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十大帝王

中國歷史十大帝王!




哪十位皇帝堪稱中國歷史上的“十佳皇帝”?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也很值得細細思量一番。

中國歷史上,在位期間有一定作為的皇帝不少,但簡單衡量他們短期內、淺層次的文治武功,很難分出高下。有些事情,你得放在歷史長河中、放在天下格局中縱向比較,你就會發現這些皇帝的偉大或者平庸之處。

這裡, 我們簡單設定一個打分標準,來為華夏曆史上這些著名的帝王們來排個序。

中國歷史十大帝王

誰才堪稱千古一帝


標準我們分為五個方面:

施政能力:30分;(包括國民安居度、選賢能力、經濟、文化、外交等)。

軍事能力:30分;(包括疆域變化、軍力強弱、戰爭效率)。

品德指數:15分;(能力穩定性、開明度、得位方式、個人品行等)。

影響指數:20分;(歷史影響力、同時代與世界各國對比的國家地位變化)。

個人內務:5分;(後宮、家事、近侍等的管理能力)。

(關於第10名,文後有解。)


第九名:明成祖 朱棣 總分:70分


中國歷史十大帝王

  • 施政能力:24分。

朱棣時期,完善了文官制度,在朝廷中逐漸形成了後來內閣制度的雛形。首創欽差巡行制度,鼓勵官吏互相舉報。在中原各地鼓勵墾荒。編成《永樂大典》,這是中國古代第一部大百科全書。據說,注意是據說昂,收錄入《永樂大典》的圖書均未刪改。此外,朱棣崇奉道教,這也使後世明朝帝王,煉丹成風。武俠小說中也有了卓一航獻丹把皇帝不小心毒死了的橋段。

  • 軍事能力:30分。

奪皇位的靖難之役在非常艱難的情況下得勝,足以說明了其在軍事上的才能。這裡吐槽一下黃子澄,史上頭號汪捌蛋,黃把50萬大軍的好牌打爛,辜負君恩,最後還開城迎敵,暴笑的是被新主子朱棣砍了,大快人心呀。此外,五次北伐,蒙古勢力進一步削弱。派兵攻打安南得勝,越南重新併入明朝領土。還取得過一次抗倭勝利,不過只殲滅了不到1000名倭人。

  • 品德指數:4分。

在古代的道德體系下,不尊父命,謀朝篡位,屠殺大儒。製造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滅十族”事件,殺了當時最有聲望的大儒一家和各種七大姑八大姨還有學生等。

  • 影響指數:12分。

內閣制對中外影響大。派鄭和下西洋展示了東方天朝的威儀。明朝此時的經濟、軍事實力在世界上數一數二。

  • 個人內務:2分。

他害怕權臣坐大,所以重用近侍宦官,這的確在初期強化了吏治,也間接導致了後來得勢的宦官王振主導的土木堡慘劇。


第八名:明太祖 朱元璋 總分:72分

中國歷史十大帝王

  • 施政能力:26分。

朱元璋在位期間進行全面改革。廢丞相,設三司,加強了中央集權,嚴懲貪官;經濟上移民屯田,減免稅負,丈量土地,清查戶口;文化上抓教育,興科舉,建立國子監;對外加強交流,恢復中華宗主國地位。最終創立洪武之治。

  • 軍事能力:23分。

除了他稱帝前打贏了與陳友諒等人的戰役,他稱帝后針對北元進行了八次軍事行動。其中藍玉掃平了北元王廷。

  • 品德指數:7分。

太子朱標去世前,朱元璋還好,去世後,他為了給孫子朱允文鋪路,他把功臣殺的幾乎只剩湯和了。另外,他是絕對的殺貪不眨眼。當政31年,先後發起6次大規模肅貪,殺掉貪官汙吏15萬人。

