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之《渔家傲》与王之《桂枝香》实乃苏、辛豪放词的引子与序曲

王安石以“变法”确立了他在中国历史上卓杰的政治改革家的身份地位,而他同时又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其诗在北宋人“

四大家”(欧、王、苏、黄)之列。论古文,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虽未若诗文名盛,却也自有面目。《全宋词》中收王安石词数十首,多为小令,题材也以写山林幽居之趣者为主。竹篱茅舍,水云依约读之颇感清爽宜人。这些小令与晚年隐居钟山所作小诗“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细数落花因坐文,缓寻芳草得归迟”之类如出一辙。

范之《渔家傲》与王之《桂枝香》实乃苏、辛豪放词的引子与序曲

山林幽居

估计这些小令也作于此期间,其句式也与上述七绝小诗颇相似,摘抄一首看看:

《浣溪沙》

百亩庭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范之《渔家傲》与王之《桂枝香》实乃苏、辛豪放词的引子与序曲

词中意境

王安石喜作集句诗,此词中有数句也挺眼熟,如“百亩庭中半是苔”为刘禹锡诗,颇怀疑这词也是集句而成。就词境而言,有点闲寂,有点伤感,却也不无清赏自高之意。单凭这些小令,王安石给人的印象最多只是“其人能作小令,有林下意”而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作品会被人忘怀,因为选家们不会太在意这类作品,它们进不了稍有影响的宋词选本。但在词坛上王安石注定不会被人遗忘,因为他还有戛戛独造的《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范之《渔家傲》与王之《桂枝香》实乃苏、辛豪放词的引子与序曲

词意境

这样的作品,任谁读了都会叫好的。据说苏东坡读后起而叹曰:“此老乃野狐精也!”这是一个大师对另一个大师的杰作表示钦佩的最传神的写照,简直口角生风。六朝古都金陵,处处是引发人们思古幽情的遗迹。唐人诗中多有怀古佳作,中晚唐诗人的金陵怀古更是情韵俱佳,令人百读不厌。其中刘禹锡的“金陵五题”可谓写尽了沧桑之感,连白乐天读后也叹赏良久,曰:“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辞矣。”确实,宋人要写金陵怀古题材的作品实际将面临一次严峻的挑战。王安石的挑战是成功的,据《古今词话》载,当时有三十余人同赋《桂枝香》,也即三十余人同时挑战这一难题,而胜出者只有王安石一人,历史的大浪无情地淘洗了其余的作品。

范之《渔家傲》与王之《桂枝香》实乃苏、辛豪放词的引子与序曲

词中意境

王安石此词作于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时西夏和辽对宋形成极大威胁。宋统治者在应付这种武力讹诈时极其软弱,从“奉之如骄子”走向“敬之如兄长”,甚至“事之如君父”具进步意识的文人均不满于这种丧权辱国的行径,如王安石这样的政治改革家更是辗侧忧思,不能平静。在登高临远之际,慷慨激烈,不能自己,赋就了这一首思致深沉、韵调高亢的壮词。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称:“王半山词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瘦削雅素”差堪形容那些写幽趣的小令,若指《桂枝香》,显然不相称,鄙意“清肃苍凉”更接近《桂枝香》的词境。而刘氏“一洗五代旧习”倒是说到了点子上。范之《渔家傲》与王之《桂枝香》实乃苏、辛豪放词的引子与序曲,在北宋前期的词坛上奏响了黄钟大吕之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