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敢这么玩的只有它

春节档敢这么玩的只有它

写在前面

六年前

有一天下午在学校图书馆翻到一本科幻小说,封面是繁华的街道夜景和一颗遥远的星球。书小小的,挺薄一本,收录了好几个科幻短篇。

印象最深的是被用作了书名的那篇——《流浪地球》,它讲的是人类乘着地球一起逃离到外太空的故事。

当时我还不知道这本书还获得了当年的中国科幻银河奖,它的作者刘慈欣当时也没有写出《三体》这样重启了整个中国科幻文学的作品。

那算是我科幻的启蒙,很多年后我都还记得那一晚走出图书馆,我抬头看着暗蓝色的夜空,星星点点,第一次真切地感觉到一种强烈的战栗和自己的渺小。

我也没想到,六年后,我会再一次和它重逢:

《流浪地球》

春节档敢这么玩的只有它

所有人都没想到。

上周,《流浪地球》突然在北京举行了一场提前点映试片会,邀请了许多媒体和观众前往看片。

后续更是跟进举办了多场提前观影。

对于任何一部电影来说,这都是一步险棋,更是双刃剑。

片子质量差,光那天的差评就足够在全互联网提前发酵了,而这种发酵对大年初一上映后的排片和票房完全是毁灭式的。

所以别说今年,你就是往前倒几年,都很难找到一部春节档的片子敢这么提前“试片”。

《流浪地球》也是今年所有春节档上映电影中唯一一部敢这么玩的。

到底有多大自信?

放映后的口碑如何?

我们先一点一点看。

《流浪地球》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它讲了一个100年后人类的生存危机——「太阳急速老化,将会不断膨胀,吞没整个地球」。

这意味着地表将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人类将迎来从未见过的灭顶之灾。


春节档敢这么玩的只有它

怎么办?

为了度过这个危机,一个听起来匪夷所思的解决办法诞生了:乘着地球出发逃亡外太空。

对你没听错,是乘着地球,《流浪地球》顾名思义,这是一场“地球的流浪记”。

怎么流浪,怎么逃?

五步:

第一步,举全球所有国家之力,打造了地下城,所有人类迁入地下,再打造12000座行星发动机,用其反向助推使地球停止自转,固定在一个方向;

第二步,用推动机再次加速地球的逃逸速度,把它推出太阳系;

第三步,正式开始星际流浪,加速,飞向安全的比邻星;

第四步,到达比邻星附近,调整发动机方向和速度,刹车;

第五步,推进,将地球慢慢推进比邻星的轨道,成为它的一颗卫星,重新开始生活。


春节档敢这么玩的只有它

这五步被刘慈欣取了五个充满浪漫主义的名字:刹车时代、逃逸时代、流浪(加速)时代、流浪(减速)时代、新太阳时代。

那么,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行动要多久才能完成?

2500年的时间,更准确的说是需要一百代人参与和努力。

这个故事够大吧,你在国产电影里绝对找不到比它更厚重更宏观的货了。

但《流浪地球》最绝妙的地方,是它不仅仅是讲它的大,更多的是聚焦于里面的小。

主线不是星球安危,依旧是人,灾难下的人。

这场灾难不同于我们在任何灾难电影里看到的那样猛烈而短暂。

这是场历时2500年的灾难。

这2500年,人类依旧要生活,要工作,要相爱,要繁衍,要活下去。

里面依旧有地下版的万家灯火,有喜怒哀乐,有夺权斗争,有尔虞我诈。

同时,这一场流浪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发动机熄火?与哪个行星发生车祸?黑洞?

