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一心,取得勝利

【1910年東北鼠疫如何被撲滅?清政府派他拿出三招,今天仍然有效!】當下疫情嚴峻,武漢封城,全國揪心,共克時艱為第一要務。而一百多年前,青王朝在面對瘟疫的舉措和表現,而今看來,有很多令人動容和深思的細節。

1910年,東北爆發了一場空前的鼠疫,先是出現在黑龍江省,後來一路南下,吉林奉天都爆發了鼠疫。其規模非常之大,數萬人死於這次鼠疫之中。

但是為何鼠疫沒有傳播到關內的北京,甚至只到了遼寧就基本停止了呢?這其實和清廷所採取的幾個辦法有關。

當時清庭高層沒有把重心放在管控信息、維穩、處罰“妖言惑眾這些事情上,而是盡其所能,派出了所能找到的、最精英的專家隊伍。

經外務部右丞施肇基力薦,擁有劍橋醫學博士頭銜的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監督,時年31歲的馬來歸國華僑伍連德,被任命為東三省防疫全權總醫官。

伍連德提出了一個前人聞所未聞的大膽理論——這一次的鼠疫,存在人傳人的情況。而且從呼吸道感染症狀嚴重的情況判斷,極有可能是通過飛沫,在人與人之間進行呼吸傳播。這就是日後醫學界熟知的“肺鼠疫”。

但這個理論在當年太過石破天驚。法國權威專家梅斯尼當時也在東北,他對伍連德的理論嗤之以鼻,僅僅按傳統理論進行防護,結果,六天之後,梅斯尼染病去世。學術界震驚,至此相信了伍連德的理論。

同樣對他表示信任的,還有身陷滅城之災的哈爾濱全城,以及整個帝國政府。

伍連德爭分奪秒的提出了一整套防治方案。在治療方面基本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唯一的求生之道是防,是要掐斷鼠疫的傳播擴散之路。

他的方案,今天看來也是很先進的。這套方案有三個大招:

第一招是管理傳染源。

士兵挨家挨戶搜尋感染者,一旦發現馬上送到醫院,按重症、輕症、疑似進行分級處理,避免交叉管理。病人房屋用生硫磺和石炭酸消毒。

這一方面最難啃的骨頭,還是屍體處理,中國人入土為安的觀念根深蒂固。但當時東北大地土硬如鐵,在無法深埋的情況下,只剩下了一條路,燒!

第二招是切斷傳播路徑。

既然肺鼠疫可以人傳人,那就必須採取斷然措施,對人員流動進行必要管制。伍連德提出的“疑似”概念,以及疑似患者每天測量體溫、檢查症狀,連續七日正常方可解除隔離的處置原則,一直沿用至今。

可能成為傳播載體的疑似者,被伍連德安置在由120節火車車廂改建的隔離營中,營中設置醫護人員和巡警,嚴防交叉感染。由此,中國開始建立起最初的現代防疫管理體系。

同時,為了避免疫情持續擴散,從1911年1月開始,東北境內鐵路陸續停駛。1月13日,帝國在山海關設立檢驗所,凡經過旅客,均需停留五天觀察。1月15日,陸軍部加派軍隊,阻止入關客貨。1月21日,又下令斷絕京津交通。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封的不是一座城,而是整個東北。

第三招是保護易感人群。

伍連德認為,易感人群包括疫區附近居民,特別是其中抵抗力低下的老幼居民,也包括在一線與病患頻繁接觸的醫護人員和警察。

他要求醫護與軍警嚴格佩戴口罩。帝國工業基礎孱弱,口罩庫存很快告罄。他因地制宜,發明了一種紗布口罩,雙層棉紗夾一塊吸水藥棉,稱為“伍氏口罩”。

顯然,上面這些方案再先進,沒有當局落實也只能是一紙空文。所幸,東三省地方政府和帝國高層,竟然迸發出超乎尋常的行政效率,迅速調集資源,付諸實施。

事後統計,這次鼠疫死亡人數超過六萬,相當於東北1400萬人的0.4%左右。不可謂不慘痛。但相比起事之初人們的估測,包括外國學界與媒體的估測,又是個巨大的成就。

經此一役,伍連德博士和他開創的現代防疫體系功不可沒,他這一代的中國醫者,深入死地,義不惜身,總結實踐的諸多寶貴經驗,至今仍在福澤後人。

期盼勝利

萬眾一心,取得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