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明確指出劉備是英雄,為何不殺之以除後患?

彪218431606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段最直接的記載,【程昱說公曰:"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再來看另外一段記載,【魏書曰:劉備來奔,以為豫州牧。或謂太祖曰:"備有英雄志,今不早圖,後必為患。"太祖以問嘉,嘉曰:"有是。然公提劍起義兵,為百姓除暴,推誠仗信以招俊傑,猶懼其未也。今備有英雄名,以窮歸己而害之,是以害賢為名,則智士將自疑,迴心擇主,公誰與定天下?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機,不可不察!"太祖笑曰:"君得之矣。"】

我們來分析一下,曹操為什麼沒殺劉備。

劉備投奔曹操,曹操不能殺劉備。

曹操這個時候,還只是眾多割據之一,另外還有遼東,袁紹,劉表,劉璋,張魯,袁術,呂布,等諸多勢力,曹操如果殺了劉備,一方面,以後誰也不敢來投奔曹操,二方面,也不會投降曹操的,曹操即使對那個害死自己的兒子,侄子,愛將的張繡也是十分厚待。

劉備名聲很好,曹操也確實有點惜才。

曹操也確實說了,天下英雄只有劉備與曹操兩個人,這個可是相當高的評價,另外再看劉備在各處諸侯受到的禮遇,也可以看出劉備在東漢末年的名聲極佳。

曹操認為自己有能力降伏劉備。

曹操認為自己還是有這個能力,能讓劉備肯臣服於自己的,所以像後來的關羽,曹操也是非常的優待,想讓關羽能夠離開劉備,為自己效命,所以曹操,還是存在這份心思的,放劉備去追擊袁術,表面上是個昏招,但其實也是曹操的一個賭棋,是對劉備的一種信任,當然劉備壓根兒沒這樣打算,所以曹操賭輸了。


曹操有更好的辦法來處理劉備,也就是用軟禁的方式。

這個辦法在劉備見孫權的時候,周瑜就向孫權提出過這樣的處理方式,這個其實也是對曹操來說,最為穩妥的方式。

曹操沒有料到劉備會有以後的作為

曹操其實是後悔的,要是知道劉備會成為自己統一大業的最大障礙的時候,他肯定會不顧一切的殺掉劉備,可惜,劇本不按自己想象的走。


歷史簡單說


酒桌上侃大山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非但今人如此,古人也愛這一口,最著名的莫過於曹操與劉備的“煮酒論英雄”。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酒酣耳熱之際,曹操霸氣側漏地說道。

然而,對此我一直有個疑問:劉備的英雄之名到底從何而來?

圖1 劉備(161年-223年)

  • 1.名聲何來?

論文,劉備不怎麼愛讀書,沒啥文才,既不會寫詩也不會作文,漢末文壇自然沒這一號人;論武,此前沒打過什麼像樣的勝仗不說,還被曹操、袁術、呂布多次胖揍,老婆孩子都被俘虜了幾次。就這樣的簡歷,曹操憑啥如此捧他,乃至於跟自己相提並論呢?

有人會說了,劉備是皇室宗親(劉皇叔的錯誤就不必在此指出了),而且還有仁義的名聲,所以才受人推崇啊。

但這顯然是看多了《三國演義》的結果。

劉備雖然自稱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但其實可信度不高,就如同曹操後來自認是西漢曹參之後一樣。

一方面,這事根本不可考,只有劉備一方的證詞,後來給《三國志》做注的裴松之就指出,雖然劉備說自己出自漢景帝一脈,但年代太過久遠,從祖父以上的世系就沒誰知道了。

另一方面,《三國志·先主傳》說,劉備先祖劉貞,在漢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封涿縣陸城亭侯,後因祭祀所獻的酎金成色不對,被貶為了平民。

可這段敘事裡有兩個明顯的錯誤:一是根據《漢書》記載,劉貞封侯是在公元前127年;二是西漢並無鄉侯、亭候的爵位,劉貞封的實際是縣侯。

如此明顯的bug,很難讓人相信劉備的皇室宗親之說。

更何況,即便是真的,到劉備這一輩時,中間都經過三百年了,血緣關係也早淡的不成樣子了,姓不姓劉有區別嗎?

圖2 曹操(155年-220年)

至於仁義之名,不過只是小說家有意給劉備立的人設而已。國家動盪之際,大家都在爭地盤,哪裡顧得上民生問題?

