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8日上映的戰爭題材電影《決戰中途島》究竟講了什麼?


2019年11月8日上映的戰爭題材電影《決戰中途島》究竟講了什麼?


一、一群配角的勝利


馬丁·斯科塞斯痛陳漫威影片不是電影,並撰文解釋,他認為真正的電影是一種藝術創造,而不是商業定製。漫威掀起的動漫電影大潮,已經顛覆了電影製作的格局,將太多有才華的人席捲其中,這讓老馬丁感到非常沉痛。他覺得動漫電影是一幫商人根據市場需求,定製出來的商業產品,而不是藝術家獨立創造藝術作品。

不管是否認同馬丁的觀點,他述說的事實已經成真。現在好萊塢大投資大製作的電影中,原創影片越來越少,各種IP的改編,各種續集與再編正被持續不斷地拍攝出來。就連迪士尼,在原創電影上也變得越來越謹慎,更多投入到改編之上。

在動漫大潮之下,曾經是大類型製作的戰爭片現在都不再吃香,近些年優秀的戰爭片極為少見,僅有《血戰鋼鋸嶺》《敦刻爾克》少數幾部,而且在票房上也並沒有高出一等。

《決戰中途島》擱早些年,一準是一流製作,屬於市場巨無霸那種。導演是羅蘭·艾默裡奇,執導過《獨立日》《後天》《2012》《驚天危機》等大片,擅長拍攝大場面,算得上大腕,由他主控,按說是一級大製作。但其實不然,看看演員陣容就知道了,對比下1973年傑克·斯米特執導的《中途島之戰》,演員陣容就包括查爾頓·赫斯登、亨利·方達、格倫·福特、三船敏郎等,全是一等一的好手,都是當時最具市場號召力的大牌演員。而現如今的《決戰中途島》,在演員選擇上,明顯先輸一籌。

這是一部由各路配角拼湊出來的一個演員陣容,而且這些配角之前還總演反派。

艾德·斯克林擔綱主演的《玩命速度:重啟之戰》沒玩好,在《死侍》《阿麗塔:戰鬥天使》中都只是反派;盧克·伊萬斯,在大製作的《速度與激情6》及《美女與野獸》中也是反派;帕特里克·威爾森,更不用說,很少出現在大製作中,好不容易出現在了《海王》裡,也是大反派;伍迪·哈里森,實力演技派,不過到了《猩球崛起3》中也是大反派;艾倫·艾克哈特,出道至今,最讓人津津樂道的角色依舊是《黑暗騎士》裡的“雙面人”,大反派;只有丹尼斯·奎德,年輕時一向擔綱陽光帥氣的男主,但他太老了,早就過了巔峰時期,現在也只能演一些配角了;至於尼克·喬納斯、達倫·克里斯、曼迪·摩爾等人,基本上是沒啥作品的新人。

2019年11月8日上映的戰爭題材電影《決戰中途島》究竟講了什麼?


這個陣容,你可以說他們有演技實力,但票房號召力,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未映就先輸了氣勢。不過好處在於可以節省大筆製作費用。如果這片請小李子來演,估計他一個人的片酬就夠打包上述所有演員的片酬了。也就是說,即便是《決戰中途島》這樣的戰爭大片,也不敢隨便大撒幣。而強如漫威,一部《復仇4》,片酬就高得嚇死人了。製作方多投與少投,明顯與各自的自信有關。

《決戰中途島》,連製片方的信心都不十分足夠,票房實在讓人捏了一把汗。


二、觀影門檻有些高

片長136分鐘的《決戰中途島》,真正精彩的部分在後一個小時裡,那才是歷史上“中途島海戰”的再現,至於前一個小時,需要有些耐心,還需要懂點歷史及地理,才能真正看得懂。

二戰,從結束距現在已過去70餘年,即便是當時參戰最年輕的戰士,能活到現在的也垂垂老矣。甚至他們的子女們,現在也年事已高,早已不是影視的主力軍。這種時候,再拍攝主旋律全景式的戰爭大片,真的是吃力不討好。但偏偏《決戰中途島》這麼幹了,而且還忠於歷史,沒有亂編,沒有過度消費,創作團隊的這份心真心讓人佩服。裡面的人物及細節,基本上與歷史上曾經發生的事件,都很接近,值得關心軍事、喜歡戰爭片的影迷去看一看。

2019年11月8日上映的戰爭題材電影《決戰中途島》究竟講了什麼?


