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紅:想真正瞭解我,就去聽我的歌曲。寫這篇文章把韓紅歌全聽了


韓紅:想真正瞭解我,就去聽我的歌曲。寫這篇文章把韓紅歌全聽了

在一個專訪中,韓紅說“47歲才真正做自己,你說多悲哀啊,我不否定47年前那不是我,也是我,她是我體內另一個我。”

節目最後,記者易立競說“韓紅說自己越來越像一個孩子,韓紅真的可能會變成一個趨向於孩子的人,她真的在去繁就簡,她現在已經朝著那個方向走。”

記者易立競4年前採訪過韓紅,生活裡她和韓紅經常有交集,她驚歎2年時間韓紅變化太大,採訪中易立競想逼問出點東西,韓紅全部給消解,而在4年前的採訪中,記者易立競問韓紅關於家庭的事情,韓紅幾度哽咽,情緒波動較大,現在的韓紅平靜如水,你投一個大石頭進去,她給你包容了,沒有什麼波瀾。

到底發生什麼了?韓紅這幾年竟然發生這麼大的變化。

王陽明有一首詩,頭腦君覺得很符合現在韓紅的境界。

無善無噁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

王陽明深切懂得,在最深的源頭上是“無善無惡”,但人要“知善知惡”,而且還要“為善去惡”,最終“我心光明”。

韓紅活成一個孩子,其實就是從複雜變簡單,孩子內心是無善無惡,而且韓紅深知人性的善惡,可以說韓紅走在“我心光明”的路上。

韓紅到底做對了什麼?催發她人性越來越完善呢?

瞭解韓紅不是很容易,資料很少。

天無絕人之路,韓紅在專訪中指明一條路。

韓紅說“我的作品一定是代表我的態度。你想了解我,你就去聽它,聽的出來證明你我有緣,聽不出來擦肩而過也無妨。”

我整理韓紅出道以來,所有自己填詞,自己作曲的歌,認真讀了她寫的歌詞。

最後,有驚奇的發現,韓紅成長過程是不斷整合自己的“壞我”。

什麼是“壞我”,張德芬有一個例子十分形象

張德芬自己的“好我”就是卓越,在她的前40年人生中,她一直在處處爭第一,這既是因為“好我”會帶來獎賞——最初勢必是父母的獎賞,也是因為對“壞我”充滿恐懼——“如果不卓越,就沒人(最初也是父母)愛你,你就會死去”。

我們對“好我”特別執著,對“壞我”充滿恐懼。


初來乍到這個社會


韓紅:想真正瞭解我,就去聽我的歌曲。寫這篇文章把韓紅歌全聽了

韓紅年輕範

對於小時候韓紅來講

去北京的過程痛苦,在北京這段時間是幸福的!

奶奶對待韓紅非常好,韓紅在奶奶身上感受到愛。

奶奶的愛一點點甦醒韓紅的心

但是童年悲劇的陰影遮蔽韓紅的心

10幾歲的韓紅被內心裹挾成長

我們一起看看韓紅的自我

小時候和韓紅媽媽喜歡控制她

媽媽想讓韓紅當醫生

韓紅卻想當歌手,媽媽要去上海進修,韓紅就被扔在鄰居家,幾個月見不到媽媽,更甚的是媽媽不要韓紅,送她去北京,可以說韓紅和媽媽關係是媽媽說怎麼辦就怎麼辦。韓紅表達的抗議,並不會有什麼波瀾。

韓紅和每一個兒童一樣,都想得到媽媽的愛與認可,如果韓紅假裝小鳥依人,可以騙到媽媽,得到愛與認可,可韓紅不是這樣性格的人。

那時候韓紅就養成一個非常剛的性格。韓紅上了初中,就是學校的霸王花。更甚的是有次初二韓紅唱歌,班級一位同學說“怪腔怪調,難聽死了。”

韓紅大怒,把那位同學打住院了。

此時韓紅玩起投射性認同的遊戲,韓紅渴望和同學建立起良好的關係,但是韓紅童年悲慘的親密關係,導致她看不到同學們真實存在,韓紅希望同學們用自己渴望的方式對待自己。

比如:

韓紅當霸王花的心理機制:我是老大,我說怎麼做,你們就得做,不然就捱揍。

韓紅唱歌,然後大人,心理機制是:我一唱歌,你們覺得好聽,不然我揍你。

韓紅此時的自我防禦機制是權力的投射性認同,內在邏輯是:我對你好,但你必須聽我的,否則你就是不愛我。

這種邏輯是和媽媽相處時形成的。

我們一起看看韓紅第一張專輯《雪域光芒》

《雪域光芒》歌曲很多是描述藏區景色帶給韓紅的感受,對於韓紅個人情感的感悟並不多。

可能就一首《風雨中的美麗》,我們看歌詞“一次一次告訴自己,外面天空也很美麗。一次一次鼓勵自己,去感受雨後空氣的清新。一次一次提醒自己,昨晚的雷已經遠去。”

我們可以看到韓紅內心對關係的惆悵,沒有那種酣暢淋漓的愛,與她霸王花一面有明顯的反差。

為什麼這樣呢?