所以,或許那句“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只是情商高手曹操的一句場面話,做不得真?

也不是。因為在說出這句話前,曹操就相當給劉備面子了,所謂“出則同輿,坐則同席”。曹操的謀士們也都一致認可劉備的英雄身份,以至於程昱等人還腹黑地建議乾脆把劉備殺了了事。

除了曹操一方,其他人也很看重劉備。

在曹操之前,徐州牧陶謙託孤劉備,說了句:“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而當劉備被曹操擊敗投奔袁紹時,對方更是離開大本營鄴城以外二百里來接機,可見重視程度。

所以,我們不禁要問,在東漢那樣一個注重出身的等級社會,賣鞋出身的劉備到底是怎麼變成曹操眼中的英雄的呢?

圖3 盧植(公元139年-192年),字子幹

  • 2.恩師盧植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盧植了。

盧植是東漢大儒,學問好不說,還懂軍事,最為人稱道的就是大破張角的黃巾軍。此外,他還不畏強權,不僅不鳥宦官,還敢在董卓主持朝政時當面硬扛,立阻其廢立皇帝之舉。

無論何時,這樣允文允武又充滿理想主義氣質的漢子都會受到熱烈的追捧,如曹操評價的,“故北中郎將盧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榦也。”

試想,如果成了此人的關門弟子,以後成功出名不是順理成章嗎?這樣的成功路徑直到今天,也是顛破不滅的真理,所以很多人都拼了命地拜在趙本山、郭德綱等人的門下,儘管有些人在此之前看來已經小有名氣了。

早年的劉備走的正是這條路。十五歲那年,在家族的資助下,他正式拜入了盧植的門下。

儘管時間不長,最多不到兩年,但由此劉備獲得了一種身份:大儒盧植的入門弟子。這讓他獲得了進入精英社會的入場券,從而此後得以與鄭玄(與盧植同門)、陳紀、陳登等當世名士大儒相交,成為上層圈子裡的一員,並在這些人的幫襯下,一躍成為知名大咖,就如同曹操靠許劭、橋玄等名士的吹捧而成就英雄美名一般。

圖4 呂布(?-198),字奉先

與劉備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呂布,兩者都出自西北邊地,不是傳統政治、學術核心圈的人,而且呂布比劉備更能打,但他卻基本不受主流政治圈的待見。

呂布曾先後投奔袁術、袁紹,可都呆不下去,之後便遇到了陳宮。而陳宮當初之所以勸說張邈迎呂布反曹操,不過只是想暫時藉助呂布的武力而已,並非真的想要認其為主,正因此才有了後來未遂的反叛。

為什麼同樣出生邊地寒族,呂布卻一直不受主流社會的待見?根源就在於他缺乏向大儒求學的經歷,沒了這層紐帶,他始終打入不了儒生的圈子。

圖5 公孫瓚(?—199年),字伯圭

  • 3.發跡之始

師從盧植的另一大好處,是劉備有了公孫瓚這一同門師兄。

黃巾起義後,劉備開始了創業之旅,但最初的幾年一直不順,斷斷續續地當了安喜尉、下密丞、高唐尉、高唐令等官,職業生涯並沒有多大起色,也沒有多少人知道他。

直到他投奔公孫瓚後,情形立刻不一樣了。

與劉備不同,公孫瓚一直混得不錯,當劉備來投時,他已經當上中郎將一職,還被封了都亭侯。劉備投奔之後,公孫瓚任命他為別部司馬,這是一個比較高級且獨立的武將職務,類似李雲龍的獨立團團長。

之後,劉備被派去青州對抗袁紹,因為有戰功而升任平原相。在漢代,侯國的相與郡太守同級,也就是說,此時的劉備已然從一個無名之輩升遷為兩千石的高官,而非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了。這一切,離不開公孫瓚的幫助。

而當上平原相之後,劉備又遇到另一件幸事:解救孔融。

圖6 孔融(153年-208年),字文舉

當時的孔融任職北海相,此地為黃巾軍所圍困。孔融於是派太史慈殺出重圍,向劉備尋求救兵。當得知竟然是孔融前來求救時,劉備很是高興:孔融竟知道世間還有一個劉備啊!