只是,對非軍事迷,非戰爭片愛好者來說,觀影門檻的確是高了點。

尤其前一個小時,近乎全景式將太平洋戰爭的前半程都過了一遍。不懂歷史的人,會覺得這些都是“中途島大戰”前夕的鋪墊,只是這鋪墊過久了些。說是“中途島大戰”,實際上這部戰爭片從“襲擊珍珠港”開始演,最後才歸結於“中途島大戰”,時間跨度達到半年多。從太平洋戰場的爆發到高潮,這其中發生了許多場戰爭,地點也從北太平洋橫跨到南太平洋,無論時間還是空間,跨度都很大,但都被塞進前一小時的篇幅中,這就難免流於流水賬,不夠精緻。甚至主演都變了,上面提到的丹尼斯·奎德,在《決戰中途島》的前半部分裡,佔有不少的篇幅,是主演之一。但到了“中途島大戰”,他卻因為治療皮膚病,從影片中消失了,換上了傑克·韋伯出演。這種設定最大程度還原歷史,卻讓觀眾看得不知所謂。何況,傑克·韋伯沒能接住丹尼斯·奎德的氣場,他飾演的雷蒙德·斯普魯恩斯是“中途島之戰”的核心指揮官,但在片中的傑克·韋伯卻只是在打醬油。

為了大家觀影方便,下面就替大家簡單梳理一下戰史及影片中的歷史邏輯吧,方便下即將去觀影的人或者觀影后一頭霧水的人,好簡單地理解其中的歷史知識點。

三、日本為啥煞筆赫赫地與美國開戰


世界的政治版圖,從來都是大國博弈的結果。美國成為世界霸主,是二戰後才最終確立的。一戰與二戰之間,是美國實力不斷膨脹,原有世界霸主英國不斷衰落的過程,這段時間是兩國世界地位替代的過程。

2019年11月8日上映的戰爭題材電影《決戰中途島》究竟講了什麼?


當然,這都是我們後來的看法,當時的國際卻並不這麼認為。起碼,德國與日本就不服。他們一直在試圖改變世界格局。

1936年,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正式侵華。這場事變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世界格局,二戰已經浮現。至1937年,“七七事變”再次發生,中國的全面抗戰正式打響。而全球性的“二戰”則遲到1939年9月1日才正式打響,那一天,德軍閃電突襲波蘭。隨之,英、法對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德軍早期在歐洲戰場上勢如破竹,節節勝利。這讓遠東的日本內閣,則對新的世界格局發生思考。先是廣田弘毅內閣出臺“南進”國策,後來日本外相有田八郎進一步做出了”建設大東亞新秩序”的演講聲明。日本人認為,世界格局已變,歐洲的舊勢力已屈服與新興勢力,只有英國在苟延殘喘,日本人應該審時度勢,不再屈從於英美的國威,應該擺脫他們的羈絆,建立新秩序。日本人的想法裡,一個嶄新的日本應該以日本、滿洲、中國內地為基幹,以印度以東及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北的南太平洋洋區域為一圈,將這些地方全部壓制成為日本的勢力範圍,藉此來完成日本自給自足求發展的根本目的。而且,這樣的機會,就在眼前,現在不推進實行,以後怕再無機會。因為日本本土是一個資源稀缺性的島國,戰略縱深狹小,如果將大半個太平洋及整個東南亞都收納進日本的領土,加上朝鮮半島、臺灣及滿洲三大殖民地,日本將會擁有一個寬廣的市場,也會擁有廣闊的資源來源地,日本將會成為一個擁有盎然生機的大國。

不過,日本的計劃裡,並沒有美國,所有計劃都以南太平洋及遠東為目的,與美國北太平洋的力量無涉,日本看起來苛意避開了美國的勢力。其實,不然。美國與日本在遠東的矛盾由來已久,特別是日本發動的全面侵華戰爭,就嚴重損害了美國在華的利益。儘管美國沒有直接插手日本侵華戰爭,但美國人還是給予了中國很大的同情,捐獻了大量金錢與物質。宋美齡還多次赴美募捐,每次都掀起一場外交旋風,出盡了風頭。而且,美國還有退役將軍陳納德組建了“飛虎隊”,直接到中國戰場上參戰,這都讓日本人狠的牙癢癢。

更主要的是,美國是日本的主要貿易國,也是資源來源地。有資料顯示,1932年以後至“七七事變”前,美國供應了日本進口所需的90%的廢鋼鐵,65%的石油與石油產品,90%的銅和45%的鉛,以及擴大軍事工業所必須的70%的機床。1937年美國出口日本的物資共28855.8萬美元,其中戰爭物資佔58%;1938年出口日本的物資共23957.5萬美元,其中戰爭物資佔67%;1939年,日本進口石油的90%來自美國。

看了這些數據,大致就能明白,美國為啥迅速從一戰崛起,併成為世界霸主的。特麼他們大發了戰爭財啊。不僅從日本賺了大量外匯,從歐洲戰場賺得更多,原始積累迅速完成。加上此長彼消,不強大才怪。

