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逐層加碼,員工稀稀拉拉,開局兩個字:吃力 咋弄才能雄起?

小鄭到公司時間並不長,才5年時間,最近可謂是愁喜兩重天,公司復工。

喜的是:小鄭因為這幾年業績非常出色,為人處世也表現出年輕員工少有的老成得當,被老闆破格提拔為下屬分部的副部長,協助當地部長負責一個地級市的業務。

到任後,部長也看到老總對小鄭非常器重,請示總部同意後,直接把分部所轄一個小縣的業務劃歸小鄭全權處理,自己在幕後做一些輔助工作,以便小鄭得到更前沿的鍛鍊。

上面逐層加碼,員工稀稀拉拉,開局兩個字:吃力 咋弄才能雄起?

愁的是:小鄭信心滿滿,即刻到任,到任熟悉一週後,便發現了一系列非常嚴重的問題:

1.這個縣的業務在整個市分部佔比不大,連年業務拓展非常不力。

小鄭想,這也是部長把他指派到這兒的原因,畢竟自己在基層沒待過,經驗不足,大縣辦事處的業務直接讓自己一個年輕人負擔,確實有一定的風險。

2.當地屬於煤礦產區,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絕大部分靠煤礦產業,這幾年產業調整對當地的經濟影響也比較大,辦事處的業務發展困難。

3.該縣辦事處的共有員工23人,全部是當地人,煤礦紅火以及後來逐漸沒落造成他們思想上的波折比較大,普遍表現出萎靡不振的精神狀況,業務拓展上動力嚴重不足。

上面逐層加碼,員工稀稀拉拉,開局兩個字:吃力 咋弄才能雄起?

情況不樂觀,但開年伊始,公司的業務可不能停頓,總部和市分部多次發郵件督促業務拓展,逐層加碼傳遞下來,小鄭的辦事處已被通報3次了。

公司不會講客觀理由,只看結果,周邊幾個縣能發展,就這不行,原因只能歸結於內因,開局狀況讓小鄭感覺非常吃力,但除了想辦法改變現狀,別無它路可走。

仔細思索後,造成這種情況的外部原因已非常清楚,也不是自己可以左右的。必須從內部想辦法。

作為辦事處全權管理者的小鄭經理認真分析:

第一、辦事處中層管理人員結構不合理。

辦事處下面有三個營銷班組,每個班組7到8個人,班組負責人年齡都40歲以上了,明顯感覺到工作激情和動力不足,影響到整個辦事處缺乏活力。

第二、人員思想渙散,稀稀拉拉,悲觀情緒濃厚。

由於縣域煤礦產業事實上的萎縮,對當地經濟發展悲觀失望的情緒也蔓延到了自己的辦事處,大家對辦事處和自身業務的前景都不樂觀,抱著混一天算一天的想法往前推,面對困境,員工輕易表現出放棄傾向。

第三、績效管控粗放。

辦事處績效按月核算出各個班組的總額,下發班組二次考核,結果班組就形成了事實上的“大鍋飯”,長期下來,嚴重影響了部分人員的積極性,惰性情況蔓延,儘管辦事處也有一些考核措施,但法不責眾,問題大家擔,實際無人擔。

鄭經理已經非常清楚:整個辦事處,表面上呈現出團結祥和的氣氛,實際上是一種疲疲沓沓的狀態,到什麼年代了,還有這種隱性的平均主義,就像一塊牛皮糖,讓人有勁也使不出來。


上面逐層加碼,員工稀稀拉拉,開局兩個字:吃力 咋弄才能雄起?

鄭經理召開了幾次會議,向大家通報了當前辦事處面臨的情況,希望能提起大家的注意。然而,情況和他想的一模一樣,多年造成的習氣根本沒辦法短時間改變,大家在會上表面應承的一五一十,可實際上毫無起色。

不行,必須進行大的變動,不然,就和前面的經理一樣,無謂的消耗在這兒了。

是必須進行一番大的變革了,市分部把他派到這來,就是希望以他的活力和新思維帶動整個辦事處的氣氛,徹底改變原有的狀況,不改變是不行的。

在管理學上,這樣一個處置的步驟是一直通用的,只要靈活運用,效果非常好。

1.充分意識到問題的存在。

2.找到問題的原因。

3.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4.設計行動計劃來解決問題。

5.建議辦法的有效性,積累經驗,以便後續的借鑑推廣。


上面逐層加碼,員工稀稀拉拉,開局兩個字:吃力 咋弄才能雄起?

鄭經理已經很清晰的意識到了存在的問題,自己能掌控而且必須掌控的是自己團隊的內因。

怎麼辦?