他立刻發兵三千,解救被困的孔融。聽聞劉備來救,久攻不下的黃巾軍隨即散去。孔融自然對劉備感激異常。

作為當時聞名天下的大儒,孔融的影響力毋庸置疑。因為他的推崇,劉備的知名度與號召力再次蹭蹭蹭地上升。不止如此,他對劉備的霸業還起到了實際且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當陶潛打算讓劉備即任徐州牧時,劉備擔心無法服眾而假意推脫,這時孔融站了出來,予以了堅定的支持,與陳登一道極力促成了劉備擔任徐州牧一事。至此,劉備成為天下屈指可數的封疆大吏。

圖7 袁紹(?-202年),字本初

一介貧寒子弟在不長的時間內,竟然成為稱霸一方的大佬,而且還是靠民主選舉而非武力奪取,在當時,還有比這更勵志的事蹟嗎?自然而然,靠四世三公起家的袁紹、兼靠家世與武力崛起的曹操,不能不對劉備心生佩服。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曹操的這句酒後之言,顯然並非無的放矢,而是系出真心的稱讚。

文:江河散人

參考文獻:《三國志》《漢書》


歷史大學堂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縱觀三國時期,曹操和劉備堪稱眾多諸侯中最閃耀的兩顆星,他們倆一個雄才大略,一個百折不撓,都成就了一番帝王霸業。他們的事蹟給三國時期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新三國曹操與劉備

但曹操集團的發展壯大無疑是早於劉備的,尤其是曹操攻破呂布收取徐州時,曾將劉備攬於麾下挾至許昌。此時的曹操想殺劉備簡直易如反掌,但曹操非但沒有除掉他,反而還在不久後讓劉備帶兵與朱靈一起截擊袁術。結果劉備趁機逃出虎穴,殺掉車胄佔領了徐州。此後,曹操再也沒有機會控制住劉備了,劉備成為了曹操一生的勁敵。在赤壁之戰、漢中之戰中劉備都讓曹操吃盡了苦頭。如果曹操及早的斬草除根的話,豈能為自己留下如此大的禍害(“一日縱敵,萬世之患”郭嘉語)。那麼,曹操在許昌時為何不殺了劉備反而放虎歸山呢?

央視版三國曹操與劉備

第一:曹操起了惜才之心

曹操是出了名的愛惜人才,他之所以能夠稱霸北方就是因為他能夠網羅天下英才,曹操《短歌行》中的一句“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便將曹操渴望人才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而曹操在拉攏關羽時,送之赤兔馬、美女,封以高官厚祿之類的種種行為就可見曹操的惜才之心。長坂坡下,曹操不願射殺趙雲也是惜才之心在作祟。可是,惜才有時也是種桎梏,曹操的惜才為自己的未來埋下了一個強大的敵人。

新三國關羽

第二:劉備謙卑隱忍,令曹操放鬆了警惕

曹操對劉備是心存戒備的,畢竟劉備曾聯合陶謙、割據徐州與自己為敵。但是劉備是一個聰明人,深知自己寄人籬下的身份。所以劉備自從進入許昌後,便發揚謙卑隱忍的作風,潛心種菜,藉以放鬆曹操對自己的警惕。劉備的舉動曹操自然看在眼裡,加之經過“煮酒論英雄”之事後,曹操對劉備的疑心更是大減。

劉備

第三:與袁紹決戰在即,正值用人之際

建安四年(199年),曹操破呂布,取徐州,帶劉備至許昌。而此時河北袁紹也已經擊潰公孫瓚,統一了河北青冀幽並四州,對中原虎視眈眈。而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便與袁紹爆發了決定北方霸主地位的官渡大戰。也就是說,在199年,曹操面對著來自北方的巨大軍事壓力。決戰當口,正是用人之際,把每一個人才的價值最大化才是明智之舉,殺掉劉備是有悖時局的。

袁紹

四:曹操不願背上殺名士的惡名

曹操剛佔據兗州這一塊根據地時,曾因為殺掉兗州名士邊讓而引發了曹操創業初期最大的挫折——“兗州之變”,在這場變局中,曹操差點想以兒子為人質投靠袁紹,幸虧程昱阻攔曹操才堅持了下來。因為殺名士而遭到眾叛親離的慘痛教訓,令曹操不敢再輕易殺掉名士,所以,這也對劉備的活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曹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