自希特勒入侵波蘭,歐洲戰場大戰爆發,強大起來的美國人也將注意力關注到了歐洲戰場之上,不認為日本是危害。甚至,還直接把防禦南太平洋的軍力,包括1艘航母,3艘戰列艦,5艘驅逐艦調到了大西洋,致使東南亞防禦力量大為減弱。

對日本唯一的行動,是在政治與經濟上進行制裁。美國於1940年7月26日宣佈對日本實行“道義禁運”、“出口許可證”、“經濟禁運”等措施,在日本進駐印度支那後又對日本實行廢鋼鐵出口許可證制度。在1941年7月28日,美凍結了日本在美的資產,同年的8月1日,美國宣佈對日實行石油禁運,到9月停止了與日本的所有貿易。

大力擴張中的日本,即便是美國採取了這些措施,就產生了嚴重不滿。而且,他們也看到了美國對日本的不防護,於是決定發起襲擊,一舉幹掉美國在太平洋的軍事力量,徹底完成日本在太平洋的絕對霸主地位。

於是,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人選擇在一個週末,在美國軍人都休息的時候,突然發起對美國在太平洋的軍事基地珍珠港的襲擊,這就是“突襲珍珠港”。

日本人的突襲,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致使半年內美國海軍在太平洋範圍內毫不足道,日本人則變得予取予求,基本上完成了他們的戰略目標,佔領了整個東南亞、太平洋西南部,勢力一直擴張到印度洋。

但“突襲珍珠港”最大的失誤是隻消滅戰艦,不摧毀工廠,而且美國的航母又全部不在港口內,得以保全。事後,美國人迅速將部分戰艦打撈上來進行修補,並再次投入使用。本次襲擊,對日本人來說,還有一個巨大的副作用,即原本對日態度存在嚴重分歧的各國,迅速達成了意見統一,並集中對日宣戰。這種聯合,對日形成為了更大範圍的圍剿,使得日本從道義上處於完敗的局面。即便是中國,也在中日戰爭進行了四年多以後,於1941年12月9日正式宣佈對日宣戰。二戰全面擴大了,同盟國的力量得到加強,而德日等軸心國的力量則得到孤立。


四、中途島戰役的雙方參戰人員情況


以上說的,大部分都是《決戰中途島》一片故事內容發生之前的背景。當然,“突襲珍珠港”影片中也有體現,不過這部分場景的出現,主要目的是為了將電影中各位主要人物的現身提供背景。幾位主演,迅速就位。

帕特里克·威爾森飾演的埃德溫·萊頓上尉是戰爭中的情報官,他所負責的情報科為戰爭的勝利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確定了日軍的作戰目標就是中途島,讓美國以逸待勞,做好了一切準備,積極應戰來襲的日軍。甚至,將日軍的第一攻擊,預測的都相差無幾。相比之下,日本人的情報及保密情況,簡直一塌糊塗。

伍迪·哈里森飾演的尼米茲上將,他在“珍珠港戰役”之後正式上任,負責指揮整個太平洋範圍的作戰。上任伊始,尼米茲面臨的是士氣不振的局面,他需要幾次勝利來扭轉士氣,也需要美國人逐漸打開局勢,扭轉戰局。

丹尼斯·奎德飾演的是駐守在美軍航母“企業號”上的高級指揮官小威廉·弗雷德裡克·哈爾西上將。“企業號”航空母艦是《決戰中途島》一片的核心,主要人物都來自這艘航母。哈爾西上將帶領他們完成了“中途島之戰”前夕所有的準備,指揮“企業號”在太平洋對日進行多次襲擊,尤其是在南太平洋上的所羅門群島發動了對日反制,並取得了一些勝利,提高了美軍的士氣。對了,作為一個國家,位於南太平洋的所羅門群島在2019年9月份才正式與中國大陸建立正式外交關係。

艾德·斯克林作為第一男主角,飾演的是理查德·迪克·百斯特上尉,時任“企業號”轟炸機戰隊VB—6中隊的隊長,他也是美軍的王牌飛行員。就是他,在最終的戰鬥中,帶著小分隊,連續攻擊了日軍航母“加賀號”與“赤城號”,尤其是後者,更是百斯特上尉在只帶領兩架僚機的情況下,在近乎油枯的情況下。對“赤城號”發動了致命的攻擊,他們投下的三枚炸彈,有兩枚沒有擊中,只有百斯特上尉上尉投下的第二顆直接擊中了“赤城號”的彈藥庫,並引起劇烈的爆炸,創造單機單彈摧毀一艘航母的壯舉。百斯特上尉因此成為了戰爭英雄。但是,由於在轟炸任務中,他的飛行面罩出現故障,導致他吸入了過多有害氣體,無法再進行執飛,隨後就退役了。

