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召開專場民營企業復工復產新聞發發佈會,曝多項惠企政企

3月6日下午,巴中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八場新聞發佈會舉行,通報了當前全市應對疫情支持民營企業復工復產的基本情況。

巴中召開專場民營企業復工復產新聞發發佈會,曝多項惠企政企


據介紹,目前,我市防控形勢總體可控,經濟運行平穩有序。截止3月5日24:00, 全市共有民營企業18823戶,總體復工率達49.3%,較2月下旬提升23個百分點。 全市318家規上工業企業復工復產308家,復工率96.7%;全市449家限上企業應復業388家,已復業388家,復工率100%;全市265家規上服務業企業應復業212家,已復業208家,復工率98.11%。

在 項目復建方面,5個省重新開工項目已開工建設2個,開工率為40%;省重在建項目7個,已全部復工,復工率100%。市重新開工項目161個,已開工建設108個,開工率為67.1%;市重在建項目240個,已復工216個,復工率為90%。70個掛牌推進項目中,新開工項目33個,已開工24個,開工率為72.7%;掛牌推進在建項目61個,已復工54個,復工率為88.5%。

在 勞務輸出方面。全市返鄉農民工58.9萬人,應外出務工58.9萬人,已外出務工46.2594萬人,佔比78.53%。

據瞭解,截至目前,巴中市人社局已為1629家中小微企業 減免單位繳費2534萬元,預計2月至6月將累計 減免企業社保費負擔3.15億元; 返還企業穩崗補貼資金360餘萬元。巴中市銀保監分局督促轄內銀行業機構通過利率優惠和費用減免等措施,已累計為企業 節約融資成本97.61萬元, 減免貸款逾期罰息65.64萬元;巴中市稅務局已累計 減免支持疫情防控的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及兩項附加稅共計117.60萬元;共有21戶企業申請延期繳納稅款875萬元。

同時,在發佈會上,相關負責人就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市財政局副局長廖桂林答記者問

記者提問:2月10日,市政府出臺《巴中市關於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渡過難關的八條措施》,財政部門採取了哪些措施為中小企業紓危解困?

市財政局副局長廖桂林:出臺了《關於印發中涉及財政補貼事項具體操作辦法的通知》,明確了 政策措施及標準、補貼期限、申報方式、申報資料、審核認定及資金髮放程序、相關部門聯繫人及聯繫電話,方便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及時、準確、快捷獲得應有的支持。

通過向上爭取、盤活存量資金、壓減一般性支出、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等方式多渠道籌措資金,優先保障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社會運行、緩解中小企業困難等所需資金。截止3月5日,全市財政為落實八條措施共安排 補貼資金1686.5萬元。

巴中召開專場民營企業復工復產新聞發發佈會,曝多項惠企政企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李立志答記者問

記者提問:市市場監管局是如何促進民營企業積極復工復產?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李立志:在1月底2月初安排職能科室、幹部職工,全方位地對民營企業受疫情影響情況進行調研,收集彙總212份調查問卷,形成全市民營企業受疫情影響專題調研報告,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議意見,向市級相關部門提供參考,為適時制定復工復產政策措施提供智力服務。

同時,出臺《進一步支持復工復產的十五條措施》,結合巴中實際,從審批、准入到生產服務、技術支持細化了一系列可行的政策措施。聯合市商務局印發了《關於生活性服務業復工復業有關事項的通知》《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經營服務防控指南》,提出 “五到位”“五規範”“五提倡”,有序推進生產和生活性服務業復工復產。

在全市成立37支應急監管執法隊伍,開展民營企業一對一的幫扶服務工作,深入復工現場、復業一線開展指導服務,對計量設備、特種設備、生產設備進行免費校正檢測。針對部分民營企業在復工復產期間口罩、防疫物資緊缺的現狀, 組織了一批75%醫用酒精、84消毒液和口罩進行捐贈,無償贈送了一批體溫計。

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長張真答記者問

記者提問:近期中央、省、市出臺了一系列金融政策支持防疫抗疫和企業復工復產,大力推動經濟穩增長。金融政策主要包含哪些具體措施?市金融工作局採取了哪些措施推動落實?目前已取得了哪些效果?下一步還有哪些重要舉措?

