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難困局怎麼破?國網恆大攜手佈局社區智慧充電

當前新能源汽車行業正面臨“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處境:“銷售熱”和“充電難”並存。可以說,充電樁是制約新能源汽車大規模發展的最大因素,而今國家電網與恆大將聯手成為“充電難”困境的破局者。

近日,國家電網與恆大集團正式成立國網恆大智慧能源服務公司,雙方各持股50%。合資公司聚焦社區智能充電樁建設運營、智能充電樁銷售等業務,破解社區充電難、充電貴難題。雙方將充分發揮技術、資源優勢,有望將新能源汽車充電難題各個擊破。

難題一:充電樁供需不平衡、佈局不均

中國充電聯盟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為80.8萬臺,而2018年新能源汽車銷售125萬輛,保有量接近300萬輛,車樁比為3.7:1。一方面是車樁比過高,電動汽車充電設施供不應求,另一方面則是充電樁設施的佈局不均,充電需求集中於市中心,但由於市中心土地緊張、電網複雜,充電樁覆蓋較少。

國網及恆大可充分發揮雙方資源優勢在充電樁領域“廣撒網”。作為全球最大的公用事業企業,國家電網擁有覆蓋全國大部分城市的龐大電力網絡,服務人口超11億人,並連續三年蟬聯《財富》世界500強第2位,旗下國網電動汽車公司是國內充電樁產業龍頭。而恆大在中國280多個城市擁有810多個項目,是佈局最廣的地產企業。合資公司背靠雙方的資源,從拓展社區充電服務入手,有望建成覆蓋全國的充電網絡、平衡充電樁佈局。

難題二:社區電容有限、增容困難

社區充電樁難尋、難建也是造成“充電難”的原因之一。由於充電費用低、使用便利性高,社區充電樁為最理想的充電場景。但小區充電樁一方面數量極其有限,供不應求。另一方面,老舊小區電容有限,且配電網絡複雜,改造、增容困難,故而增設充電樁也成為難題。

恆大在進軍新能源汽車產業後,已成功研發出智慧科技充電雲平臺。在此基礎上,合資公司可在不改造社區配電網、保證居民生活用電的情況下,通過接入國網能源控制系統,實現智能控制與智能調度,做到社區電力削峰填谷、有序充電。

難題三:充電成本高、充電貴

充電成本高也成為部分人群對新能源汽車“望而卻步”的原因之一。恆大智慧科技充電雲平臺可通過用電情況自動調節價格係數,實現“用電低谷時充電”、降低充電成本。具體而言,車主只要將電動汽車停到自家車位,插上充電槍,掃描二維碼並輸入充電金額,智慧充電系統就將根據要求,自動在夜間用電低谷時段為車充電,充電後自動斷電。在用電低谷時段充電車主還可享受價格優惠,從根本上解決充電貴的難題。

此外,依託國家電網的泛在電力物聯網和恆大智慧科技充電雲平臺,每一臺支持V2G能量交互技術的新能源汽車可將富餘電量賣給國家電網,做到“用電低谷時充電、用電高峰時賣電”,國家電網也能借此滿足削峰填谷、調壓調頻等電網調節需求。未來,每一臺恆大新能源汽車均支持V2G技術,意味著車主可在用電高峰期通過向國家電網銷售富餘電量賺取差價。

充電難困局怎麼破?國網恆大攜手佈局社區智慧充電

充電流程

難題四:充電樁建設成本高、資金需求量大

充電樁屬於重資產行業,對資金的需求量極高。據瞭解,一個普通充電樁的建設成本在2萬元左右,而快充充電樁的建設成本則在10萬元以上,建設成本較高。且其後期的安全維護、運營等都需成本,這就導致這一產業的回報週期較長,需要雄厚的資金支撐。

合資公司背靠國家電網及恆大,擁有強大的資本實力。國家電網資產總額38088.3億元,連續三年蟬聯《財富》世界500強第2位、中國500強企業第1位,資金實力毋庸置疑。而恆大去年核心淨利潤783.2億,營業額達4662億,盈利能力也很強大。

國網與恆大的強強聯合無疑是當前新能源汽車充電困境的一個破局之道,標誌著新能源汽車“最後一公里”已被打通,有望為行業發展掃清障礙,對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健康快速發展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助力國家電網泛在電力物聯網發展,為國家智慧能源建設發展作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