盧克·伊萬斯飾演的是克拉倫斯·韋德·麥克拉斯基少校,他也是片中百斯特上尉的直屬領導。麥克拉斯基少校當時擔任第六航空隊偵察機分隊VS-6和轟炸機分隊VB-6組成的SBD大隊的大隊長,相當於“企業號”飛行大隊的直接指揮官。麥克拉斯基少校也是美軍的王牌飛行員,但之前他駕駛的是殲擊機,而非轟炸機,因此他率領著SBD大隊衝往戰場時,發生了失誤。有紀錄顯示,麥克拉斯基的座機因為機械故障,炸彈在他起飛後沒多久就掉海里去了。也就是說,他駕駛的飛機上,已經沒有任何作戰價值,只是一架空飛機,但作為指揮官,他依然頭一個衝鋒,靠勇氣去吸引敵人的防空火力。而且,作為殲擊機飛行員,他還違反了作戰準則。在準則裡,要求進攻時,必須由遠及近,先攻擊遠處的目標,然後在返航時順勢攻擊近距離目標。但當時,麥克拉斯基一發現敵方的“加賀號”航母,就直接率領SBD大隊衝了過去,而且毫無章法地一頓狂轟濫炸。好歹算是消滅了“加賀號”,就在作業完成時,還是百斯特上尉發現了不遠處還有“赤城號”的存在,於是臨時組織編隊,再次對“赤城號”發動攻擊。當時,大部分戰機已將炸彈投光,還缺少燃油,面臨必須返航的境地。但百斯特上尉還是發動了攻擊,一舉改變了戰場局勢。假如放過了“赤城”號,日軍將會發動有效的反擊,將會給美軍帶來巨大的損失,戰爭的勝利是否還是美國,就猶未可知了。

歷史上,由於百斯特上尉退役過早,他在美軍的地位並不高。倒是麥克拉斯基少校不斷晉升,後來成為了美軍的高級將領。《決戰中途島》敏銳地將百斯特上尉這一人物進行了延展,並樹立為了第一主角。痞子氣十足的艾德·斯克林,倒是將這一角色演繹的活靈活現,將一個“痞子英雄”塑造的有血有肉,形象飽滿。

至於日本這邊,豐川悅司飾演了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一個在美國待了多年的職業老軍人,算是日本的一代梟雄級的大佬,結果輸的很慘,最後死的也很慘。他在片中的地位類似美軍的尼米茲上將,是戰爭總指揮,但並不是本次戰役的直接指揮官,雙方都坐鎮後方。

國村隼(韓片《哭聲》裡的日本老頭)飾演的是南雲忠一大將,時任日軍聯合艦隊第一航空艦隊司令長,是突襲珍珠港的直接指揮官,也是中途島海戰的直接指揮官。片中他起初駐守“赤峰號”航母上。片中的南雲忠一是一位剛愎自用的傢伙,實際上他的指揮在當時的情況下總體得體,將所有失敗的原因都歸罪於他,也有些錯怪了他。身為軍人,在塞班島失利之後,南雲選擇了自殺成仁。

淺野忠信飾演的是山口多聞中將,時任日本第二航空戰隊的司令官,駐守在“飛龍號”航母之上。中途島戰役中,當“赤城號”失陷,南雲忠一無法指揮戰役時,山口接過了指揮權,併成功幹掉了美軍航母“約克城”號。後來“飛龍號”遭到“企業號”與“大黃號”的圍毆,受到重創。山口命令炸沉“飛龍號”,並命令所以軍兵全部轉移,自己則跟隨航母自沉。

除了這些主要人物之外,雙方的軍力對比上,美軍擁有3艘航母,各類軍艦25艘,飛機對比上美軍有230架艦載機+172架陸基飛機;日本方面則有航母4艘,各類軍艦7艘,各類戰機254架。最終損失上,美國損失航母一艘(約克城號),驅逐艦一艘,損失98架軍機,傷亡307人陣亡,其中172名飛行人員;日軍方面,損失所有參戰的4艘航母(加賀號、蒼龍號、赤城號、飛龍號),重巡洋艦一艘,飛機332架(其中280架隨航空母艦一起沉沒),傷亡3057人陣亡,其中110名飛行人員。


五、戰爭前雙方實力對比情況


“中途島戰役”的歷史地位,當時雙方都不清楚,隨著時間的變化,大家才發現居然是整個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之前,日本一直處於絕對攻勢,是占主導地位的一方,“中途島戰役”之後,日本再也無力發起大型攻擊,轉為了守勢,而緩過氣來的美國,則開始步步為營,逐步掌握了整個戰爭的主動權。整個戰爭局勢,臨界點就在中途島。

