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這麼久,你得到了什麼?

股市中的每一個投資者都是抱著賺錢的心態進入股市,都心想著能夠在股市中賺大錢。特別是剛剛踏入股市中的小年輕,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在沒有很好地瞭解股市地情況下,認為在股市的每一次操作都能夠賺錢,盈利就沾沾自喜,虧了都毫無感覺,認為在市場賺錢就是這麼簡單。但是在後知後覺,在一次又一次的盈利和虧損中,自己的本金在慢慢地變少。恍然大悟過後,才反應過來自己已經沒有資本再去進行操作了,這就是股市學前班的學費。

炒股這麼久,你得到了什麼?

在市場中千經百戰的老手就不一樣了,他們經歷了太多人生的起起落落,甚至於對每一次操作的盈利或虧損都近乎麻木,彷彿他們在進行的都是一種機械性的操作。相對於股市小白的而言,老手們都會自以為自己無所無知,這種盲目地瘋狂自大,導致他們忽略了市場本身的規律,隨之而來的還是虧損,可以看看你們身邊那些炒股十幾二十幾年的老手們,還是深陷於虧損的泥潭中無法自拔。

但是炒股時間比較長的人都會感受到市場的殘酷,以及對於人性的思考會變得更加深入,所以很多老手都會退出股市,讓自己重歸於生活,他們在股市中的切身經歷會讓他們在生活中更加善於思考,讓他們規避了生活中的很多風險。這大概就是股市中的成長吧!畢竟每個人都是需要成長的,成長是需要過程的,然而成長本來就是一個過程。

炒股這麼久,你得到了什麼?

成功的人畢竟是少數,賺錢的人也是少數,既然你想成為少數,那麼就要忍受大多數人忍受不了的痛苦,承受大多數人承受不了的委屈。經歷大多數人經歷不了的困難。畢竟,忍受別人不能忍受的忍受,才能享受別人不能享受的享受,這是必然的選擇,也是一個優勝劣汰的結果。

在股市中,當我們進入股市的那一刻起就應該確定我們的方向,我認為應該和自己的操盤能力以及自己的性格相關聯。如果你沒有這方面實踐的話,那說明你進入股市是有問題的,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炒股成功的話,那這個股票市場的財富將會不夠分配,所以事實只能是少數人成功,而大多數人都是虧損的

如果你沒有超越大多數人的能力特長,那麼做一個普通人也未嘗不可。千萬不要高估自己的實力,實力是靠自己鍛煉出來的,付出而沒結果的時候也不要去勉強。俗話說,知足常樂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豁達。

我們通過認真思考以後,認清自己的能力,認清自己的思想境界到底處在那個階段,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有信心去戰勝,並且有能力去戰勝的話,我們就會選擇去堅持也無可厚非。但是,當我們的能力境界和頭腦達不到成功條件的時候,果斷放棄也未嘗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炒股必然是一個艱苦的過程,也是一個少數人取得成功的事情。所以我們要在認清自己的基礎上來調節,遇到困難以後在自我認知的過程當中,我們要儘量不出現偏差,儘量做到客觀,這裡不但需要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還需要從別人的看法中得到客觀的評價,然後做出最正確的抉擇。

炒股這麼久,你得到了什麼?

首先你一定你要明白,你的價值觀和眼光決定了你看到的市場只是局部而並非全貌,只是表象而非本質。其次還是要建立並改善自己的交易體系。因為這是長期生存的保證,但也深深明白盈虧同源的道理。系統的侷限和缺陷必然會導致很多次不可避免的小額損失,這種止損成本、交易代價是合理的,所以要為此做好充分的思想和物質準備。即使投資理論給出了強烈的交易信號,其操作方向也可能和市場走勢不吻合,需要時刻具備風險意識,隨時做好最壞打算。

投資框架需要唯一性,放棄博彩中長諸般精通的念頭。有多重標準和沒有明確的標準看到的都是混亂的市場。比如,擁有兩塊以上手錶並不能幫你更準確地判斷時間,每個人都不能同時挑選兩種不同的行為準則或者價值觀念,否則將陷於混亂,失去對標準的判斷。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鋼鋸嶺下的道斯說:“如果沒有信仰,我不知該如何活下去。”你怎樣信仰,你就怎樣生活;你怎樣信仰,你就怎樣投資。無論人類理性看上去多麼強大,多麼完美,我們依然生活在不確定之中,而唯一能夠戰勝這種不確定性的,絕不是什麼高深精妙的理論,而是簡單的信仰。

我們必須像虔誠的信徒一樣信任我們的投資哲學、投資理念和投資方法,併為此自我節制、自我磨鍊。信仰具有排他性,有信仰的人的觀點是單純的,意志是堅定的,從生活習慣到為人處世都具有一致性,遇到選擇也不會迷惑。知識只是拳頭,相信才是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