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刺激經濟?甘犁說給老百姓發錢,馮侖卻認為不如發給企業

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認為,突發的全球公共衛生事件,對經濟的危害程度要遠遠超過金融危機,甚至會導致全球經濟大蕭條。今年一季度我國GDP增速同比下降6.8%,我國經濟也受到很大影響,那麼未來一段時間如何刺激經濟增長就顯得尤為重要。

如何刺激經濟?

如何刺激經濟?甘犁說給老百姓發錢,馮侖卻認為不如發給企業

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出口、投資和消費。

從出口來說,疫情在全球蔓延的趨勢還在持續,全球貿易幾乎處於停滯狀態,今年全球貿易萎縮已經成為定局,隨著疫情的逐漸控制,下半年可能出現反彈,但出口貿易在短期內很難拉動經濟增長。

從投資來看,我國已經啟動新一輪50萬億“基建計劃”,今年的“新基建”新增加了人工智能、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產業的建設力度,這將進一步壯大新興產業的發展。

雖然新基建的佔比相對較低,大部分還是傳統基建,但只要政策繼續發力,新基建的規模和佔比將得到進一步提升,中國需要“新基建”來拉動經濟增長,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還有利於產業轉型升級。

從消費來看,我國擁有14億人口,中產階級數量逐漸攀升,我國需要繼續擴大內需市場。那麼,如何讓老百姓放開去消費成為了一個問題,究竟是應該發錢還是發消費券呢?

如何刺激經濟?甘犁說給老百姓發錢,馮侖卻認為不如發給企業

目前,全球受到疫情影響的國家,大部分都在給居民發錢。美國財政部推出2萬億經濟刺激方案,成年人可以拿到1200美元;日本也表示將向每位居民發放10萬日元,刺激經濟,那麼我國呢?

目前,我國採取的是發放消費券的方式,目前全國已經有20多個省份宣佈發放消費券。據有關專家表示,消費券必須在有效期內使用,對經濟拉動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同時也是適合我國現實情況的。

甘犁認為應該給老百姓發錢

如何刺激經濟?甘犁說給老百姓發錢,馮侖卻認為不如發給企業

西南財經大學教授甘犁建議:對我國低收入群體發放一次性補貼。

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曾對全國3000多戶家庭進行了專項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近40%的家庭表示會在2020年減少消費,60%的受訪者表示疫情使家庭開支變得困難……

甘犁認為,由於疫情的影響,低收入群體的消費受到影響,從而制約了整體消費的增長。因此,現金補貼可以解決燃眉之急,短期內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是很明顯的,而消費券的作用是有限的。

甘犁認為,具體補貼標準可以參考個稅六項專項附加扣除支出額的認定方式,按照認定支出額的10%的比例設定各類補貼的額度。

(1)每個兒童一次性補貼1200元,包括16歲以下的兒童以及16歲以上仍接受全日制教育的子女;

(2)首套房房貸,一次性發放1200元補貼;

(3)大病醫療,醫療保險自付部分超過1.5萬元,低於8萬元的部分給予10%的補貼;

(4)對於無自有住房的租房家庭,一次性發放租金補貼;

(5)領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老人,一次性補貼1200元。

甘犁表示,如果具體實施開來,將覆蓋全國70%的家庭,3.2億戶家庭將直接受益。補貼總額將高達7500億元人民幣,可以有效緩解大部分家庭的開支緊張局面,這些資金將直接轉化為5000億元的消費,再加上乘數效應,將帶來1萬億的經濟增長,對經濟帶動的效果非常顯著。

馮侖認為應該給企業發錢

如何刺激經濟?甘犁說給老百姓發錢,馮侖卻認為不如發給企業

據中國經濟週刊的報道,萬通集團創始人馮侖近日在一次直播中表示:建議給企業發錢,而不是個人。

馮侖的觀點是:如果直接給個人發錢,個人就不會去上班了,比如每個月給失業者發放3000元,那麼他就不想去上班了;但是如果直接給企業發錢,企業有資金之後再去僱人,企業也擴大生產供應市場,員工參與企業發展,會感恩企業,企業也能給國家交稅。

對於馮侖的觀點,大多數人都不怎麼認同。其實他的道理很簡單,就是將補貼資金一次性發放給企業,讓企業帶動社會就業,同時擴大生產經營,還能向國家上稅,既可以帶動就業,又可以為國家交稅。

但是,問題在於給企業發錢是否能夠真正落到實處?如何監管企業資金的流向是一個問題,如果企業拿到資金後真正用於招人,解決了部分勞動者就業的問題,這自然是好事情,也可以減少疫情對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

綜合來看,“消費”這家駕馬車對經濟的推動作用是很明顯的。但是,直接給國民發錢並不現實,畢竟我國擁有14億人口,基數太大,如果每個人發放10000元補貼,那麼總量就高達14萬億,這將對財政造成巨大的負擔。

同時,對於中小企業應該通過金融機構定向引導資金流入,解決中小企業的資金難題,儘管很困難,但還是要想辦法。對於馮侖所說的直接給企業發錢,我認為就算真的要這樣實施,那就必須加強監管,讓資金真正用到實處,然而目前來看給企業發錢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