“中途島戰役”的爆發,源於日軍不滿足於之前的形式,打算對美軍再發動一次突襲,並以此徹底消滅美軍在太平洋上的威脅,進一步擴大珍珠港突襲的戰果。日軍的如意算盤是,通過襲擊的方式,對美國北部島嶼阿留申群島進行攻擊,然後吸引美軍太平洋艦隊主力集結到中途島。就此,不等美軍立足安穩,就發起突襲,徹底幹掉美國海軍的威脅。

但美國情報組織實在是太強大了,結果差不多將日軍的行動方案摸的清清楚楚。在美方看來,既然你們要襲擊中途島,那就來吧,我做好準備,以逸待勞,正好給予日軍以打擊。至於阿留申群島,乾脆門戶大開,不做大型防禦準備。

中途島戰役之前,日軍先是發動了“珊瑚海戰役”,戰區位於南太平洋,澳大利亞及所羅門群島之間的海域。結果,雙方打了一個平手,日軍損失了輕型航母“祥鳳”號,重型航空母艦“翔鶴”號受到重創;美軍則損失了重型航空母艦“列剋星敦”號,“約克城”號航母受到重創。

儘管此戰打平,但對於美軍來說,當時太平洋上美軍只有4艘航母,損失了“列剋星敦”號,“約克城”號又受到重創,剩下靈活機動的就只有“企業”號與“大黃蜂”號了。但美國實力的強大,還在於他們快速的修復能力,在“約克城”號進入維修港之後,尼米茲上將命令三天時間完成修復工作。正常情況下,這種修復作業需要兩個月的時間。但三天的死命令下,美國人還是完成了對“約克城”號的基本修復,足以並再次投入戰鬥。

而日本方面,山口上將指揮的第一航空艦隊原本擁有6艘航母。但在“珊瑚海海戰”中,抽調走了其中的“翔鶴”和“瑞鶴”兩艘航母。其中,“翔鶴”號受到重創,必須予以修復,並且艦載飛行中隊軍官大量陣亡。日軍的修復工作與美國人比起來,完敗。“瑞鶴”號雖然自身完好無損,飛行員也大部分活下來,但是作戰飛機損耗嚴重,許多飛機雖然飛回來了,但不大修基本無法再次投入作戰。於是,在中途島海戰開始之前,原本山本五十六準備用來和美軍進行決戰的航空部隊主力,就這麼莫名其妙的減少了三分之一,而能夠參戰的只有“赤城”、“加賀”、“蒼龍”、“飛龍”四艘。美日航母對比,也變成了3:4,美軍盡處於微弱的形式。而且,“約克城”號還接受了“列剋星敦”號上倖存下來的飛行戰隊,戰鬥經驗豐富。相對的是日軍刻板的規定,飛機與航母是綁定的,誰的飛機必須在誰的船上,不得相互調用。即便“瑞鶴”號船體沒問題,但是不能調用其他飛機,因此只能等。

對於當時日軍來說,還有一個情況,那個時代儘管航母已經成為主力戰艦,但在日軍的作戰策略中,採取的一種戰略叫“漸減邀擊”,即航母並不是核心,只是用來消耗對方戰鬥力的前鋒,是戰爭的輔助戰艦,乾的是雜活,真正作戰的主力還是戰列艦。這種奇怪的思維在日軍上層有很大的市場,不重視航母的結果,具體到了戰爭中,很快就吃了大虧。其實美軍認識的航母的作用,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中途島戰役”充分證明了航母的巨大作用,改變了美軍海軍的編制,開始圍繞航母進行編組。

再來看下美軍航母的情況,上面說了,“約克城”號新近修復,搭乘的官兵已身經惡戰,作戰經驗豐富。影片的主角“企業”號航母儘管之前沒有參加過比較大型比較慘烈的戰鬥,但他們在過去的半年中主要活躍在對日軍各處島嶼進行偷襲的戰場上。偷襲總是能夠取得勝果的,就像《決戰中途島》中演繹的那樣,尤其是所羅門群島攻襲戰。而且,“企業”號在珍珠港遇襲後的第二天就進港了,它的搭乘員們都親眼目睹了珍珠港被襲擊之初的慘狀。因此,“企業”號上的官兵的鬥志是參戰三艘航母中最高的,而且它的飛行員中也不乏技術精湛的好手。《決戰中途島》選擇“企業”號作為主角,也算雞賊,正應了美國主旋律的調子,拍出了“美版抗日神劇”的意味。嗯,這部片真正的主角其實就是“企業”號,片中所有的美方人員都在圍繞著“企業”號展開,如果說觀影時能夠跳開人物把這艘航母當主角,很多難以理解的情節就迎刃而解。按說,“約克城”號更有故事性,但本片偏偏選擇了“企業”號,就在於它表現的非常主旋律,符合人物發展性格,對美軍的激勵作用非常大。

