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曾經的無可奈何,卻成就了現在的經典?

如果追溯歷史,你會發現人類關於吃的創造能力,絕對出離了震驚,三觀得以刷新。而又有很多當時是無可奈何之舉,到如今卻又是經典佳作。

在中國古代,豬肉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傳統格局裡,魚肉、牛肉、羊肉、鹿肉,都比豬肉高檔。但在宋朝,非水域居民吃不到魚肉,政府又嚴禁私宰耕牛,導致牛肉供不應求——所以《水滸傳》裡,好漢得在野店才吃得上牛肉,富人家主吃羊肉。

有多少曾經的無可奈何,卻成就了現在的經典?

蘇軾在黃州所以吃豬肉,理由也是無奈的窮,而且“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食,貧者不解煮”——他是把豬肉當成平民食品的。所以豬肉在宋明市井間大發展,終於成為今日中國人民主食,也是無奈:比起其他肉來,豬肉的供應是最容易的了。

有多少曾經的無可奈何,卻成就了現在的經典?

中國人如今吃豬肉,兩個做法最有古意,體現豬肉的本源。須知古時貴族不肯吃豬肉,是嫌有腥臭味,蘇軾的想法是“火候足時它自美”,其實就是靠火久燉,去豬的腥味;四川傳奇的回鍋肉,最初是“一豬四吃”的,煮過之後的豬肉再回鍋,用辛辣佐料大火爆炒。為了物盡其用而已。在那個時候吃回鍋肉也是無奈之舉,得想辦法讓臭臭的豬肉變香才能吃下去啊~

有多少曾經的無可奈何,卻成就了現在的經典?

當然,說到物盡其用,川味裡極多案例實現了化腐朽為神奇。比如賣完牛肉,牛頭皮、牛下水,無人要;於是把頭皮、下水等調麻辣香濃的重口味再賣,就是夫妻廢片——現在以訛傳訛,成了夫妻肺片。說到底還是都是被逼的啊!

有多少曾經的無可奈何,卻成就了現在的經典?

還有川渝地區乃至全國都非常火爆的川味火鍋,涮的除出牛羊肉片之外,更多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各種動物的下水。喜歡川味火鍋的人,對這些食物愛的不要不要的~可是這些內臟沒有濃郁辛辣的鍋底,是很難入口的。這大概也是川人發明麻辣鍋底的重要動力吧,必須要用這重口味來掩蓋另外一些重口味,才能滿足自己重的胃口~

有多少曾經的無可奈何,卻成就了現在的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