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4325万人次出游,消费市场迎首个“狂欢”

受疫情影响而被压制了数月的消费市场终于在今年的清明小长假得到了复苏。商务部统计显示,清明假期,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日均销售额比节前一周日均销售额增长15.6%。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4325.4万人次,恢复至去年同期四成水平,消费市场正在稳步回升。

销售额恢复七成

9日,商务部网站消息显示,据江苏省商务厅对全省重点商贸流通企业的监测和初步统计,清明期间,全省消费开始复苏。4月4日至6日,全省消费品市场累计实现销售额约28.9亿元,销售额恢复至去年同期的73%,消费品市场环比有所改善。

其中,餐饮消费初显回暖迹象。随着全省各餐饮单位逐步取消座位限制,客流量快速上升。其中,镇江市第十七届“中国扬中河豚文化节”改为“云端办节、线上体验”模式,许多河豚特色餐馆每日线上销售河豚50-60条,最多的一天达到160条。南通市监测的56家重点餐饮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1123.14万元,恢复到去年同期的71%。

百货业方面亦呈复苏迹象。南京金鹰世界销售额同比增长13.65%;无锡监测的13家重点百货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1.5亿元,客流量恢复至疫情前的70%;徐州监测的47家重点商贸企业共实现销售额3.06亿元,比节前增长约二倍,恢复到去年同期的93%。

此次疫情中受影响相对较小的超市也在小长假期间“火”了一把,销售稳中有升。各大超市在小长假期间开展各类促销活动,抢抓客源。扬州市重点监测的41家大型超市累计实现销售额4230万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沭阳县监测的2家重点超市累计实现销售额405.5万元,同比增长8.4%。泰兴市监测的5家重点超市累计实现销售额417.9万元,同比增长11.5%。

此外,网络消费备受青睐。昆山市“昆味到”商城、叮咚买菜等线上生鲜平台销售额同比增长14.2%。

消费券刺激效果显著

此前,受到疫情影响,各地餐饮、零售等消费品市场受到巨大冲击。为了促进消费回暖,多地相继出台包括减免商户税费、租金,向市民发放消费券等措施,激励市民消费。

济南开展惠民消费活动,面向景区、旅行社、影院、演艺场所、书店等推出2000万元消费券,拉动文旅消费;浙江省推出总价达10亿元的文旅消费券;河北省安排专项资金1500万元,实施体育消费券补贴政策;江苏南京向南京市民发放总额达3.18亿元的餐饮、体育、图书、乡村旅游券等7大类消费券。

在消费券的刺激带动下,杭州市商务局数据显示,截至3月29日下午4点,已兑付政府补贴2983万元,带动杭州市场消费4.53亿元,拉动效应达到15倍。南京商务局数据显示,3月21日至22日,全市累计使用餐饮消费券23014张,总消费金额599.23万元,监测中的19家重点商贸流通企业3月20日至22日的营业数据,有16家企业营业额较前一周末环比出现增长,平均涨幅为61.84%。另据南京乡村旅游大数据服务平台数据显示,3月21日全天,全市52个乡村旅游观测点共计迎来游客8.21万人次,已达到去年同期的70%。

旅游行业进一步复苏

除了餐饮和百货类消费增幅显著,国内旅游市场也在逐渐复苏中。

清明假期,银联商务统计的全国住宿、餐饮行业日均交易额比3月中下旬分别增长11.5%和10.0%,约恢复至去年同期五成水平。

文旅部3月16日数据显示,全国已有超过3700家A级旅游景区恢复营业,复工率超过30%。四川、上海、陕西、新疆、海南、甘肃等多地恢复旅游企业部分经营活动,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的首批产品开始恢复上线接受预订。

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全国100多个城市的近15000份样本中,有近一半(43%)被调查者表示,如果疫情结束,会选择在2020年3到6月上半年旅游。同时,城市周边游、国内中短程游、国内长线游三项是主要选择,分别占比24%、43%、23%。

4月7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2020年清明节假日旅游市场研究报告》,假期间,全国国内的游客接待数量达到4325.4万人次,同比减少61.4%;实现旅游收入82.6亿元,同比减少80.7%,国内的游客满意度指数高达88.8,达到了历史最高值。

携程数据显示,旅游行业正进一步复苏,无论是交通出行、酒店预订、景区门票、租车自驾还是周边游等,环比3月均呈现不错的上涨态势。90后和00后成为清明小长假出行最主要人群。品质高、服务好的旅行产品备受欢迎——更多旅客选择两舱机票,选择4星和5星酒店的占比也超过了五成。此前,携程率先开启的“旅游复兴V计划”数据显示,开启仅两周,携程酒店预售销量增长2000%,国内旅游热不断升温。记者 朱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