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宗室如養豬?確實!想要報國,先想想下場。

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十月十三日晚,明孝宗朱佑樘祖母聖慈仁壽太皇太后所在的清寧宮發生火災。十二月二十一日,孝宗下詔大赦天下。其中有一條,是要求天下舉保將材,為朝廷所用。

一武備以將領為先,近年累行天下舉保將材,舉到者少。詔書到日不分軍民職官人等,但有諳曉韜略、熟閒弓馬、勇力過人堪為將官者, 巡撫巡按官訪取試驗,以禮起送,兵部再考擢用。(《明孝宗實錄卷一百四十五》)

明朝宗室如養豬?確實!想要報國,先想想下場。

聖慈仁壽太皇太后

宗室自薦

詔書頒佈之後,引來了一位大明王朝宗室的毛遂自薦。寧府鍾陵王朱覲錐向朝廷上章,自陳“驍勇善騎射,熟於韜略,願備將帥之選,以身報國。”孝宗朝時已是明代中葉,武備廢弛,屢遭夷人犯邊,朝廷束手無策。按理鍾陵王身為宗室而能有如此血性,朝廷上下應該感到高興。

可實際上收到奏章之後,上到皇帝,下到官員,無不如臨大敵。兵部尚書馬文升上奏稱詔書中只提到“軍民職官人等”,宗室不在選材範圍內。況且騎射弓馬不登大雅之堂,不是宗室該學習的。隨即進一步認為鍾陵王無緣無故上章自薦,朝廷要小心他有不臣之心。請皇帝下旨,讓寧王約束鍾陵王多讀書,少習武。同時要求寧王密切關注鍾陵王的動向,如有異常,需即刻稟報朝廷處置。

臣愚以為詔書所舉將材,宗室不與。況弓馬末技,非王者所宜親。今鍾陵王無故自薦,疑為下人從臾,或生異圖。朝廷親親,宜早為之所。乞降敕遣人齎諭寧王嚴戒鍾陵王,令讀書親近儒生,以漢之東平、河間為法,與國鹹休。倘有不悛,亦宜密以上聞,毋致後悔。(《明孝宗實錄卷一百五十九》)

明朝宗室如養豬?確實!想要報國,先想想下場。

兵部尚書馬文升

孝宗當然舉雙手贊成馬文升的意見,可憐鍾陵王朱覲錐空有一腔熱血,卻是報國無門。“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上曰:祖宗定製宗室不與政事,況征伐乎?鍾陵王意欲效勞,義不可許。(《明孝宗實錄卷一百五十九》)

鍾陵王其人

鍾陵王朱覲錐,是寧靖王朱奠培庶第三子,天順八年七月得憲宗朱見深賜名為覲錐。其祖父為寧莊惠世子朱盤烒,曾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寧獻王朱權。從輩分上來算,他和當朝皇帝孝宗朱祐樘的祖父英宗朱祁鎮是一個輩分,朱祐樘該尊稱他一聲叔祖。

成化九年九月,受封鍾陵王。此前在弘治九年因“濫收妾媵,醜聲外彰。餓死幼男,有失父道。”的罪名,被革去三分之一的歲祿。這次看到詔書上章自薦,未嘗不是想將功補過,給皇帝留個好印象。

明朝宗室如養豬?確實!想要報國,先想想下場。

《唐伯虎點秋香》中的寧王形象

可惜這位鍾陵王可能是過於好武不怎麼讀書,他應該想想自己的曾祖父朱權是為什麼被遷到南昌來的?朝廷不管是哪個皇帝登基,對於他們寧王一脈都是保持著高度的警惕性。此前在弘治八年的時候,時任寧王朱覲鈞(朱覲錐長兄)請求恢復南昌左衛為本府護衛,被皇帝毫不留情的一口回絕。

弘治八年九月戊戌,寧王覲鈞奏乞調南昌左衛仍為本府護衛。上曰:“王府護衛,皇祖改調自有定製,已經歲久,今豈可輕變?”不允。(《明孝宗實錄卷一百四》)

以文制武的惡果

到了明代中期,文官勢力早已登峰造極,武將勳貴在他們的打壓之下早已和吉祥物沒什麼區別。面對外夷的入侵,邊關將領但凡想有些振作,都會被扣上一頂“開啟邊釁”的大帽子而壓得喘不過氣來。當年汪直、王越等人明明有“威寧海”大捷,卻被文官們天天噴,日日罵。後來汪直貶居南京,王越廢黜為民,言官們還是不肯放過,時不時還要拉出來“鞭屍”。

可笑的是在孝宗朝蒙古小王子在邊疆越鬧越兇,朝廷無奈之下又請王越重新出山,隨即有了“賀蘭山”大捷。然而文官們禦敵無方,卻並不妨礙他們繼續罵人。清寧宮火災之後,南京工科給事中趙欽、廣西道監察御史張璠等彈劾王越不職,

“乞放令休致。以消物議,迴天變。”意思清寧宮火災是上天示警,只有罷免王越這樣的庸才,老天爺才會滿意,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現在回過頭來看兵部尚書馬文升對鍾陵王的批語,其實也是挺無奈的。馬尚書當年在西北稱得上和王越並肩作戰過,老戰友是如何被打壓的,他可是歷歷在目。從這樣一位富有軍事經驗的能臣嘴裡說出“弓馬末技”這樣的話來,明朝的武備越來越差,也就不難想象了。

鍾陵王的下場

弘治十八年,鍾陵王朱覲錐連同其子鎮國將軍朱宸湤一起被降為庶人。朱覲錐的罪名是“縱慾亂常、欺汙子妾、致死人命、私置軍器”。朱宸湤的罪名是“不諫父惡、私通宮人”。筆者之前剖析過無數起宗室犯罪的案子,如果沒有“私置軍器”這一條,朱覲錐最重的懲處不過是革爵,過個幾年寧王上奏求個情就能復爵。而朱宸湤最多也就是革歲祿三分之二,或者戴民巾閒住。

(弘治十八年四月)己未,降寧府鍾陵王覲錐及其子鎮國將軍宸湤俱為庶人,送鳳陽看守祖陵。(《明孝宗實錄卷二百二十三》)

可惜正是有了“私置軍器”這條罪名,再加上皇帝心中一直記著當年朱覲錐上章自薦這檔子事,終於趁此機會將鍾陵王這一脈徹底斬草除根。順便再多說一句,一個月以後,孝宗皇帝就駕崩了,你說巧不巧。

結語:雖然明朝的宗室一致被認為百無一用,其實他們的人生也很悲哀。他們一出生就能看到自己的天花板,但凡稍有振作之心,難免就會像鍾陵王朱覲錐這樣反遭迫害打壓,他們又能怎麼辦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