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

历史是社会的人通过自己的活动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中占大多数的人,承认历史是人的活动的总和,就自然能够推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结论。能否正确评价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是社会历史观的根本问题。

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

一、唯心主义英雄史观

唯心主义英雄史观认为历史是由少数英雄豪杰创造的,在深究少数英雄豪杰行为的最后动因时,它们往往归为精神的、观念的原因。那这种精神力量来自何处?和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一样,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将唯心主义史观分为主观唯心主义的唯意志论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历史宿命论。

(一)唯意志论

唯意志论者认为,推动英雄豪杰创造历史的精神力量来源于英雄豪杰本身的思想、情感,根据这个解释,历史的发展就是偶然性的了,没有任何规律可循了。再往深入思考,则必然导致世界是不可认识的结论。

(二)历史宿命论

这种观点认为英雄豪杰是天命、天意的代言人,帝王将相自觉或不自觉的在遵循最后的“绝对精神”行事。

无论是哪种,其实都是统治阶级对人民群众的一种洗脑,封建王朝的“天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无不是为了巩固剥削阶级利益的。剥削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大力鼓吹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贬低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在很长时间的历史时期内,少数统治者主宰了一切,人民群众发展才能和创造力的条件被剥削阶级人为剥夺,剥削制度的延续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地位的不同、造成了资源调配能力的不同,最终造成了人与人之间差别的巩固和扩大,但剥削阶级却把这种差别说成是“天意”或者是自然现象,不可谓不无耻。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内涵是固定的,人民群众指的是代表进步力量的群体,但组成人民群众的群体却不一定是固定的,在解放战争时期,一切反对发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群众的内涵就是一切赞成、拥护和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维护祖国统一和一国两制的阶级、阶层和集团。

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劳动生产实践中,人民群众改进生产工具,提高生产力水平,最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正是在在物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生产关系既经济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同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因此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力量是物质生产实践活动,而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实践活动的主体,所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

正如毛主席所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