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一个有责任感的孩子

孩子只有经常参加需要他自己负责任的活动,他的责任感才可能真正地形成。许多孩子缺乏责任感,往往是由于父母平时很少给他尽责任的机会所造成的,如,对于孩子为家庭尽义务——扫地、洗菜等(是义务,而不是帮父母),我们常常怕孩子不高兴,怕他分心,因而从他的肩上抢过来,所以孩子的责任感也就很难培养起来。

因此,父母应该多创造让孩子有为某事某物尽责任的机会。如让二岁的孩子每天坚持收放好一样玩具,让三、四岁的孩子每天给家人摆放碗筷,而让五六岁的孩子完成给邻居爷爷取报纸等任务。总之,任务要根据年龄不同而有所侧重,但最终让孩子懂得这项工作就是他专职工作,必须善始善终地完成。家长要经常提醒和检查孩子做得怎么样,并表扬孩子的认真负责行为。但在表扬孩子方面千万不可利用物质或金钱来引诱,可对他笑笑,亲亲他或对他说声谢谢;千万不可在孩子干了一点家务后,就给他劳务费,要不然这就很容易会把他对家庭的责任变成了一种金钱关系,不利于孩子责任感的培养。

另外,在让孩子为某事某物尽职尽责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自然后果”来让孩子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责任和自己失职的后果,进而懂得要做好一件事情就要负责到底,就要有始有终。如,为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从孩子三岁开始,我就让她喂养一只小兔,接受任务的头几天,出于新鲜感,孩子将此事做得有条不紊,可是过了几天,兴趣没有了,要么忘记去做,要么不想去做。此时,小孩她妈不是成天唠叨,便是索性去代劳。其实,这两种方式都是错误的。我告诉孩子她妈可以采用“自然结果教育法”,让孩子从其行为的后果中接受教育。比如,孩子没有及时喂小兔,使小兔挨饿。当我们领孩子去看到挨饿的小兔病蔫蔫的样子时,她便产生了内疚和怜爱之情。这时我们再跟她讲清楚道理,孩子就很容易接受的,并且由于这次教训,她今后会负起自己的责任,更好地饲养她的小兔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