因為真愛,必發生中“我”與“你”的自發反應中。

愛,就是“我”與“你”相遇,只有真實,才能相遇。但是,韓紅覺得真實的我“我”不好,我害怕你看到真實的我,擔心你不會接受真實的我。

韓紅“壞我”的部分就是童年埋下的。這是韓紅需要度過的坎。

這時韓紅的好我與壞我沒有整合,還處在分裂的階段。


韓紅意外失控,因禍得福


韓紅:想真正瞭解我,就去聽我的歌曲。寫這篇文章把韓紅歌全聽了

來到韓紅第二張專輯《醒了》,可以發現韓紅已經開始整合自己的“壞我”!

主打歌《醒了》,給人一種覺醒的既視感。

我們看看《醒了》這首歌的歌詞“我要飛了,不再受你的負累,纏繞心亂的罪,統統銷燬。”

你看歌詞當中韓紅找到心亂的罪魁禍首,她開始整個自己的內心。

韓紅如何認識到自己的內心機制,而且發生改變呢?

很巧的是《醒了》歌詞告訴我們答案了。

“身體開始下墜;哪一岸更明媚;說過的承諾比時光還要脆”

這句歌詞的含義,我認為:

韓紅拼命去守護著那一點可憐的地盤,生怕失去它,而守護的辦法也常常是執著於某一種早就習慣的辦法。我們所在的地盤和我們守護的方式,這些東西綜合在一起就是所謂的自我。

對韓紅而言,她要守護的這個地盤就是重要親人的愛和認可。因為母親拋棄她,會讓韓紅覺得自己是壞的,好的東西誰不想要,更別說丟掉。

韓紅拼命維護自己是好的,她維護的內心邏輯就是“權力的投射性認同”,我說好,你也得說好,這樣,我才能感覺我是好的。

但是,這個辦法最終失效了,不管她怎麼執著於這個辦法,這個地盤還是守不住了。韓紅和李延亮分手,這個事情告訴韓紅,你無法真正掌握別人。2001年, 2001年韓紅為創作新歌,要去西藏採風,韓母陪著她去,韓紅最恨她媽,最後還是同意一起去。

韓紅在考察期間,發現媽媽並不是徹底的壞,而且韓紅知道第一張專輯錄制的3萬塊錢,是媽媽悄悄幫她出的。

韓紅一直固守的心理機制鬆動了,恨是愛而不能,韓紅的恨被母親接住,恨就會轉換成愛。

最後,她徹底失控了,也就是說,她的自我,兜不住她的人生了。

於是,才有身體下墜的歌詞。

失控對於韓紅如同死亡一樣可怕,她被媽媽遺棄,隻身去北京,這就是赤裸裸的失控,失控意味著她自我的失效與死亡。

可是,這次失控對於韓紅來講,是幸運的。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有一個比喻:想象一張桌子上,一個物件,例如一隻筆或一個杯子,在桌子的邊緣,就要掉下去了。這隻筆,就像是你自己。

可是,如果真掉下去,會發生什麼?你會掉落在寬廣的大地上。

韓紅髮現如果不再執著,原來世界海闊天空,不必非得守在那塊可憐的地盤上,可以飛翔,可以不必理會別人的流言蜚語,只需要尊重自己內在的心性。

《醒了》這張專輯竟然有6首歌曲描述韓紅內心感受的歌曲,而關於西藏的歌曲並不是很多。

還有專輯有一首歌《你不會回來》,這首歌歌詞你細看你會覺得韓紅在向媽媽抱怨

“月亮啊 給我點溫暖;冬天哪 晚一點來,我在等待 你給我的愛;可我知道 你不會回來”

這首歌我認為韓紅已經接受媽媽給自己愛很少這個殘酷真相,接受真相,才有療愈的可能。

對愛喚起信心的韓紅,寫出了《那片海》如此深情的歌曲。歌詞有一句“你知道我會永遠永遠等你給我的回答;讓我們忘了那片海讓我們來世再重來”,《那片海》中這句歌詞彷彿再說“我覺得我是好的,所以無需證明,我對你好,但不期待你如何回應我,也不控制你;”

有了真實自我的韓紅,歌曲越來越好聽。


這段時間是韓紅最開心的幾年


韓紅:想真正瞭解我,就去聽我的歌曲。寫這篇文章把韓紅歌全聽了

2002年第三張專輯《歌唱》來了,正如專輯的名字,韓紅開始放開歌唱。

她第一次唱一首旋律歡快的《來吧》!