至於美軍航母中的“大黃蜂”號,其搭乘的成員素質是整個艦隊最低的,這艘航母剛剛執行完運載詹姆斯·杜立特中校轟炸東京的任務,艦上的飛行隊和地勤都沒有作戰經驗。實際上,在“中途島戰役”的第一波攻擊中,“大黃蜂”號上的機隊根本沒能形成戰鬥力,由它起飛的魚雷機、轟炸機和戰鬥機分別飛向了三個方向,大部分飛機根本沒有找到目標。《決戰中途島》中,轟炸東京的任務被放了進來,實際上這個任務發生在幾個月之前,與本次海戰的時間線並不吻合。不過,艾倫·艾克哈特飾演的杜立特中校轟炸東京後降落到了中國浙江,被游擊隊救起。這段戲份也是片中唯一涉及到中國的部分,算是給了中國觀眾一個彩蛋吧。

就此,雙方力量實力對比上,還是日本人佔據上風。美國人是以弱克強,但好在美國人掌握了戰爭主動權。日本人則橫衝直撞。


六、戰爭的經過


由於《決戰中途島》的核心部分即雙方的航母大戰,更核心之處在於雙方戰鬥機的對決。航母大戰,並不是航母之間的炮火對轟,而是各自戰艦上戰機對沖的結果,看誰能轟炸掉對方。

時間是1942年6月4日清晨,中途島大戰開始了。

當日,凌晨四點,南雲忠一派出了偵察機,前往搜索美軍戰艦的位置。但是,運氣從一開始就不站在日本這一方。日軍首先派出的是由重巡洋艦彈射水上飛機來完成,並不佔用航母上的飛機。結果,執行任務的利根號重巡洋艦的彈射器發生故障,一通手忙腳亂之後終於出發的水上飛機半路發現自己只帶了一半的油……偏偏出問題的這架飛機負責的方向,就是美國航母所在的方向。本來,只有一架飛機擔任偵查任務,結果南雲看到這種情況,就破格派出了另外一架空載魚雷機來承擔偵查任務。然而,倒黴的是,這架偵察機雖然發現了美軍航母,但是電報機——壞了。就這樣,從戰爭開始,就沒有弄清楚美軍方位的日軍,一下就失去了主導權,從開始就陷入了被動之中。

同一時間,美軍的偵察機則偵察到了南雲的艦隊。當時的報告上,說是發現了兩艘日軍航母。這是由於日軍航母編隊比較鬆散,航母之間的距離比較遠的緣故。本次戰役美軍的指揮官航母特混艦隊弗蘭克·傑克·弗萊徹海軍少將判斷這是日軍可能把艦隊分成了兩部分,所以他下令接替哈爾西上將的斯普魯恩斯少將指揮“企業”號和“大黃蜂”號立刻開始起飛攻擊機群,自己則指揮“約克城”號,準備應對還沒有現身的另一支日本航母部隊。

但是,斯普魯恩斯少將並沒有執行弗萊徹少將的這個命令。斯普魯恩斯少將認為敵軍位置距離自己太遠,而現在風向不好,風速很低,航母的航速也不夠,不利於飛機起飛。他決定全速開動航母,衝向敵艦的位置,一個小時後再發動攻擊。

這樣,時間到了早上7點。日軍還沒有發現美軍艦隊,而美國艦隊則在斯普魯恩斯少將的指揮下,逼近了日軍,併發出了攻擊令,“企業”號與“大黃蜂”號上的戰機起飛。

別忘了,美軍除了航母,還有中途島這個島。在斯普魯恩斯少將指揮發起進攻之時,來自中途島上的美國陸軍航空兵的B26轟炸機以及美國海軍航空兵的6架TBD魚雷機已開始向日軍航母發動攻擊。不過,這波陸基起飛的作戰員全是新兵,毫無作戰經驗,於是在日軍升空的零式戰機的合圍下,毫無戰果,他們投下的炸彈離最近的“飛龍”號航母也有50米左右。

同時,“赤城”號還接到了護衛艦隊的報告,日軍發現美軍潛艇。美軍“鸚鵡螺”號潛艇正以水面航行姿態衝向南雲的艦隊,併發射了魚雷。只是,“鸚鵡螺”號的位置並不好,沒能發現日軍航母的位置,只能向能看見的最大的戰艦“霧島”號發動魚雷攻擊。然而,魚雷的引信失靈了——也有說法說“霧島”號用緊急迴轉躲過了雷擊。精通魚雷戰術的南雲,他很清楚潛艇的雷擊能帶來多大的威脅,於是他下令全力驅逐美軍潛艇。

