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燈耿窗戶,設茗聽雪落

明代徐渭曾說:“茶宜精舍,雲林竹灶,幽人雅士,寒宵兀坐,松月下,花鳥間,清泉白石,綠鮮蒼苔,素手汲泉,紅妝掃雪,船頭吹火,竹裡雙煙……”

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而中國古代的文人更是將飲茶融入詩歌中,使得這份傳統文化歷久彌新。

一 兩碗茶

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碗茶。

舉頭看日影,已復西南斜。

樂人惜日促,憂人厭年賒。

無憂無樂者,長短任生涯。

這是來自白居易對歲月對人生心態的解讀。當我們行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頭,身邊的人們行色匆匆,生活裡只剩下煩悶與無趣。倒不如一人獨處,閒暇時小睡片刻,醒來後手捧兩碗茶,一個人靜靜的坐著,欣賞著日落的美景。光陰如梭,唯有不經意的小細節才會讓我們體會到生命中那些平淡的美好。

二 寒夜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這首是一首七言絕句,是南宋詩人杜耒創作的一首清新淡雅而又韻味無窮的友情詩。客人寒夜來訪,便煮一壺茶用以代酒,爐子下的火燒得正旺,壺裡的茶葉在沸騰的水中紛飛。一壺香茗飽含與友人的情誼。像尋常一樣,坐在窗前,窗外的寒梅別有一番韻味,為飲茶錦上添花,讓人回味無窮。

三 煎茶

石碾輕飛瑟瑟塵,乳香烹出建溪春。

世間絕品人難識,閒對茶經憶古人。

曾經被“梅妻鶴子”的和靖先生打動,隱居於西湖,與天地共遊,終身不娶不仕。

而這首詩也寫得極為清逸出塵。石磨輕輕碾過,茶粉飛揚;陣陣香味彷彿烹出了建溪的春天,別有一番韻味。伴隨著清幽的茶香,一人獨坐細細品味。只是可惜這世間的絕品好茶無人賞識,即使是《茶經》中也難覓得此茶的蹤影。

四 浣溪沙 誰念西風獨自涼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是誰獨自在西風中感慨悲涼,不忍見蕭蕭黃葉而閉上軒窗。獨立屋中任夕陽斜照,沉浸在往事回憶中。
酒後小睡,春日好景正長,閨中賭賽,衣襟滿帶茶香。曾經美好快樂的記憶,當時只覺得最尋常不過,而今卻物是人非。納蘭對自己妻子的悼亡詩讀之總能讓人體會到其中難以言說的悲痛。自己與妻子陰陽兩隔,但不論是回憶往昔還是夢中驚醒,一切都只是枉然,只能道一句“當時只道是尋常”來寄託自己心中的哀思與想念。

五 汲江煎茶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

這是蘇東坡對烹茶要訣準確而生動的摹寫。煎茶要用流動的活水和旺盛的炭火來烹煮,便親自到釣石處取水煎茶。明月倒映在江面,用瓢舀水,彷彿在舀明月,倒入甕中;再用小勺分取,裝入瓶中。煮沸時茶沫如雪白的乳花在翻騰漂浮,倒出時似松林間狂風在震盪怒吼。清澈醇美使枯腸難以三碗為限,坐著傾聽荒城裡長更與短更相連。

清代詩評家吳喬在他的《圍爐詩話》中乾脆說:“子瞻煎茶詩‘活水還須活火烹’,可謂之茶經,非詩也。”

“喝茶當於瓦紙窗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閒,可抵十年的塵夢。”

這可謂是飲茶得最大意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