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長張真:對近期出臺的各項金融政策措施進行了梳理並編印《金融政策摘編》,共收錄政策文件34個、具體措施104條。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受困企業,不得抽貸、斷貸、壓貸、罰息,到期還款困難的,可予展期或續貸;對2020年1月25日以來到期的企業貸款本金,銀行根據企業申請可延至2020年6月30日;對2020年1月25日至6月30日企業需支付的貸款利息,銀行可根據企業申請延至2020年6月30日,免收罰息;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確保2020年中小企業信貸規模持續增長。

企業存量貸款疫情期間辦理續貸或展期,利率按原合同利率下浮10%,新增貸款利率原則上按基準利率下浮10%,中小企業綜合融資成本下降0.5個百分點。

對暫時困難的企業,一季度貸款按基準利率的30%貼息,單個企業貼息額最高可達10萬元;銀行業金融機構和融資擔保公司在疫情期間為企業提供貸款支持而造成貸款損失的,通過相應資金基金給予一定補償。

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積極對接企業貸款需求,建立 “綠色通道”,做到應貸盡貸快貸;採取線上線下等方式,及時受理企業貸款申請,限時回覆辦理。

為推動措施落實,向各區縣、市級部門、金融機構、中小企業首期發放《金融政策摘編》3000餘本,開通金融政策短信宣傳平臺,將政策採編成通俗易懂的短信,陸續向人民群眾和中小企業發送,提高社會知曉度。分行業收集全市中小微企業受疫情影響及融資需求情況,要求轄內銀行機構與已收集的229家企業業主一一見面,按照“一企一策”共商融資方案,“一對一”“多對一”開展掛聯幫扶,切實解決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針對經開區25家復工復產企業展期續貸難問題,我局組織經開區管委會、市不動產交易中心及相關銀行機構召開專題會議,及時有效的解決企業續貸問題。建立疫情期間企業融資需求信息向屬地政府和銀行機構定期反饋機制,提升融資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組織駐巴金融監管部門及市級產業主管部門,對轄內銀行機構貫徹落實金融政策情況開展聯合督導,並對存在的突出問題發出提示函,要求限期整改。截至目前, 全市銀行機構共為疫情防控、企業復工復產累計投放貸款7.23億元,其中支持103家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5.48億元,平均利率6.18%,低於全部貸款利率0.62個百分點。通過利率優惠和費用減免,共為企業累計節約融資成本201.6萬元,減免貸款逾期罰息42.4萬元。

市稅務局副局長王立答記者問

記者提問:當前正值企業陸續復工復產期,那麼疫情期間支持民營企業復工復產及助力民營企業紓危解困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內容是什麼? 以及稅務部門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的具體舉措?

市稅務局副局長王立:目前全市稅務系統落實的疫情防控稅收優惠政策共涉及支持防護救治、支持物資供應、鼓勵公益捐贈、支持復工復產 四個方面15項稅收優惠政策。其中,為增強民營企業抗風險能力,助力渡過難關,支持復工復產的稅收優惠政策有5項,一是全市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自2020年3月1日至5月31日,適用3%徵收率的應稅銷售收入,減按1%徵收率徵收增值稅;適用3%預徵率的預繳增值稅項目,減按1%預徵率預繳增值稅。二是自2020年1月1日起,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困難行業企業2020年度發生的虧損,最長結轉年限由5年延長至8年。困難行業企業,包括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遊四大類,具體判斷標準按照現行《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執行。三是因疫情導致重大損失,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受到重大影響,繳納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確有困難的中小企業,可申請免徵疫情期間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四是適用“定期定額”徵收的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受疫情影響的,可依法提請合理調整定額。五是確有特殊困難不能按期繳納稅款的企業,可申請延期繳納稅款,最長不超過3個月。

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的具體舉措為通過多種渠道向納稅人推送上級新出臺的稅收優惠政策;對納稅人在辦稅繳費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通過12366納稅服務熱線、微信等渠道,給予準確細緻解答;及時篩選符合稅收優惠條件的納稅人,開展針對性地政策宣傳輔導,幫助納稅人及時全面懂政策、能申報、會操作。拓展“非接觸式”辦稅繳費服務,優化現場辦稅繳費服務,調整稅收管理措施。把疫情防控稅收支持政策落實情況納入績效考評體系,壓實責任,加強督辦,嚴肅紀律,確保各項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到每一戶民營企業,支持復工復產,助力全市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穩步發展。

市人社局副局長楊天茹答記者問

記者提問: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市人社局在支持民營企業復工復產、紓困解難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出臺了一些優惠政策,能否介紹一下具體情況,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還有什麼安排?