  • 影響指數:13分。

朱元璋為恢復漢禮,採取一系列措施,要求“復衣冠如唐制”,語言方面杜絕胡語,欽定《洪武正韻》。這一系列舉措,對漢文化保護起到了卓越作用,也建構了新政權的合法性。

  • 個人內務:3分。

馬皇后和太祖非常恩愛,二人也在天下樹立了琴瑟合鳴的典範。但朱標去世後,他有些抓狂,導致了一些冤案及一些量刑(過)重案。


第七名:漢武帝 劉徹 總分:76分

中國歷史十大帝王


  • 施政能力:23分。

創設中外朝制、刺史制、察舉制,加強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鑄五銖錢,由官府壟斷鹽、鐵、酒的經營,並抑制富商大賈。

  • 軍事能力:29分。

漢軍馬踏匈奴,收取河西,封狼居胥山,以臨翰海;威服西域三十六國,置城郭都護,西越蔥嶺,攻滅康居車師大宛諸國。

  • 品德指數:8分。

青年時英姿勃發,晚年時昏庸無能。他崇信方術,晚年爆發巫蠱之禍。重用無能李廣利,直接導致了不世將才李陵被迫投降匈奴的悲劇,徹底斷送了漢朝繼續強大的國運。

  • 影響指數:15分。

打贏了大漢王朝和大漢民族的立國立族之戰,更是華夏民族永恆的驕傲,炎黃子孫永久的豐碑。扣兩分就是因為李陵的遺憾。

  • 個人內務:1分。

逼縊衛子夫,逼死太子。晚年簡直就是個悲劇。


第六名:漢光武帝 劉秀 總分:77分

中國歷史十大帝王


  • 施政能力:23分。

集權於尚書檯,簡化機構,裁減冗員提倡儒學,表彰氣節注意民生,與民休息,釋放奴婢、刑徒,整頓吏治,提倡節儉,薄賦斂,與民休息,抑制豪強勢力,實行度田政策。為恢復發展社會生產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使得墾田、人口都有大幅度的增加,從而奠定了東漢前期八十年間國家強盛的物質基礎。

  • 軍事能力:24分。

在昆陽的百萬敵軍中,刀刀見血,殺出重圍。又率援軍把新朝大軍殺得血流成河。昆陽一戰,成就了劉秀的不世英名。劉秀在戰爭中的勇氣,是舉世無雙的。

  • 品德指數:15分。

善待功臣,封侯三百多位,只削了兵權,基本所有功臣都善終了。他的人格魅力,也讓臣下都願意為他效死命。

  • 影響指數:11分。

劉秀的學歷,是中國所有皇帝中最高的,他是太學生,相當於博士。王莽篡漢,天下人都以為漢朝完了。誰都沒想到,一個放牛的儒生,憑一己之力,最終把大新帝國推翻了。大漢王朝,在被斬斷的情況下,被劉秀強行續命二百年。

  • 個人內務:5分。

和陰麗華的故事堪稱絕世狗糧,大家在我的頭條號裡可以看看關於劉秀的那篇,真是羨煞萬世。


第五名:宋太祖 趙匡胤 總分:77分

中國歷史十大帝王


  • 施政能力:25分。

一舉剷平了藩鎮割據武夫亂政的歷史狀況。所以宋朝300年的歷史中從不曾發生大的內亂和地方割據。此外,減輕徭役,澄清吏治,勸獎農桑,移風易俗等一系列英明決策,不僅儘快醫治了200年的戰爭創傷,而且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榮的局面,出現了歷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 軍事能力:24分。

趙匡胤在位期間,依據“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策略,致力於統一全國,先後滅亡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

  • 品德指數:14分。

採取“收起精兵,削奪其權,制其錢穀”的三大綱領,巧妙的“削弱相權”、“罷黜支郡”、“強幹弱支”、“內外相維”、“三年一易”、“設置通判”、“差遣制度”等等,將軍權、行政權、司法權、財政權牢牢控制。唯一小汙點:得位不正。

  • 影響指數:12分。

與歷史上其他著名的王朝相比,宋太祖所創建的宋朝以其鮮明的文人政治特色而登上中國文治盛世的頂峰,可謂中國君主專制史上的最開明的一個王朝,因此,儘管宋朝300年的基業中,對外長期積弱,但在民間卻享有盛譽,並對後世歷代產生深遠影響。

