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論中的:“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

陰陽的文字最早出現《詩經》,陰陽關係,用哲學上的話,是對立雙方互相依賴、競爭、衝突和轉化的運動關係。我們凡夫看到這些,所以佛家說“俗諦--世間真理”,叫“諸行無常”,馬克思說一切事物現象都是運動變化的,不存在恆常不變的現象。

人體正常的狀態《黃帝內經》當中叫做陰平陽秘,也就是說人體內部的陰陽兩氣達到了一個整體的相對的平衡狀態。今時之人很多都是處於亞健康狀態,也就是人體的陰陽兩者不平衡了,陰陽二氣偏衰或者偏盛了,如果體內的陽氣不足我們可通過曬太陽,也叫天灸,可以汲取太陽的精華,補充陽氣。而練習太極拳也可讓人體達到陰陽平衡的狀態。

拳論中的:“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


北宋張載說:“一物而兩體,其太極之謂焉。”兩體是什麼呢?就與陰陽學說聯繫起來,如“太極之先,本為無極,鴻蒙一氣,混然不分”;“二氣分,天地判,始成太極。二氣為陰陽,陰靜陽動。”太極拳也可稱為陰陽拳,在練拳的過程中每招每勢都體現著陰陽關係,比如動靜、虛實、剛柔、吞吐、開合、背順等。

太極拳是天人合一學說中的一個哲學命題。但囊括了《易經》天人合一學說中“無極、太極、兩儀、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宮、十精”的全部內容。故欲精通王宗嶽《太極拳論》中之深刻內涵及其意義,必須精心研習《易經》,才是方便之門徑。這裡概念我們在後面的文章中一一為大家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