鄭經理平日喜歡讀書,不僅僅是管理類書籍,而且喜歡研讀中國古代先賢的社科哲學思想類書籍。這一次,他就聯想到了平日所讀的《王陽明全集》。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聖人大儒。他在受命江西剿匪時,為了解決鄉民通匪的問題而推行的一種辦法,就非常的有效。

當時,王陽明初到江西,仔細觀察:為什麼以往剿匪,朝廷調動了號稱戰鬥力超群的所謂廣西“狼兵”,也是沒有啥效果。

主要原因就是鄉民通匪的問題,這些鄉民,並不一定本質有多壞,而是在匪徒的逼迫下,不得不通匪。

朝廷的大軍一來,匪徒早早得到消息,紛紛躲進密林深山,影都找不到,大軍有力氣沒處出,舟車勞頓,反過來禍害老百姓。

大軍一走,匪徒又出來活動,老百姓一看,這土匪和官軍一個德行,還不如通匪,至少有希望保個身家老小安全。

面對這種局面,王陽明一方面頒佈了“

鄉約”,一方面推行“十家牌法”。

“鄉約”公示了鄉民平日言行舉止的規範。

鄉約特別標明,鄉民通匪,情非得已,只要痛改前非,一概不予追究,體現了王陽明愛民安撫之心,他始終認為,對待老百姓,必須是安撫愛民,不能隨便動用嚴酷的法律。

“十家牌法”則詳細的規定了人口,戶籍管理的一些細則。


上面逐層加碼,員工稀稀拉拉,開局兩個字:吃力 咋弄才能雄起?


凡置十家牌法,須先將各家門面小牌挨審的實,如人丁若干,必查某丁為某官吏,或生員,或當某差役,習某技藝,作某生理,或過某房出贅,或有某殘疾,及戶籍田糧等項,俱要逐一查審的實......

《王陽明全集》申諭十佳牌法

這個著名的十家牌法,大體意思就是鄉民每十家為一個小組,村子推舉保長,對村子內的小組進行管理。

各家必須把自家的實際情況,詳細的羅列到門口的小牌上,家裡有沒有當官,當差,外出,到何處去?幹什麼?何時歸還?有沒有房子出租?租給何人?作何營生?

保長及官差每天都要對小牌進行核對,十家之內,任何一家有什麼事,其他人家都要出動幫助,任何一家出了問題,組內就要承擔連帶責任。

鄉約和十家牌法的推行一舉杜絕了鄉民通匪的問題,為王陽明後來剿滅匪患奠定了群眾基礎。


上面逐層加碼,員工稀稀拉拉,開局兩個字:吃力 咋弄才能雄起?


鄭經理實際的做法,與王陽明的這些做法有很相通的地方:

1.改變團隊中層管理人員結構。

鄭經理很快下決心,把原先的3各班組改為4各,每個班組5個人,組織全員競聘,競聘出5位新的班組管理人員,新任的班組管理者全部是學歷較高的青年才俊,原先的班組長分散到各個新的團隊中去。

這就對照了王陽明在各村選舉保長和村民小組長。

2.改變目標計劃和績效考核辦法。

制定了團隊新的績效考核辦法,目標計劃任務先下發到各班組,要求各班組必須細化到個人。月度考核按照每個人完成情況進行考核,班組長除了個人承擔的指標外,還對整個班組的完成情況加權負責。

每個班組內,採取連帶考核,平均任務完不成指標的,哪怕是指標完的最好的,也要承擔連帶責任,增強班組內部的協作共贏意識。

這項辦法,很好的對應了王陽明的“十家牌法”。

3.加強團隊文化建設。

辦事處定期組織一些集體活動,增強整個團隊的凝聚力。定期讓指標完成好的員工上臺傳授經驗,激勵後進員工學習趕超,營造“比學趕幫超”的氛圍,激發團隊活力。

事實說明,考核制度要強化完善,關愛鄉民的“

鄉約”,作為軟實力,威力可能更為深遠強大。

4.真心關愛員工。

鄭經理親自逐個和競聘落選的原班組長誠懇談心交流,肯定他們過去的成績,解開了他們的思想疙瘩,使他們能繼續積極的融入新的班組,發揮自己長期以來積累的人脈優勢,為團隊業績貢獻新的力量。

同時,他要求自己和管理團隊成員,關心員工個人生活,對大家生活上遇到的問題,想方設法幫助解決,員工對團隊的向心力得到很大恢復。

經過這些措施,鄭經理領導的辦事處短短兩個月便發生了巨大變化,員工發揮各自的獨特能力,充分發揚了團隊的力量,業績一躍成為兄弟縣之間的前兩名,得到總部和分部的大力表彰。

鄭經理帶領團隊成員,對以往的做法進行及時的總結提煉,發現的問題及時跟進解決,他們的工作越來越出色,成為了一支精幹強悍的力量。


上面逐層加碼,員工稀稀拉拉,開局兩個字:吃力 咋弄才能雄起?

總結點評:

管理者新到一個地方和團隊,必須儘快的熟悉情況,找出存在的問題,仔細分析,弄清造成問題的原因。

問題和原因定位清楚後,管理者就要充分發揮個人以及管理團隊的頭腦風暴力量,積極建言獻策,制定出針對性的解決辦法。

祖先留下來的管理經驗,和現代的管理科學,有效結合起來,歷史經驗與現代文明良好的發酵,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

作者:無有心葉。500強企業運營總監,專注職場,關注心靈,分享職場故事,用文字傳遞溫度。歡迎點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