就這樣,日軍沒來得及喘息,攻擊就一波又一波來到。美國陸軍航空兵的B26轟炸機先到,被驅逐之後,美國海軍航空兵的TBD魚雷機又到了,等擊退了魚雷機,結果又一波來自中途島起飛的B17轟炸機編隊衝了過來。加上美軍潛艇的騷擾,儘管這些美軍的進攻太拙劣,沒有傷害到日艦,但總是讓南雲疲於應付。

等南雲終於緩口氣時,打算做出致命一擊時。“大黃蜂”號上第八航空隊的魚雷機小隊抵達了。其實,這支小分隊之所以衝到這裡,是由於沒有聽從指揮,獨立尋找的結果。就像上面說的那樣,這支部隊沒有作戰經驗,在身經百戰的日軍面前,迅速被秒成渣渣。在絞殺當中,來自“企業”號上第六航空隊的魚雷機分隊VT6也抵達了戰場,他們能夠衝到這裡,也是由於和其他“企業”號上起飛的飛機走散了,兩撥弄巧成拙的小分隊與日軍的零式戰機戰成一團。

事實證明,美軍起初的戰鬥,戰鬥力真的不行,傷亡慘重,且沒有對日艦造成大的影響。唯一的戰果,是使得南雲疲於應戰,無法派出的自己戰鬥機群對美艦發動攻擊。如果南雲的戰鬥機真的發出這樣的攻擊,以美軍的應戰能力,並沒有多少勝算。

時間就這麼,從凌晨4點拖到了上午10點,VT6和VT8被擊潰之後,南雲忠一終於有時間開始著手準備自己的攻擊波了。然而,這個時候他至少需要半小時來提升飛機,隨後要用十分鐘來讓飛機熱車。

在10點整,南雲忠一向山本五十六發報:我方位置HE E A 00,航向30度,航速24節,我軍將對方位TOSHI RI 34 航向西南,航速20節的美軍航母發動攻擊。

可是,他已經沒有機會了。

幾乎在同一時刻,克拉倫斯·韋德·麥克拉斯基少校率領的第六航空隊偵察機分隊VS-6和轟炸機分隊VB-6組成的SBD大隊,在海面上發現了一艘小型軍艦。他認為這是一艘正在歸隊的日軍驅逐艦。是的,這就是用於驅逐美軍“鸚鵡螺”號潛艇的那艘驅逐艦,現在正在完成任務後快速歸隊中。麥克拉斯基少校命令跟著這艘驅逐艦的方向進行追蹤。

10點02分,麥克拉斯基少校率領的機隊,發現了南雲忠一的航空母艦。原本,麥克拉斯基少校根據指示飛到了預定海域,但由於南雲的艦隊一度改變航向,使他們失去了目標。而這次跟蹤,恰到好處地發現了日軍航母。甚至,由於升空過久,麥克拉斯基少校率領的機隊燃料已經減少到了危險的程度,再往前飛可能就回不去了。但他們發現了戰機,還是選擇毫不猶豫地衝了過去。

幾乎同一時刻,來自“約克城”號的第三航空隊組成的齊裝滿員的,包括VF-3的戰鬥機,VS-3和VB-3的俯衝轟炸機,以及VT-3的魚雷機的大型混成編隊,也發現了南雲忠一的艦隊。

首先發動攻擊的是“約克城”號的戰鬥機,他們吸引了日軍零式戰機的注意力,雙方絞殺在了一起。於是,勝利的天平傾斜到了麥克拉斯基少校這一邊,等待他們的,近乎是毫無防衛的日軍航母們。

10點20分,麥克拉斯基少校率領自己的戰隊,衝進了日艦之中,並展開轟炸。就像上面介紹麥克拉斯基的時候說的那樣,“加賀”號航母在他的衝擊下,連續中彈,眼看藥丸。

隨後,“蒼龍”號也受到轟炸,這次攻擊是來自“約克城”號上的戰機。與麥克拉斯基少校攻擊“加賀”號不同,“蒼龍”號遇到的是參加過珊瑚海海戰的老兵,他們分成多個攻擊組,從不同方向對“蒼龍”號發動攻擊。蒼龍,中彈。

“赤城”號上南雲忠一和他的幕僚們眼看著“加賀”號與“蒼龍”號受到致命攻擊,徒無奈何,甚至還鬆了口氣,因為他們都是航母作戰的專家,看到向“加賀”號與“蒼龍”號發動攻擊的俯衝轟炸機的數量之後他們認為美軍這一輪攻擊結束了。結果,他們沒有想到敵機中還有百斯特上尉這樣的BUG。

