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惨的“国宝”:曾经被当成废品卖掉!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从老祖先那里流传下来很多文物,具有很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有的文物被博物馆收藏,有的被收藏家收藏,但是也有很多流落在民间,很多人不懂文物,经常会把文物当作废品卖掉,盘点一下那些曾被当作废品卖掉的国宝吧!


最惨的“国宝”:曾经被当成废品卖掉!

红山玉猪龙

1971年,内蒙古赤峰一农民发现红山玉猪龙,并不懂实际价值的他以30元将玉猪龙卖给了当地文物馆。


最惨的“国宝”:曾经被当成废品卖掉!


玉猪龙又名玉兽玦,是红山等地的玉器。很多学者认为玉猪龙不仅仅是一种饰物,而应是一种神器,是红山先民所崇拜的代表其祖先神灵的图腾物。其雕琢精细,造型古朴雄浑,为迄今所知最早的玉龙,有"华夏第一玉龙"的美称,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最惨的“国宝”:曾经被当成废品卖掉!



30元在70年代虽说已经很多了,然而红山文化的真品极少,玉猪龙一般大几百万起价,这位农民以30元卖出,真是亏大了。

陶鹰鼎

1957年的一天,太平庄农民殷思义在村东犁地,猛然一震,犁铧碰上硬物,他以为是地里的石头,就准备将石头挖出来,谁知挖开犁松的虚土,却是一件鸟一样形状的陶器,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陶鹰鼎。但他当时并不知道自己挖到一件国宝,随手带回家,做了鸡食盆。


最惨的“国宝”:曾经被当成废品卖掉!



1958年秋,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组成的考古队在华县发现了著名的泉护村仰韶文化遗址,并在附近作调查工作。殷思义见到考古队热火朝天的工作,就主动向来村里调查宣传的考古队员讲了自己曾挖出一件陶器,并将陶鹰鼎送交给考古队,这才使这件珍贵文物见于世人,最终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最惨的“国宝”:曾经被当成废品卖掉!



鹰形陶鼎是原始艺术与实用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是远古时期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作为国宝,它的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何尊

1963年6月,因陈堆家老屋住不下,就租了隔壁陈乖善的两间房子住,院子后面是个土崖。8月的一个雨后的上午,陈堆在后院发现下雨坍塌后的土崖上好像有亮光,就用手和小镢头刨,结果就刨出了个铜器。第二年,陈堆夫妇从宝鸡返回固原,临走时将铜器交给陈湖保管。1965年,陈湖以30元的价格将其卖到了废品收购站。


最惨的“国宝”:曾经被当成废品卖掉!



1965年,宝鸡市博物馆干部佟太放在废品收购站看到这件铜器,见其造型凝重雄奇,纹饰严谨而富有变化,感觉这应该是一件比较珍贵的文物,便向馆长吴增昆汇报。吴增昆随即派人查看,断定这是一件珍贵文物,便以收购站当初购入的价格30元将这尊铜器买回博物馆。经考古人员确认,这是一尊西周早期时的青铜酒器,浮雕为"饕餮纹"。这尊铜器成了宝鸡市博物馆1958年成立后收藏的第一件青铜器。


最惨的“国宝”:曾经被当成废品卖掉!



1975年,饕餮铜尊因其造型图案精美被选送至国家文物局,作为全国新出土的文物精品出国展出。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发现铭文并命名为"何尊"。

高子戈

1970年高洪智刚好15岁,他和高洪俊、崔庆明同学三人一大早就凑到一起,到村东几十米外的淄河边玩耍。三人在不远处的崖壁上发现了许多铜器,虽然意识到这里可能是一个死人的墓穴,但好奇心和捡铜卖铜换零花钱的诱惑驱使他们继续挖了下去。没成想,不到一顿饭的功夫,他们又挖出了9件青铜物件,其中有一把没有剑鞘的青铜剑,被他们不小心从剑柄根部弄断了。经过一个早上的挖掘,又累又饿的三人便急匆匆地收起挖出的战利品回家去了。在他们回家吃饭的时候,一个比他们小的孩子用镐头把宝剑的剑柄刨走了。吃完饭后三人一起到废品站去卖铜,称重后共卖了5.97元钱。高洪智和高洪俊每人分了2元,崔庆明分得1.97元。


最惨的“国宝”:曾经被当成废品卖掉!



就这样,转瞬十余载。1986年10月的一天,高洪智和几位朋友到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参观,在展台上看到了春秋时代青铜兵器——高子戈,才知道这是自己当年挖出来的。

吕后玉玺

1968年9月的一天傍晚,咸阳14岁的学生孔忠良放学回家路上无意中看见渠南边的土坎上有个东西在夕阳斜照下闪闪发光,于是他放下书包,用手刨挖起来,最终挖出一块玉石。玉石的上部趴着一个动物,下面四四方方的,好像刻着字,可是他一个字也认不出来,于是把它带回了家和哥哥两人研究半天也没有研究出来。二人觉得这可能是颗印章,准备把上面的字磨掉,刻上自己的名字留着玩,可是这玉石特别坚硬,上面的字怎么也磨不掉。过了几天他们的父亲孔祥发要到西安办事,孔忠良就把印章拿出来让父亲带到西安,找家刻字铺把印上的字磨平后刻上自己的名字。


最惨的“国宝”:曾经被当成废品卖掉!


孔祥发向小儿子仔细问明印章的来由,觉得这东西非寻常之物,在到西安后,直接找到陕西省博物馆,请他们对玉玺鉴定。博物馆的人一看印章上的动物造型和印面上的"皇后之玺"四个篆字,当即认定它是珍贵文物。在详细介绍了出土地点和发现经过后,孔祥发表示愿意将这方玉印上交博物馆收藏,2012年12月初,陕西省神州汉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举行"保护大遗址、弘扬汉文化"总结表彰大会,对40年前捡到皇后之玺的"小学生"孔忠良授予表彰。


最惨的“国宝”:曾经被当成废品卖掉!



