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網評:“繡花”式扶貧要善於“飛針走線”

今年是決戰決勝之年,脫貧攻堅任務艱鉅繁重,在不到三個季度的時間裡,要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確實有難度,但再苦再難也必須要交出滿意答卷。面對這場硬仗,我們沒有絲毫的退路,不能放鬆,不能懈怠。非常時期,非常之策。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對於扶貧幹部來說顯然不能再走常規路了,而是要學會“彎道超車”,學會利用各地的扶貧經驗與模式,瞄準地方脫貧攻堅中的短板與不足,拿出繡花功夫,精準下針,精準走線,才能走出一條全新的扶貧路。

在強化黨建扶貧上飛針走線。客觀而言,一些貧困落後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基層黨組織缺乏力量。從一些已經脫貧的村子來看,正是發揮了基層黨組織的引導力和組織力,才激發了幹部群眾發展致富的內生動力,推動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因此,要啃下最後的硬骨頭,要攻克最後的堡壘,首先要抓好貧困村的基層黨組織建設。堅持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基層黨建與扶貧開發同抓共促、穩步推進的工作思路,做到黨支部帶領,老百姓跟隨,黨員群眾心連心,致富路上不掉隊。無論是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還是處於貧困邊緣村子的脫貧,始終要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放在首要位置,建強班子隊伍,把黨組織優勢轉化為扶貧優勢,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強化協作扶貧上飛針走線。扶貧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協調本地區本區域的資源優勢,集中力量去脫貧攻堅,也要利用好東西部協作扶貧機制,從機制體制到資源要素,從發展思路到合作雙贏等方面去全面推動脫貧攻堅。建立高層聯席會議制度、人才交流、勞務協作、產業合作到全社會多方面對接和交流合作,利用東部地區的優勢,攜手西部地方的不足,共赴小康路,開啟攜手奔康的深度合作新局面。尤其是要利用東部先進的發展思路與發展理念,促進西部的經濟社和發展,讓脫貧攻堅更具有可持續性。

在強化技能扶貧上飛針走線。扶貧既要有產業支撐,更要有就業支撐。無論是推動產業發展,還是就業促進,都需要有一定的勞動技能,要有一定的就業本領。貧困地區尤其是深度貧困地區,最大的瓶頸和短板就是缺乏勞動技能。從送扶貧雞、扶貧羊,到開展扶貧車間,從貧困群眾外出務工,到就地就業,都必須要讓他們有一技之長。結合貧困村的特色產業、貧困戶的增收方式分類施策,讓專業教師和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生產一線指導授課,實實在在解決了貧困戶思路窄、門路少、手藝缺的問題,把技能送到貧困群眾手上,給他們一副發展致富的“柺杖”,脫貧致富就有了源動力。

在強化精神扶貧上飛針走線。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又是脫貧致富的主體。既重視物質扶貧,又重視精神扶貧,才能讓扶貧更有力量。扶貧不是扶貧幹部的“獨角戲”,而幹部群眾的協作戰和攻堅戰。貧困群眾不能有“等靠要”思想,要以“扶志”“扶智”為核心,著眼補齊貧困群眾“精神短板”,在抓好經濟發展的同時,更要強化精神文明建設。推進感恩教育,通過宣傳教育,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移風易俗,激發了貧困群眾積極性和主動性,激勵和引導他們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張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