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希望,有担当,防疫一线的年轻一辈

  林西街道南工房一社区一直活跃着四个年轻的身影,他们分别是来自吉林大学的王昊洋,河北水利电力学院的马婧文,河北金融学院的王璐彤和乐亭艺校的潘佳慧。疫情防控开始后,他们主动到社区请战当志愿者。他们每天按时到社区两个卡点,参与值守卡点的疫情防控工作。寒风中他们铲雪、张贴通知、宣传防疫知识。

有希望,有担当,防疫一线的年轻一辈

  东工房二社区赵耕源是新疆大学学生,他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风雪中站岗执勤,为进出的车辆人员测量体温、消毒登记。苗洪生很早就外出打工,这次因为疫情不能上班,他就找到社区,加入了志愿者队伍,他话不多,却眼里有活,手上勤快,雪天路滑,就从家里找来防滑毯铺在路口,保证过往行人的安全。1996年出生的臧立新,是个刚脱去军装的小伙子,他满怀人民子弟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腔热血,值守在社区疫情检查点,为保障社区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服务。

有希望,有担当,防疫一线的年轻一辈

  电厂楼社区的陈硕2002年出生,是河北新能源学院的一名学生,看到社区工作者工作强度很大,十分疲劳,就从大年初六起每天早上8点不到就到社区帮忙,排查人员、修补围挡、站岗值守,没有一天空岗。

有希望,有担当,防疫一线的年轻一辈

  机北社区的陈韧是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会计系学生,是学校学生会干部,他放弃假期加入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维持卡点秩序、登记出入车辆和人员信息、测量体温、劝阻不戴口罩的居民……值守之余,还在社区帮忙整理居民档案。陈韧在志愿者工作中严格执行工作流程,不因凛冽寒风而退却,始终精神饱满。还有赵睿晨,她的父亲是公益岗志愿者,受父亲的影响,她也加入到卡点值守的队伍。虽然她只是一个18岁的女孩子,却一点也不娇气,各种工作抢着干,还自己购买了慰问品送给值守的志愿者同伴。

有希望,有担当,防疫一线的年轻一辈

  二工房社区张寅格雅1998出生,放假在家的她主动找到社区党总支,以一个党员积极分子的身份请战。在值守卡点,她不怕冻,不怕累,一面劝导大家遵守卡口纪律,一面组织、培训志愿者如何把守路口,如何测体温、如何消杀,一干就是几个小时,饿了就地吃点速食食品。嗓子喊哑了,手脚冻麻了,坚持不下火线。大家看在眼里,都为她点赞加油。飘扬的党旗下,她和社区工作者们一同宣誓:“疫情不退,我们不退,我们与党旗同在!”

有希望,有担当,防疫一线的年轻一辈

   97年出生的退役士兵彭哲、赵明轩,兄弟志愿者柴迦翔、李欣泽,两个女生王薇、王丹,一直活跃在北新社区疫情防控最前线,他们积极主动,服从安排,用青春热血守护着家园。彭哲在路口执守,严格管控人员和车辆进出,文明劝返,看到有居民拿东西不方便停车,他就帮忙拿东西、扶车子,执守严谨又热心,居民对他赞不绝口。赵明轩参与防疫流动宣传和道路卡口检测,经常一站就是一天,他说:“我年轻,还受过严格训练,夜班交给我来值,一天24小时都没问题!”柴迦翔在单位放假之余带大学生兄弟李欣泽,天天到社区帮忙,拿着喇叭楼前楼后宣传、摸排外来人员、为居家隔离人员采购、路口执守,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兄弟二人。王丹趁着单位放假到社区帮忙摸排居民情况,整理档案,不抬头的工作,一干就是好几个小时。王薇利用大学假期时间组织同学到社区做志愿服务,宣传、摸排、消杀,工作劲头十足。

有希望,有担当,防疫一线的年轻一辈

  贾雄彧,18岁,家住赵各庄街道新工房社区,河北工程技术学院一名大一学生。疫情防控开始后,他积极响应团委号召,第一时间联系社区成为一名志愿者。他主动申请执勤晚班,一丝不苟地检查出入人员证件,测量体温、解答相关问题。贾雄彧的哥哥在部队服役,曾多次打电话请父亲代他向社区防疫工作者和志愿者赠送慰问品,他的父母也都热心于社区志愿服务。良好的家风塑造了有希望、有担当的新一代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