市人社局副局長楊天茹:先後出臺了《巴中市人社系統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強化惠企惠民政策支持二十條措施》和《巴中市中小企業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開展線上職業技能培訓實施辦法》,及時回應企業普遍關注的社保繳納、招工就業、勞動關係等問題,明確疫情期間對企業採取 延、緩、減、免、降等措施予以社保支持,採取 補、返、訓等措施予以就業支持,通過 對社保做減法、就業做加法,一增一減,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延長社會保險申報繳費期,對未按時辦理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登記和申報繳費等業務的企業,可延長至疫情結束後的3個月內補辦,延期補辦時,對參保企業不加收滯納金和利息,對參保職工個人不收取利息,不影響參保職工個人權益記錄。

對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的企業,可申請緩繳相關社保費,緩繳期限不超過6個月;既需要延長申報繳費期又同時享受緩繳政策的企業,可延至疫情解除後的第9個月繳納。對參保企業的養老、失業、工傷保險歷史欠費不進行集中清繳。

自2020年2月起,對大型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的單位繳費部分可減半徵收,減半徵收政策執行到4月份。自2020年2月起,對中小微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的單位繳費部分實行免徵,免徵政策執行到6月份。

降低社保繳費基數和繳費費率,2020年全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下限仍按2019年的50%執行,已按新辦法執行的,可在後續繳費中予以結算;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費率繼續按16%執行,工傷和失業保險繼續執行階段性降低費率政策,失業保險總費率按1%執行,工傷保險浮動費率暫不上浮,降低費率政策延長至2021年4月30日。

自上述社保政策執行以來,全市已為1629家中小微企業減免社保繳費2534萬元,預計到6月份將累計為企業減免社保繳費3.15億元。同時,就業政策的落實,預計將為企業發放各類補貼523萬元,返還各類社保資金594萬元。同時,對中小企業吸納登記失業半年以上人員以及因疫情無法返崗的農民工就業且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並按規定繳納社保的,給予1000元/人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對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組織下崗失業人員、返鄉農民工到企業就業,並簽定1年以上勞動合同、參加社會保險的,給予500元/人的職業介紹補貼,申請期限可延長至疫情解除後3個月。

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即裁員率不高於上年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30人及以下的企業裁員率不超過企業職工總數的20%,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經認定困難的企業,按企業及其職工6個月應繳納社會保險費的50%返還。目前全市已有26家企業申報,返還資金364.4萬元。

疫情期間,中小企業組織職工參加線上技能提升或轉崗培訓的,按每人每課時10元給予補貼,每個培訓項目不超過1120元/人,綜合性培訓補貼不超過240元/人。參加線上免費培訓的,不予補貼。目前,我市已開通“四川省職業技能提升網絡培訓平臺巴中分院”等7個公益性培訓平臺,提供餐飲服務、家政服務、養老護理等84個專業1686個線上免費培訓課程。目前,已註冊培訓學員達526人,有5家企業已提交線上職業培訓實施方案。

下一步,將繼續加大政策宣傳力度,重點掌握一批企業跟蹤對接,強化政策落實兌現,同時精簡辦事手續,優化辦事流程,推行全程網辦,讓企業儘快享受到政策的紅利,幫助企業復工復產、穩產滿產、健康發展。

市發改委副主任魏巍答記者問

記者提問:支持民營企業復工復產和紓危解困,在價格政策上採取了那些優惠措施?

市發改委副主任魏巍:在 電價政策方面,從2020年2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除高耗能行業用電戶外,凡我市執行四川電網目錄銷售電價表中“工商業及其它用電”(不含躉售)類別電價的電力用戶,供電企業在計收上述電力用戶(含參與市場交易用戶)當月電費(含政府性基金及附加)時,統一按到戶電價水平的95%結算;從2020年2月5日起至國家和省出臺相關政策措施規定止,對市內參與疫情防控的相關中小企業(已向省申報商貿流通企業117家,生產企業54家),按其相應用電類別、電壓等級平水期平段目錄銷售電度電價(含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和基本電價的30%計算電費補貼;從2020年2月7日起至2020年6月30日止,凡市內電力用戶申請變更基本電費計收方式, 不受“計費方式變更週期”限制。用戶申請暫停、減容、暫停恢復、減容恢復, 不受“暫停用電不得小於15天”限制,按實際暫停天數免收基本電費。對因抗疫擴大產能,選擇按合同最大需量方式結算基本電費,超過合同約定最大需量105%的部分按實計取,不加倍收取基本電費。對因疫情防控新建、擴建醫療場所用電,免收高可靠性供電費。

在 氣價政策方面,自2020年2月22日起至2020年6月30日止,市內各燃氣銷售企業一律將上游(中石油、中石化等)門站價降價空間,全額傳導至非居民用氣終端用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