迄今为止,皇后之玺仍是我们发现的两汉时期等级最高、且唯一的一枚帝后玉玺,对研究秦汉帝后玺印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其历史、艺术价值很高,被列为国家级文物。

西魏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

1981年的一天晚上,陕西省旬阳县的中学生宋清,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了一块奇怪的石头。这块石头是一个规整的二十六面体,其中十四个面上,模模糊糊地刻着宋清看不懂的文字。看到有字,宋清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件文物,当即决定“上交国家”,交给了旬阳县文化馆。


最惨的“国宝”:曾经被当成废品卖掉!


文化馆的馆员们经过一番研究,发现这是一枚煤精印。此印有26个面,其中14个面上刻有楷书反写文字,分别为“臣信上疏"、“臣信上章”、“臣信上表”、“臣信启事”、“信白笺”、“信启事”、“大司马印"、“大都督印”、“刺史之印”、“柱国之印”、“耶敕”、“令”、“密”以及“独孤信白书”。当时,馆员们并不知道这枚奇特的印章有什么价值,只好小心保存起来。


最惨的“国宝”:曾经被当成废品卖掉!



数年之后,一位老馆员翻检旧物,看到“独孤信白书”的印文,才惊觉这有可能是独孤信的印。

独孤信很多人可能并不是很了解,不过说一下他的事迹大家可能都会很惊叹。孤独信有7个女儿,其中大女儿嫁给了北周的明帝,成为周明敬后;七女儿嫁给了隋开国皇帝杨坚,是历史上以嫉妒著称的隋文献后;四女儿嫁给了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父亲。因此他作了连续三个朝代的国丈或太上国丈,所以人们戏称他为"中国古代第一老丈人"



北宋清明上河图

作为北宋时期的画作,《清明上河图》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千年里反复经历从宫廷到民间再到宫廷的辗转,1911年,本来保存在清宫的《清明上河图》被溥仪偷运到了东北伪满洲国,1945年日本战败,伪满洲国穷途末路,溥仪逃窜,大批文物珍宝被毁,人们以为《清明上河图》在战乱中已经被烧毁。


最惨的“国宝”:曾经被当成废品卖掉!



但令人惊奇的是,1951年,文博学者杨仁恺在清理东北博物馆文物时,在一堆残次品中,竟然发现了这幅《清明上河图》真迹,简直是一段传奇!

王羲之《寒切帖》

《寒切帖》被认为是王羲之章草神作,笔法简淡,意境高远。上世纪初,被溥仪带出宫后,数十年间不知所踪。

上世纪六十年代,很多民间所藏书画都汇聚到了废品收购站,绝大多数要扔进搅拌炉里化为纸浆。作为文物鉴定者,刘光启的任务是,从中抢救珍贵文物,这无异于大海捞针。

但说来也巧,在天津河西区太湖路一家废品收购站,刘光启看到一捆废纸有点特别,打开一看,竟是两张落款“羲之”的书法作品!

最惨的“国宝”:曾经被当成废品卖掉!



其一是《寒切帖》,另外一张是《干呕帖》,正是被溥仪弄丢的两件唐摹王羲之书法珍品。大陆现存王羲之书法墨迹(唐摹)只有六件,天津博物馆便藏了两件,这与刘光启的功劳密不可分。

商朝四羊方尊

只要上过历史课的同学,没有人不知道四羊方尊,这件文物曾出现在教科书中,可见其分量。

这座商代青铜方尊是1938年被湖南几个农民挖到的,后来以248块大洋卖给古董商,在古董商倒卖的过程中又被民国政府查获。


最惨的“国宝”:曾经被当成废品卖掉!



随后爆发的二战中,长沙受到日军的轰炸,四羊方尊便失去踪迹。直至1952年,在文物部门的追查下,竟在一个银行仓库的角落中找到早已被炸成几十块的四羊方尊,经过了近一年时间的修复,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件完整的国宝。

西周班簋[guǐ]

收藏在首都博物馆的这座西周班簋,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并且上面还有198字铭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实物,绝对的国宝。


最惨的“国宝”:曾经被当成废品卖掉!



这座班簋早在北宋年间便已经出土,后来一直作为宫廷收藏,但是1900年八国联军来了,它便在战乱中从此消失。

直到70多年后,被北京的文物工作者在一堆即将送到熔炉的废铜烂铁中发现,这才给了这件国宝的二次生命!

商代牺首兽面纹铜尊

这座商代牺首兽面纹铜尊现藏于湖南博物馆,它的发现是在1962年,还好当时文物专家还有逛废品回收站追踪国宝文物的习惯,它就是在废品回收站中被偶然发现。


最惨的“国宝”:曾经被当成废品卖掉!



回收站的废铜烂铁是从各个地方回收过来的,而发现这座铜尊最初是因为发现了一个小铜片,因为专家觉得它不同寻常,才有了进一步发掘的动力。

这一找,就在那些废品中找到了200多个铜片,装了27袋回来,最终拼凑出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座牺首兽面纹铜尊!

战国青铜酒壶

1967年,陕西省绥德县废品站,一位文物工作者发现将要被熔炼的一件身首异处、面目不清的金属器,似乎有些“不凡”。


最惨的“国宝”:曾经被当成废品卖掉!



后经鉴定,这是一件战国时期的精巧青铜酒壶,国家一级文物。文物、艺术价值都极高,它叫鸟盖瓠壶。

不要忽视身边的任何东西,说不定一块碎片可能都是宝贝呢!但是,捡到文物是不是需要上交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