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顶看月亮

楼顶看月亮

记得小时候过中秋,还是有看月亮的传统。妈妈会准备好月饼、提子和其他吃食,带一张席子去楼顶。在席子上或躺或坐,看天空中巨大圆月。在一个没有手机的年代,心中还没有太多杂念,仅仅享受清辉遍洒就足够。

渐渐长大,后来在另一张席子上亦曾度过中秋。作为师大的学生,大四的时候服从安排,到县城里的高中实习。那时住宿条件极差,仍在毛坯状态的民居小楼充当我们的居室。拉一张床板和席子,自己铺一张床。男生一层楼,女生一层楼,大通铺里一住就是两个月。白天的课堂上,还是人模人样的年轻语文老师,谁能想到背后是这样的住所。

但年轻时从不以此为苦。因为彼时我们仍有未来,只属于年轻人的憧憬与激情激荡胸怀,一张白纸有待书写。还没有微信,那是用手机发短信的时代。实习不满一个月,正逢中秋。读中文系的人,至少在文字上不服输。编辑好一条原创短信,许是硬凑的七言或五言,给通讯录里的老师同学都发过去。

然后,几个同学笑着闹着说要喝酒。于是,楼顶上,几张席子铺开,啤酒瓶渐空。人倦了,夜深了。一群人就这样伴着醉意,凑和着在天台睡去。南方的九月,仍是夏天,因此不怕着凉。第二天醒来,收到老师回复的短信:“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愿我们共享清辉。”

那样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不是每一个月圆之夜都那么惬意。去年的中秋前夜,凌晨时分,趁着退潮去到海上拍摄养殖户的辛勤劳作。养殖珍珠螺,要随着潮涨潮落调整作息,每天清洗装螺的网袋。而我们这样的电视工作者,要跟随着、记录着。趁着潮水退去的几个小时,争分夺秒。开始时水过膝盖,后来水到胸前。水中夜晚的凉爽,也无法阻止汗水的迸发。

回到船上之前,看到水面被巨大银盘照耀。无尽的漆黑,被粼粼波光染亮。那并不强大的光亮,却照亮世界,照亮内心。即使明月年年复相见,想起这番景象,仍让人热泪盈眶。也才明白了“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诗句,写的是什么。

又是一年中秋。在成堆的祝福信息中,一个朋友聊起新近的求学生涯。我们年纪相仿,他比我上进许多,工作后未曾放弃考研,今年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于是辞职求学。从初初的不适应,聊到未来的可能性,他是真正靠读书改变命运的那类人。我们将近十年前在音乐论坛上认识,后来一起聊喜欢的歌手,聊文学,聊感情,却从未见过面。到最后,发现一起能聊聊心事的人,只有他。

即使中秋,我们也没有强颜欢笑。我们有共同的失望。对时代失望,对自己失望。人到中年,对外的追求越来越淡泊,对内的执着越来越磨人。内心孤苦无助之时,不知寄托何处,诉与何人说。惟愿一轮清辉之下,人间仍有留恋处,内心仍有几分纯粹。

不能免俗地要去楼顶看看月亮。仍是那么明亮、温暖。每个年代总有不同心事,便叹知心唯有月罢。

题图便是文中2018年中秋前夜的海上明月,由电视台同事拍摄。歌曲《但愿人长久》,选自张国荣1989年的翻唱专辑《Salute》,由唐书琛作词、卢冠廷作曲。

楼顶看月亮

我们不在别处,但我们永寻别处

公众号:dongguazaibiechu

如果喜欢,请关注或转发

楼顶看月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