  • 個人內務:2分。

未能及時解決好與兄弟的猜忌,大概率是被兄弟砍殺。


第四名:唐太宗 李世民 總分:77分

中國歷史十大帝王


  • 施政能力:27分。

完善三省六部制,科舉制,頒佈《唐律》。實行均田制,租庸調製,提倡節儉。重用人才,在位中前期善於納諫。統治時期,出現貞觀之治局面。治理使社會秩序空前安定,商業發達。

  • 軍事能力:24分。

協助高祖李淵統一中國,在統一過程中展現出了出色的軍事才能。繼位後,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讓各民族融洽相處,北方各族共同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在威服的同時與周邊民族政權保持良好關係,使唐朝成為當時的一個世界性帝國。

  • 品德指數:9分。

肆意篡改歷史記錄,貶低隋文帝,隋煬帝和唐高祖李淵的形象,使後世難以看清歷史真相。為人迷信,妄想長生不老。魏徵生前還可納諫。死後聽信讒言,甚至毀了魏徵的碑文。

  • 影響指數:15分。

《劍橋中國隋唐史》稱“唐太宗代表了一個文治武功理想結合的盛世,他牢固地掌握著他的帝國,同時又一貫謙虛耐心地聽取群臣。太宗的施政作風之所以被人推崇,不僅由於它的成就,而且由於它接近儒家的納諫愛民為治國之本這一理想。

  • 個人內務:2分。

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害兄弟和逼宮父親。


第三名:宋仁宗 趙禎 總分:79分

中國歷史十大帝王


  • 施政能力:28分。

仁政一直是中國傳統政治的最高理想,宋仁宗將這一理想完全藝術化,造就了古代中國的絕世繁華,被譽為千古第一仁君。他厚施仁政,還專門建立了言官制度。從此宋朝成為中國歷史上自春秋戰國以來第二個學術自由的時期。宋朝對讀書人非常寬容,造就了很多傑出的詩人詞人,打造了無邊浪漫的宋詞之盛世。

  • 軍事能力:15分

仁宗時期主要的戰爭只有兩場:宋夏戰爭夏稱臣議和、儂智高起義被狄青平滅。

  • 品德指數:14分。

宋仁宗在位期間,一而貫之的主張寬容、寬厚、寬鬆,甚至容得下“大逆不道”的言論。四川有個秀才屢試不中,便寫詩煽動造反,成都太守將他縛送京城,交給皇帝嚴加懲治。可是仁宗卻道:“這是老秀才自覺懷才不遇,急於要做官,寫首詩洩洩憤,怎能治罪呢,不如給他個機會,看一下他的表現吧。"於是就給了他個官做。

  • 影響指數:18分。

宋仁宗個人魅力的影響力在其在位之時就已跨越了國界。宋仁宗在位42年,周圍敵國在宋朝邊境的駐軍最終逐漸全部撤除。仁宗駕崩的消息傳出後,舉國上下一片悲痛,就連乞丐也都焚燒紙錢大哭。訃告送到周圍敵國,敵國百姓竟然自發沿街痛哭悼念,就連遼國皇帝也握著使者的手號啕大哭到:我們已經42年沒有兵戎相見了啊。

  • 個人內務:4分。

超強人格魅力,品行高潔,但廢后寵妃略有爭議。


第二名:秦始皇 贏政 總分:80分

中國歷史十大帝王


  • 施政能力:23分。

秦朝的建立使中國正式進入封建社會。廢分封設郡縣,建立自中央直至郡縣的一整套有效集權機構,為後世提供了典範;以秦國原有的《秦律》為基礎,吸納六國法律條款,制定和頒行統一法律;為發展全國交通,實行“車同軌”;在經濟上,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發展,統一全國的度量衡制度;廢止戰國時代的各國貨幣,統一全國幣制。

