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萬隻飆升到6000萬隻的背後:短暫的紅利場與企業責任擔當

從10萬隻飆升到6000萬隻的背後:短暫的紅利場與企業責任擔當


“你知道現在什麼最掙錢麼?”朋友問我。


“主播啊,動不動一夜掙一套房”我答道。


“除了主播行業,你覺得還有什麼最掙錢?”朋友有些不滿意,繼續問我。


“不知道了吧”朋友見我搖頭,繼續說道:“做口罩啊,現在國外口罩緊缺,一罩難求,國人現在做口罩的熱衷程度不亞於舉辦奧運會,堪稱全民皆兵”

從10萬隻飆升到6000萬隻的背後:短暫的紅利場與企業責任擔當


“模具城”崑山:“熱火朝天”的口罩模具


“百戲之祖”崑曲的發源地,崑山,僅用30餘年的時間,由一個農業縣蛻變為製造業強市,且持續領跑中國縣域經濟15年。


“崑山臺企最多時,大大小小有四五千家,佔據了崑山經濟的‘半壁江山’;日企也有幾百家,主要涉及汽車零部件、電動工具等多個行業,產值差不多佔到崑山總體的三分之一。”這是外資與臺商在崑山投資的巔峰時刻,正是憑藉經濟上的優勢(外商投資)、地理位置優越(介於上海與蘇州之間)、政策扶持(政府引進技術人才、吸引投資商落戶崑山)等,崑山一躍成為百縣之首,成為2015年度第一個國內生產總值突破三千億的縣級單位。


近年來,發展態勢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而在這股發展的勢頭中,製造業貢獻非凡。全國“模具城”共有80多個,主要分佈在浙江、廣東、江蘇、安徽等省市,而其中以江蘇崑山最為耀眼,其發展也最為完善。

從10萬隻飆升到6000萬隻的背後:短暫的紅利場與企業責任擔當

隨著疫情的減弱,各地復工復產緊鑼密鼓地緊張進行著,口罩模具被從事相關產業的企業視為“香餑餑”,不少企業在短短數月時間,實現數千萬利潤。就筆者通過朋友所瞭解到,四人組配合的磨床、鑽孔等,一週能實現七八十萬利潤。


有市場就有需求,口罩模具的激增,正是口罩的短缺所帶動的。

從10萬隻飆升到6000萬隻的背後:短暫的紅利場與企業責任擔當

廣東省:口罩日產量從10萬隻飆升到6000萬隻


在位於越秀區的一家藥房裡,早早地就開始售賣醫用口罩,不限量,2.5元一隻。而在疫情初期,卻出現“一罩難求”的困境。

僅僅兩個月時間,廣東口罩日產量從10萬隻飆升到6000萬隻,這波驚人的操作,堪稱“中國速度”。


“熔噴布”,這個曾被美國一市長痛斥“美國連這個簡單的東西都生產不出來”一詞,卻在這次疫情中“一夜爆紅”,它是口罩中間的過濾層,沒有它,就意味著口罩就“罩不住”了。

從10萬隻飆升到6000萬隻的背後:短暫的紅利場與企業責任擔當

廣東省為解決熔噴布短缺問題,當即決定從廣州、佛山、東莞三地協調熔噴布,從而在根源上解決了熔噴布短缺問題。

然而,除了原料的供應外,口罩機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技術人員短缺、關鍵零部件採購困難、相關經驗不足的窘境下,廣州市從2月5號到3月8號,通過多方面合作,僅用一個月就交付了105臺口罩機。

在國際巨大市場的誘導下,一些企業也開始生產口罩,比亞迪、廣汽集團、格力電器等紛紛轉產口罩。

從10萬隻飆升到6000萬隻的背後:短暫的紅利場與企業責任擔當

廣東省口罩日產量從10萬隻飆升到6000萬隻,其背後不僅僅是利益的驅使,還有企業社會責任的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