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为何不受人待见,还背负骂名?看看所谓“专家”干了什么事

“专家”为何不受人待见,还背负骂名?看看所谓“专家”干了什么事

公信力是社会的无形资产,没有了公信力无异于失去生命力,公众的信任与信赖,构成了生生不息的繁荣景象。但是如今,人们却对专家的话半信半疑,甚至充满抱怨,“我已经受够专家了”此类的言论骂名充斥各地,究竟“专家”何时开始不受人们的待见?看看这些“专家”们,都干了什么事。

鱼龙混杂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们能把自己的观点散播到天南海北,其中看起来有具有权威的专家们,他们的言论最受人们的追捧。但是随着“专家”们的话出现越来越多的漏洞,人们已经将“专家”视作“砖家”。

根据此前《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数据显示,有39.5%的人认为专家言论仅代表个人,供参考用;31.9%的人认为专家的言论不能全部听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辨别;有20.4%的人认为专家的言论根本不可信,仅有6.5%的人觉得专家即权威,值得信赖。

“专家”为何不受人待见,还背负骂名?看看所谓“专家”干了什么事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于专家的信任度开始下滑,甚至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究竟为何专家的地位沦落至此呢?为何专家一发表言论,老百姓要骂他们?

关于专家失信的原因,首当其冲的一点是,如今专家队伍中鱼龙混杂,许多学识浅薄的人混入其中,给“专家”队伍抹黑,使专家的公信力下滑。

在网络上,人们常常可以看到,有的“砖家”可谓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管是教育、时政、法律还是财经,各个领域他们都能“指点江山”,虽然文章众多,但是真知灼见是少之又少。不少文章不仅浅显,甚至因为对相关领域不够了解,观点谬误百出,引得网友嘲弄。

其中,最经典的案例当属“面条可燃”事件。当年有“专家”在网络上说,湿的面条都能燃烧,说明其中加入了大量的添加剂,甚至还出现了“吃面条等于吃塑料”的言论,弄得人心惶惶。不少人为此在网络上痛批相关企业与部门,称食品安全的警钟已经响起,政府职能部门收了税款却不办实事,下一次敲响的怕不是警钟,而是丧钟了。

各种言论层出不穷,随后有记者对此进行探究。面条由面粉所制成,其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与蛋白质,有化学基础的人都知道,这两种有机物都是可燃的,所以面条可燃并非怪事,说面条有毒才是谬论。

“专家”为何不受人待见,还背负骂名?看看所谓“专家”干了什么事

人们经过地沟油、毒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威吓后,草木皆兵,对食品安全隐患怀着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砖家”们利用人们的这一心理,误导民众,博取关注,甚至引发了恐慌。他们连最基本的专业知识都不具备,却对此妄加评论,可见有的人只是挂着专家的头衔,其实本质是热衷起哄的市井小人。

“谄媚”的观点

专家失去公信力,除了因为“伪专家”在其中恶意捣乱外,还有一个原因是,部分具有真才实学的“真专家”,为了谄媚他人而编造谎言,逐渐失去了人们的信任。

如今舆论已然成为一把双刃剑,人们的追捧可以帮助提高地位与声望,但是如果专家一旦发表不符民意的观点,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被人们所围攻,严重的甚至会因此丢了饭碗,所以有的专家在发言时是慎之又慎,甚至有人为了获得追捧,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观点。

还有一种谄媚,是对利益集团的谄媚。据数据显示,有68.1%的人认为现在许多专家成为了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失去了社会责任感。

此前,某家环境研究机构发表结论称,“中国城市环境污染不是由汽车造成的,而是由自行车造成的”,此番言论任谁听了都想不通其中的道理,后来经查证这个研究课题是一家汽车公司所赞助的,科研单位从中得到了大笔的资助,为此他们便说出了这般啼笑皆非的“科学”结论。

“专家”为何不受人待见,还背负骂名?看看所谓“专家”干了什么事

之前贵州茅台酒也经历过食品安全风波,经检测,贵州茅台酒中塑化剂的含量高达3.3mg/L,超出国家标准的120%,报告一出,引起轩然大波。

几日后,茅台酒召开媒体发布会,会上,北京大学卫生学院教授(专家)李某某发表言论,称塑化剂是相对安全的物质,他还表示三聚氰胺也是基本无毒的。对此他的佐证理由是,人类几百万年都没有灭绝,说明人体自身的排毒能力是十分强大的,他还补充道,“有毒有害的物质我们基本上都应付掉了。”

此番言论一出遭到人们的炮轰,逼问他为何会登上发布会现场,是否收了代言费。有人对这一现象表示疑惑,“我不理解,为什么一有企业出现食品安全事件,总有专家能站出来替他们解围,他们是在为科学代言还是在为利益代言?”

任重道远

大众对专家信任度下滑的原因众多,除了专业性与真实性之外,大众的误读、沟通不畅等也是构成信任危机的原因。在信息化的年代,这样一场信任危机不失为一种嘲讽。

“专家”为何不受人待见,还背负骂名?看看所谓“专家”干了什么事

如今在人们眼中,专家变为了“砖家”,教授成为了“叫兽”,在赢回信任的路上,人们仍需要在多方面付出努力,其中最根本的一点是,要坚持讲真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拥有“专家”的头衔意味着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应当善用话语权,保持初心,不被利益所左右。

在挽回信任危机的道路中,不仅需要真专家付出努力,也需要公众的参与。伪专家的不负责任,导致人们对真专家也一并抛弃,有人担忧公众会走入另一个极端境界,完全摒弃专家的话,如此一来,专家做再多努力也都是徒劳。

“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让我敬畏——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康德这句话不仅道出了做专家应具有的素质,也说出了每个人做人的根本,保有良知,恪守底线,不论你是不是专家,都会受到人们的爱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