而为了上面地球能够顺利完成逃亡,又必须有人站出来成为随时准备牺牲的英雄,戏剧冲突便也在这里产生了。

就像今天它发布的最新海报,主题是「人类的冒险」。

春节档敢这么玩的只有它

海报中间黑底红字写着,「地球,人类永恒的家园」,九位演员穿着的都是便于在已经成为人间炼狱的地表行走的服装。

目前已经曝光的影像也都对这样的情感冲突有多次展露。

比如影片开头就是一幅非常温馨的家庭生活画面:刘培强抱着儿子刘启在海边,用望远镜看木星,旁边的椅子上坐着孩子的外公,祖孙三代人其乐融融。


春节档敢这么玩的只有它

几秒后画面又立刻调转,刘培强离开地球前往空间站,一走十几年。刘启和外公直接进入了地下城生活。

后来因为一些无法化解的误会,父子关系、祖孙关系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痕。

影片后半段爆发的泪点和冲突点都是因为亲情而起:刘启带妹妹到地表看看也以此为借口远离即将返乡的父亲、而父亲刘培强又担心刘启的安危。

《流浪地球》的特别之处就在这里,它从一个科幻片的角度出发,站在一种更广阔的、宇宙的角度讲述了「回家」、「亲情」这样平常的主题。

而目前我们能在微博看到的媒体试片评价,都对这一部分的完成度有很高的赞誉。


春节档敢这么玩的只有它



春节档敢这么玩的只有它

这种灾难与人间烟火的对比意味在《流浪地球》各方各面都特别浓。

比如影片的放映会上,还发布了由刘欢演唱的主题曲《带着地球去流浪》MV。MV时长四分半钟,一个30秒的一个长镜头,从地面拉升至太空。

据说《带着地球去流浪》是刘欢老师在看完电影之后,亲自作词作曲创作的一首歌曲。歌曲的灵感正是来源于电影开头,刘培强和儿子、岳父一家三代人在海边坐着的画面。

整体风格既浪漫又壮阔。


春节档敢这么玩的只有它

刘欢老师还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演唱了这首歌,大家也可以去听一下。最后那段28秒长音简直震惊全场,好像还上了热搜,像是拯救地球行动出发前的第一次号角。

再简单说说科幻迷们最关心的特效部分吧。

据说整个剧组的特效团队花费了8个月的时间完成了3000多张概念图,画了8000张分镜头画稿,最终通过2000多个特效镜头完整呈现了原著中令人叹为观止的未来世界。

要说上面的文戏可能还有很多人存在不同意见,但特效这块,平心而论,非常惊喜。

“这是中国科幻电影最硬核的一次视觉呈现”

这句话基本是板上钉钉的共识了,也是片方敢这么试片的最大底气。

你们要是不信可以看一眼预告,就明白了。

预告里「流浪地球」计划启动,所有人被迫抽签前往地下城居住。刘培强进入领航员国际空间站前往木星,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驻站工作。

此时地球面临的形势并不乐观,气候异常,两极冰川消融。地表温度来到了零下四十度,地球人口也锐减到了三十五亿。


春节档敢这么玩的只有它


「流浪地球」计划是用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和地球上的35亿人一起逃往外太空,地球就是最大的流浪者。


春节档敢这么玩的只有它

紧接着是一段险情预警,「受地心引力增强影响,地球将于37小时4分12秒后撞击木星」。情势危急,不管是留守在地表吴孟达和李光洁,还是远在空间站的吴京,都在设法积极解决问题。

可惜祸不单行,系统一次次的「数据更正」提醒着有越来越多的行星发动机出故障了,事情变得越来越棘手。

这些场面戏,很好的利用了空间上的大小对比,制造出了一种强烈的恢弘感。

另外你们在预告里应该也看到了。

电影里还破天荒的第一次出现了大量的中国符号:地下城里的中国新年,上海南京济南这些熟悉的地名,东方明珠等熟悉的地标,cctv、东方卫视的转播画面……

春节档敢这么玩的只有它

还有输入姥爷的驾驶信息后,北京交管委的广播提示音——「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就是这些,能让人感觉到主创团队在努力区别自己和好莱坞科幻片,他们积极地在拍好中国硬科幻电影方面进行自己的探索,科幻片里真的不是非得要满屏的英文和外国地标。

最后

2015年被很多人称作是「科幻元年」,这个说法实际是从2014年,刘慈欣的电影《三体》项目立项开始的。

但是好几年过去了,中国的科幻电影似乎还是没有动静。

所以这一次的《流浪地球》其实背负着很多继往开来的意味。

还好这次点映结束后,各方面的评价都还算不错。对于目前几乎还是一片空白的中国科幻电影市场来说,《流浪地球》交出了一份还算不错的答卷。

至于它到底有多好,中国科幻电影能不能就此起步,一切就要交给你们了。

文字|三号厅检票员工,幸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