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用權利剖析人性,《飢餓站臺》用飢餓脅迫生存

韓國的限制級影片《V.I.P》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人性本惡的階級派南北故事,而韓劇的慣用伎倆便是借用南北對立的思想,切實的通過權利的掌控去突破人性的選擇的思考。

2013年上映的由金秀賢飾演的《隱秘的偉大》,便是藉由南北從對立到和平的過程中,揭露由出賣北朝鮮間諜網,到通過大義抹殺人性的故事。

而最近的西班牙小眾電影《飢餓站臺》的人性實驗,則同樣通過333層的地獄實驗,來檢驗在飢餓的脅迫下,能否通過共同的生存,來展現人性的閃光。

然而,通過威脅得來的選擇,從來不是人性的本意!

01

人性是不能考驗的

《V.I.P》的李鍾碩飾演的脫北者金光日,是一個典型的在思想上階級固化的變態少年,前一秒的金光日,還能夠在車上曬著和煦的陽光,看一本暖心的書,後一秒便能夠化身連環殺人犯,瘋狂而嗜血,而一切的起因便是因為他有著美國CIA職員的國家情報院調查員樸在赫(張東健飾演)的包庇。


《V.I.P》用權利剖析人性,《飢餓站臺》用飢餓脅迫生存

一次次的逃脫法網,讓金光日更加無法無天,階級的固化,使樸在赫哪怕明知道金光日的做法,完全不符合人性的選擇,金光日就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殺人犯,在這樣的情況下,依然被自身的權利束縛,不得不為金光日脫罪。

然而,每一次金光日都能更加突破到樸在赫底線的下一層,前面殺戮的無辜少女已經不能滿足金光日的內心需求,轉而在逃脫的前一刻,殺死了本已經被國家大義束縛的刑警蔡易道。

政治的脅迫,人性的考驗,什麼是正義?

《V.I.P》用權利剖析人性,《飢餓站臺》用飢餓脅迫生存

V.I.P的劇情用靈魂拷問人性,當政治的階級選擇保護一個惡人,你會有怎樣的選擇?

答案便是人性的覺醒,哪怕與惡人同流合汙,仍舊逃不過內心煎熬,當能夠選擇時,樸在赫毫不猶豫的殺死了無惡不作的金光日!

《V.I.P》用權利剖析人性,《飢餓站臺》用飢餓脅迫生存

02

飢餓脅迫下的選擇

《飢餓站臺》的編劇建造了一個333層的地獄坑洞,由上至下,人們的食物由多到少,上層的人可以肆無忌憚選擇吃任何食物,而越往下層,食物的匱乏便越發的嚴重,飢餓考驗著人性,人性又脅迫著生存。

《V.I.P》用權利剖析人性,《飢餓站臺》用飢餓脅迫生存

如果每一個人都吃等量的食物,那每一層都會擁有屬於自己的那份食物。但這是一個偽命題,每個月都有可能被換到下一層的飢餓威脅,讓所有的上層人士選擇了只顧自己。

但一個普通人的自我犧牲在最終的結局出現了,當一個小女孩出現在最下面一層的時候,人性的閃光點一下子在心底迸發。

《V.I.P》用權利剖析人性,《飢餓站臺》用飢餓脅迫生存

編劇用自己的獨特手法向我們解讀,飢餓的脅迫並不是我們作惡的本意,人性的光輝永遠會在我們心中留存,只待迸發!

這是一個典型的反烏托邦式的人性選擇,在地獄坑洞裡,人是不平等的,沒有按需非配,反向的黑暗抓住了社會青年的心思,對於很多年輕觀眾來講,"努力匱乏"之後的選擇性思考,便像這333層的地獄,一階一階往下掉。

現實生活中,對於青年觀眾而言,《飢餓站臺》在最終的選擇中,給了我們一個光輝的結局,簡直是無法想象的,甚至認為這樣的結局,無疑不是拉低了整體劇情的質量。

但對於真實的大眾而言,這樣的生活才是常態,生活的脅迫下,我們仍然選擇善良,這是每一個身為人本該有的選擇,而這部電影前期的鋪墊,恰恰是弘揚的人性本善,不是編劇的道德光環閃光,而是生而為人,必然的內心抉擇!

03

生存或是毀滅

西方社交網上的一種流行說法:感染新型病毒的人,也並不完全是不幸的,至少可以證明他(她)是上層人士!

不負責任的說法可能讓所有人發笑,當秩序的崩壞,從底層的人民發起,焉知所謂的"上層人士"不過是待宰的肥羊。

用《V.I.P》與《飢餓站臺》的選擇來說,當人心對善良的熱誠超過對權利與飢餓的渴望,所謂的階級固化下的上層人群,不過是待宰的羔羊。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歷史的必然性告訴我們,反抗永遠是不變的主題,社會安定狀態下的人性經得起考驗,然而權利的脅迫,讓人性必然會在生存的考驗下脆弱不堪。

疫情下的人民大眾早已不再相信西方媒體的虛假報道,而是自發的用自己的方式武裝自己的家庭,在這樣的情況下,美政府都不得不向疫情妥協,選擇拯救,卻還有這樣的不負責任的說法流行,無疑不是人心的不古。

人性本善才是亙古不變的真理,通過脅迫得來的選擇,從來不是我們的本意!

《V.I.P》用權利剖析人性,《飢餓站臺》用飢餓脅迫生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