唱完來吧,一首《月亮》,寫給情郎“日日夜夜把你牽掛,月亮啊 請你保佑他”

《月亮》這首歌給人清清爽爽的感覺。

這種清爽感一定和所處的關係有某種聯繫。

之前的韓紅心理機制是權利規則,如果權力規則過重,必定會把觸角伸到其他人的權利空間,因此導致粘稠。此時韓紅的清爽是分清彼此的界限。

韓紅和媽媽的關係緩和,之前的關係淡的似水,這時候關係有一點濃,濃而不稠,濃的是愛,稠的是忠誠,反而變了味。

不是有句話說得好:愛製造分離,而施虐製造忠誠。

我覺得這時候韓紅應該是非常快樂的,既得到社會的認可,又可以充分表達自己,可以說每天淋浴在愛的陽光中。

最後一首《藍》,這首歌是韓紅的表達愛意的歌。

我驚奇的發現《藍》的編曲是欒樹。

這首歌是韓紅和欒樹的作品。韓紅真的太幸福了!

愛就是幫助她表達自己

雖然韓紅和欒樹沒在一起,但是欒樹編曲有點像欒樹幫助韓紅表達自己,這不就是愛啊。

這種愛不是男女之愛,是精神上相知的感覺。

這是對愛的俯首。


奶奶不久要去世,韓紅趁還有時間,要學會如何面對親人失去


韓紅:想真正瞭解我,就去聽我的歌曲。寫這篇文章把韓紅歌全聽了

2002年過後,韓紅31歲了,30而立的她,馬上會遇到她人生最大的困難。

那就是2005年奶奶的去世。

還有3年時間,韓紅必須要做好內心的磨練。’

韓紅說奶奶去世,她得了抑鬱症,那3年閉門不出,混混度日。

一般人得了抑鬱症,就很難走出來,更不用說心理問題一堆的韓紅。

如果韓紅想走出抑鬱症,她需要學面對失去,如何治癒自己?

02年-05年,這3年時間對於韓紅很重要。

05年韓紅奶奶去世前夕,專輯《感動》出來了。

我們一起看看韓紅這三年的成績單。

第一首歌《生命》,這是一首韓紅反思生命的歌曲。

先看歌詞“假如真的會有永遠 那麼誰不想好好活著”

“假如愛不會覆水東流 那麼青春也可以回頭”

“假如生命可以永遠 假如傷害不再重演”

我覺得韓紅這首歌跳脫出來,看自己成長過程的痛苦

看成長路上經歷的、遇到的痛苦。

上帝角度看這一切

生命滿滿的無奈

歌詞:“假如生命可以永遠 假如傷害不再重演”

假如永遠,可是哪有什麼永遠

現實中傷害卻一直在重演。

上帝視角的韓紅掙脫出自己的痛苦

通過這首歌體會世間所有人的痛苦

韓紅像一個朋友那樣同情自己

心理學家的理論是這樣的。如果你認為只是這件事兒做錯了,你會有負罪感,但這個負罪感會帶來下一步改進的動力。

如果你認為自己這個人就不行,那你就有羞愧感,覺得自己太渺小了,自我憐憫,那乾脆蜷縮在自己的世界裡面,也許自暴自棄。

再說韓紅的一首《流浪》,“冬夜的天空悽楚無比,誰會惦記那些無助的生命,就在那冷冷街頭有的人無處安身;那月光下的生命,是怎樣的脆弱,那孤獨的流浪女孩,有誰來照顧你,給你一點點暖意。”

《流浪》是韓紅很純粹的悲傷,韓紅把童年痛苦藝術化唱出來,她一直不想承認自己悲劇性的人生。

悲劇本身並不一定會導致心理問題,它之所以令我們陷入困境,常常是因為我們想否認人生的悲劇性。

你很慘,沒人愛你,這種事實太難以承受了,於是你騙自己,對自己也對別人說,你很好,你很幸福,其實很多人愛你。

這種自我欺騙暫時會令自己好受一些,但最終在我們精神中豎了一堵牆,將我們的心與人生真相隔離開來,而且這道牆會越來越厚,心理問題也由此而生。

這首《流浪》讓韓紅坦然接受了悲慘的人生真相,不再去否認,也不再去和這注定不可能改變的事實較勁,韓紅心理能量就會獲得解放,重新回到自己身上。

最後,我們來看專輯的一首《回來》,“窗外又下起雨 媽媽擔心你,放心回來吧 迴歸自然去。那有昔日的溫暖 花開美麗,媽媽擔心你。”

這首《回來》,表達對母親的愛。這也是韓紅31歲首次表達對母親的愛。這首歌出來,代表與母親徹底和解。

韓紅與母親和解,潛意識裡其實也完成與自己和解,可以說,韓紅自從爸爸去世,緊接著被媽媽拋棄,韓紅用了10幾年去處理這份失去。

韓紅第一次學會如何處理失去,是被母親遺棄,而2005年感恩專輯推出的後一個月,奶奶即將腦血栓去世,奶奶去世會不會喚起韓紅被媽媽遺棄的恐怖感呢?

她又會何去何從,如何走出抑鬱症,為什麼決定建立韓紅慈善基金會?選擇把一生奉獻給公益世界,這其中韓紅內心發生哪些改變?

下篇文章頭腦君會詳細分析。

《創傷過後,韓紅如何鳳凰涅槃,我們普通人怎麼做才能救贖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