下;讓人成為事務的一部分,成為機械的一個部分;管理者的核心任務是管理事務;讓事務來規範和標準化人的行為。由此,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成為了流行的管理方法。

“996”不僅是人文意義上的低效和落後,更是生產能力上的倒退!

我們姑且不論這麼做,對“人”所造成的傷害。從客觀上說,這種機械的管理方式,在今天已經無法再為企業提供更高效的產出了。

因為我們今天的企業,所面對的“複雜性”已經大大超過泰勒的時代。

凱文凱利在《失控》裡是這麼說得:

Clockwork logic—the logic of the machines—will only build simple contraptions.Truly complex systems such as a cell, a meadow, an economy, or a brain (natural or artificial) require a rigorous nontechnological logic. We now see that no logic except bio-logic can assemble a thinking device, or even a workable system of any magnitude.

鐘錶般的精確邏輯——也即機械的邏輯—— 只能用來建造簡單的裝置。真正複雜的系統,比如細胞、草原 、經濟體或者大腦(不管是自然的還是人工的),都需要一種地道的非技術的邏輯。我們現在意識到, 除了生物邏輯之外,沒有任何一種邏輯能夠讓我們組裝出一臺能夠思想的設備, 甚至不可能組裝出一套可運行的大型系統。

而機械結構的最大問題就是:隨著組織的擴大、“複雜性”的累加,很快就會達到“帕累託”最優;緊接著整個系統的效率開始降低。所以,在傳統的組織結構中,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大企業病”的出現是不可避免的一件事情。

“996”不僅是人文意義上的低效和落後,更是生產能力上的倒退!

凱文凱利《失控》

這是“機械系統”先天缺陷所導致的!

而在今天的企業內部,大量的工作都是“創造性”工作。這種工作,不同於泰勒時代的流水線,這是是難以用流程進行實時監控和考核的。從事“創造性”員工的員工,是需要被尊重和激勵的。

今天很多企業所面對的經營壓力,不僅是因為機械結構在複雜化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同樣也來自於舊的組織結構,已經無法再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文明時代的底層邏輯。

所以我們看到,像Google這樣的領先企業,都已經採取新的管理觀念,重新調整了人與事務的位置。在新的管理理念裡,將人置於事務之上;將管理的核心變成領導與激勵“人”;通過激勵“人”,來達到高效完成創造性工作的目的。

“996”不僅是人文意義上的低效和落後,更是生產能力上的倒退!

這種新的管理理念叫什麼?

叫“賦能”!

叫“OKR”!

“996”不僅是人文意義上的低效和落後,更是生產能力上的倒退!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需要老闆和管理者們,從企業結構的邏輯上去思考問題,從自身的認知能力上去尋找問題。但很可惜的是,很多的管理者,

懶於進行戰略上的思考,而寧願採取看上去簡單的,戰術上的勤奮(尤其是讓別人勤奮)。將強化舊結構,作為解決企業經營困境的救命稻草。

但很可惜,方向上就錯了,做得越多,只可能錯的越多。。。

新時代的勞動者也不一樣了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說過這麼一句話:在90後已經成為了人力資源市場主力的時候,還鼓吹這種論調,除了讓員工在心裡罵一聲“SX”,起不到任何作用。

今天的年輕人,不是那麼容易被忽悠的。在移動互聯網的環境中,在數倍、數十倍的信息刺激下,他們不是那麼容易被“套路”的。不說,並不代表他們不懂;在朋友圈裡分享雞湯、雞血文章,只是在“反套路”老闆。

他們在工作中,更加追求工作中的自我實現與成就感;更加追求在工作中的“心流體驗”。

進入心流體驗,人就會進入一種在“苦”中,獲得高度自我獎勵,自我回報;爆發出最大的創造力;最大的忍受度的超級工作狀態。

“996”不僅是人文意義上的低效和落後,更是生產能力上的倒退!

米哈伊契克森米哈賴《心流》

沒有哪一個成功者,是因為受苦而成功。再次強調,沒有哪一個!哪怕這些成功者,在對外宣傳中,喜歡強調自己“忍受苦難”的過往。

稻盛和夫先生也好,劉強東先生當年“8116+8”所謂的“地板鬧鐘”也好。在當年支撐他們奮鬥的都是一種“心流體驗”。

而“996”是最容易摧毀的,就是心流體驗。

因為“心流體驗”是一個,

自我目標認可;

自我驅動;

自我成就;

自我滿足。

這樣的一個循環向上的過程。

在逼迫下,是不會有任何一點可能性產生“心流體驗”。哪怕員工因為恐懼而屈服,“磨洋工”、效率低下,將不可避免的出現。這些現象,幾百年前,馬克思早都在《資本論》裡說過了。

有能耐的人,有跳槽的底氣;有脾氣,有更高的自尊需求。

沒能耐的人,才會在壓迫下委曲求全,曲意奉承。

所以更為嚴重的是,在這種扭曲的、高壓的環境中,逼走的一定是強者,留下的是弱者。

期望趕走“兔子”留下“狼”,但往往事與願違。你何曾見過為了一口吃食搖尾乞憐的狼?我們家養的泰迪串串兒,都不會為了一口吃的就搖尾巴。

“996”不僅僅是“人文”意願上的倒退,更是生產能力上的倒退。不僅救不了企業,反而會加快企業衰退的速度。

準備馬上在晨會上推廣“996”的老闆們,請謹慎!多想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