  • 軍事能力:27分。

在位期間的軍事戰略表現是完美的,無可挑剔。僅用了十一年的時間,就先後滅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這種速度是無敵的。

  • 品德指數:9分。

他在位間沒有濫殺一位大臣,本人更是勤奮至極,從個人層面來說,是頂尖的皇帝。後期,想長生,還有了享受的想法,有了一些忘乎所以,開始同時開建各種超級工程,勞民傷財,也埋下了禍根。

  • 影響指數:20分。

結束戰國紛爭,完成統一。這是中國首次形成多民族統一的局面,無論在民族融合團結、社會進步發展乃至後世國家主權完整方面,都有著深遠的意義。這是任何人都無法超越的貢獻。如果沒有他,大家可以看看如今的歐洲,那樣的局面簡直無法想像。當然,必須指出,在以法治天下的過程中,沒有掌握好“嚴刑”與“懷柔”的搭配,最終積小患成大疾,他一去世,眾患並起。

  • 個人內務:1分。

李斯、趙高是他的親信,內心的變質,他毫無察覺,立的太子是個弱智……


第一名:隋文帝 楊堅 總分:82分

中國歷史十大帝王


  • 施政能力:30分。

統一南北。正式設立分科考試製度,取代九品中正制,自此選官不問門第,打通了讀書人的晉階渠道,這是無比偉大的成就。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適合於南北統一後的中國。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將地方的州、郡、縣三級制改為州、縣兩級制,由此鞏固了中央集權。多次減稅,減輕人民負擔,穩定經濟發展。對周邊各族,採取了軍事上的防禦和政治上的招撫政策,有效地處理了民族矛盾,被北方少數民族尊稱為“聖人可汗”。開皇年間,隋朝疆域遼闊,人口達到700餘萬戶。

  • 軍事能力:23分。

隋朝的軍隊殲滅或重創了突厥、吐谷渾、契丹、高句麗,拖延阻止了異族的強大與崛起,取得空前輝煌的勝利。

  • 品德指數:8分。

楊堅易於發怒,有時在狂怒以後又深自懊悔,性情偏反覆。一次他在殿上鞭打一個人,然後又覺得此事與天子的身份不符,便主張廢除笞刑。但不久,他在暴怒時又用馬鞭把一人鞭打致死。

  • 影響指數:20分。

劍橋中國史評價:隋文帝消滅了其前人的過時的和毫無效率的制度運行體系,創造了一箇中央集權帝國的偉大結構,他還在長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區發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識,這所有的一切,都非常地了不起。後世的學者在研究了其他偉大帝國的結構及運行後,不得不承認,隋朝在各個方面,都有著獨一無二的成就,它的成就已成為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中,最引人注目的奇蹟之一。

  • 個人內務:1分。

聽信文獻皇后之言,廢黜長子楊勇立晉王楊廣為太子,埋下了亡國的禍根。


關於第十位:

中國歷史十大帝王


自商始,中華大地的“十佳”賢明君王何止十位,若將範圍擴大一些,將未稱帝位的先秦諸王也包括在內,那麼周文王、秦孝公等人也足有資格入選此列。此外,還有漢朝的漢文帝、漢景帝,以及一些紛爭時代的小國皇帝諸如周世宗柴榮等等,他們也都有足夠資本進入十佳帝王之列……這裡,就不再一一列舉詳述。

肯定會有人問為什麼元朝幾位“大能”不能進入“十大”之列,如成吉思汗、忽必烈這二位。這主要是因為元朝實行了人種等級制度,蒙古人、色目人、南人……這種反人類、反文明的分類治理方式,在筆者看來完全不配“偉大”二字。

另外,還會有人問,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為何不能進入“十佳”?作為一個文字工作者,你認為我會把“大興文字獄”的三大典型列入“十佳”嗎?顯然我是不可能讓這部分人如願的,還請您諒解。

當然了,此許淺見,肯定會與大家有所不同,大家不妨將自己的也列出來,你我一同討論。


本文文字為“回望一萬年·蘭州楊惲”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