只見百斯特上尉帶領兩架僚機向自己衝了過來。南雲迅速指揮“赤城”號把船體橫在百斯特上尉的航向上,這是最難被俯衝轟炸命中的姿勢。事實上,百斯特的兩個僚機都錯過了目標。但是百斯特就是個BUG啊,他不僅是王牌轟炸機飛行員,還獲得過投彈大賽的冠軍。只見他,將唯一的一枚炸彈投到了“赤城”號的中央升降機上並引爆了彈藥,創造了一發炸彈擊沉航母的戰績。

就這樣,日軍的3艘航空母艦剎那間變成了三團火球,堆放在甲板上的的飛機以及燃料和彈藥引起大爆炸,火光直衝雲霄,短短的5分鐘,日本三艘航空母艦被徹底炸燬了。

10時40分,接替指揮空中作戰的日軍第2航空戰隊司令官山口多聞少將發動反擊。他所在的“飛龍”號航母至今尚未被美軍發現,因此得以從容發起反擊。從“飛龍”號起飛的攻擊編隊在飛向目標途中,發現了一批正在返航的美軍轟炸機,便悄悄的尾隨。就因如此,日機成功的找到了“約克城”號,並立即發動攻擊。3顆炸彈命中“約克城”號,雖然遭到破壞,但是在美軍船員的極力搶修下,恢復了航行功能。美軍快速修復戰艦的能力,再一次得到了體現。

11時30分,南雲忠一及其幕僚轉移到了“長良”號巡洋艦,開始集合殘餘的艦隊。

到下午13時40分,山口多聞少將指揮“飛龍”號航母再次發起攻擊。結果,不幸受到攻擊的目標再一次是“約克城”號。

由於“約克城”號已被修好,日機飛行員誤把它當成另一艘姊妹艦。於是,在日軍的戰報裡,以為本次參戰的美軍航母是4艘。

這一次,運氣終於不再幸臨“約克城”號,它成功被日軍擊中,左舷附近掀開兩個大洞。戰役指揮官弗萊徹少將被迫轉移到巡洋艦,將指揮權移交給斯普魯恩斯少將。不過,“約克城”號並未下沉,先是艦長下令棄艦,後來又帶人返回戰艦,打算由拖船拖回珍珠港,再次進行維修。結果,在戰後的第三天,即6月7號,日軍潛艇發現了返航途中的約克城號,並向其發射魚雷。結果,這一次,“約克城”號徹底被擊沉,一同被擊沉的還有為其護航的一艘美軍驅逐艦。

14時45分,美軍偵察機終於發現了“飛龍”號航母,“企業”號與“大黃蜂”號迅速編隊,展開發起攻擊。“飛龍”號受到重擊,下午17點50分,日軍驅逐艦發射魚雷擊沉了無法挽救的“飛龍”號,山口多聞決定隨艦沉海。10分鐘之前,日軍也使用魚雷擊沉了尚未沉沒的“赤城”號。到晚上19時13分,蒼龍號與加賀號先後沉沒。

晚上20點多的時候,山本還命令利用剩餘的戰艦展開向中途島發動炮擊。但南雲報告說:“敵人還有航母4艘,我方航母全滅。”

無奈,山本五十六下令:“取消中途島的佔領行動。”並表示“所有責任由我一個人來擔當,我回去向天皇陛下請罪。” 他把自己關進會客室,一連三天拒絕會見部下。

至此,整個“中途島海戰”已基本完結。只是,日軍在撤退過程中,兩艘重巡洋艦“最上”號和“三隈”號在濃霧中轉向時互撞,“最上”號重創,“三隈”號及另兩艘驅逐艦留下護航。結果,他們遇到了尋找日軍戰艦的美國轟炸機編隊。最終,“三隈”號被炸沉,“最上”號僥倖逃脫。

再然後,是“約克城”號受到攻擊並沉沒。再然後雙方再無發生接觸,整個中途島戰役結束。


七、結語


以上,整個過程,文字說起來枯燥,畫面看起來會更形象。《決戰中途島》就完成這一點,而且它選取了“企業”號上的部分作戰成員作為主角。其實,除了麥克拉斯基海軍少校只有一位,作為貝斯特的上級.至於貝斯特,與他同一級別的人員有多個。但電影就是選取貝斯特作為第一主角,而且刻畫的非常形象,還是非常值得看一下的。

至於整部影片,我覺得拍得還是挺讚的,把它看成一部精彩的美國抗日神劇,就好了。只是,對於不懂軍事的人來說,存在一些觀影門檻。而這一點,可能是影響票房的最大因素,甚至是致命因素。如果,第一波口碑,能夠衝破障礙,最終票房將會相當不錯。如果第一波口碑沒玩好,估計就很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