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人很快樂,那就是偷書的賊

這周讀了一本書《偷書賊》。

講的是二戰時期的故事,凡涉及歷史,都是我最關心的片段,何況是跟二戰和猶太人有關。

這本書是澳大利亞著名作家馬庫斯蘇薩克寫的,一個澳大利亞作家,把二戰時期德國民眾和猶太人生存危機寫得逼真,讓人絕望。

兩個字:好看。

故事大致是這樣的:一個9歲的女孩,本來要和弟弟一起被送往一戶寄養家庭,親眼目睹6歲的弟弟病死在火車上。埋葬弟弟的過程中,她撿到了一本《掘墓人手冊》,這是人生的第一本書。

在養父的指導下,她開始認字,並愛上了文字,開始走上了偷書這條路。

戰爭帶給人的是毀滅性的傷害。但是這位叫莉澤爾的小姑娘是幸運的:

她有一位善良的父親漢斯胡伯曼:

會彈手風琴,用刷油漆教她認字,在她做噩夢尿床的時候耐心清洗床單,然後兩人在地下室,藉著煤油燈的光亮,學著這本並不容易讀懂又冷酷的書;會告誡她:不論多害怕,一定要堅持讀書;

她有一位可愛的母親羅莎胡伯曼:

會做超級難喝的豌豆湯,還要逼著全喝完,一天叫個百八十遍“小母豬”、“老蠢豬”,在女孩第一次到新家的時候,怒斥圍觀的人:“混賬,你們看什麼看”;不善於表達的她雖然會拿著木湯勺敲人的腦袋,卻能在女兒第一次洗澡後給一個笨拙的擁抱;

她有一位知心的玩伴魯迪:

有一頭檸檬色頭髮的可愛男孩,雖然是納粹青年團的一員,但是有一顆正直的心。他會帶著她偷蘋果和土豆,也會在12月冰冷的河水中,脫下鞋襪為女孩撿回她最看重的書,甚至想索要一個甜甜的吻;

她有一個知心好友馬克斯:

有著深如沼澤的雙眼,和羽毛一樣的頭髮,為她親自做了一本書,還跟她交換噩夢,作為猶太人的他,作為德國人的她,兩個人之間沒有仇恨,全是愛。

書中的死神說:“人類真的是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有的時候,我在想,這句話是有道理的。戰爭面前,生存面前,他們總能展現出最真實的一面,看似矛盾,卻又合乎情理。


有一個人很快樂,那就是偷書的賊


有時候,面對荒誕的世界,你不得不低頭

漢斯胡伯曼是一位正直的德國人,在全國反猶浪潮達到巔峰的時候,大家都在歡呼:“希特勒萬歲”。同胞們都在幹嘛?在燒猶太人的書。

主人公莉澤爾看到那麼多書被付之一炬,生氣地說:“我討厭元首”。這位平時彈手風琴又熱愛生活的爸爸,反手就給了她一巴掌:“不能在大街上說這句話”。

於是滑稽的一幕出現了:兩個人高舉右手,緊握拳頭,抬高45度,對著天空面無表情地大聲說道:“希特勒萬歲”。偏偏路過的人還給予他們回應:“希特勒萬歲”。

他們沒想到,再過不了多久,這位正直的德國爸爸,會冒著全家人被處死的風險,收留一位猶太青年很長時間。

搭上全家人的性命,值得麼?值得,因為他要報恩。

當世界瘋狂的時候,自己保持不瘋狂已經是很難得了,人啊,有的時候就要和人性做鬥爭。

不被世界理解是常態,理解不來這個世界,也是常態。

畢竟,還有什麼比人性更復雜更純粹?沒有了。這個問題,連書裡的死神都搞不明白。


有一個人很快樂,那就是偷書的賊


有時候,面對痛苦的環境,你不得不面對

讓我印象很深的一個情節是,戰爭進入後期,盟軍開始空襲德國城市。

並沒有做錯什麼的德國老幼婦孺,只能躲在防空洞裡,聽著莉澤爾讀書,這能極大地緩解每個人的不安全感。

出了防空洞後,他們看到一家飛機掉落在樹林裡,飛機還在冒煙,面無血色的盟軍飛行員,死神正在一點點走向他。

一位小男孩魯迪,他走近再走近,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把手中的泰迪熊放在敵人的脖子旁邊,讓他枕著。

受傷的飛行員用英語說了句:“謝謝你”,然後就去了天堂。

這是誰的過錯?城市遭到空襲,人民無家可歸,吃了上頓沒下頓,可這不是飛行員的過錯。

他所在的祖國也正在遭受災難,他只是在完成軍人的使命。

魯迪沒有錯,飛行員沒有錯,泰迪熊更沒有錯,錯的是瘋了的元首。

可是他們什麼都不能做,沒有仇恨,只有無奈,出生在這樣的時代,只能是無奈,只能去面對。

後來,整條街上的人全部死於空襲的炸彈,除了莉澤爾。她的父母、朋友、鄰居,她認識的所有人,全都不在了。

再也見不到父親銀色的眼眸,也聽不到母親打鼾的呼吸,只能給死去的魯迪一個淺淺的吻,只有她自己,她又是孤單一人了。

死神拎著他們所有人的靈魂,像提著一個皮箱。

不想面對,也不能不面對。

這就是人類存在的世界,這就是人類成長的必經。


有一個人很快樂,那就是偷書的賊


有時候,面對自己的做法,不得不質疑


漢斯胡伯曼,那位剛正不阿的養父,是個很矛盾的人:

“水晶之夜”前夕,所有猶太人的商店被砸,牆壁被人惡意塗抹,這位油漆匠,免費幫猶太人刷牆,在所有人都避之唯恐不及的時候,他勇敢地站了出來。

下場是什麼?下場就是被拒絕入納粹黨。

你可能會想,不入就不入唄,可是你可曾想到,狂熱的小鎮居民會對他們一家恨之入骨,總有人在他們家門口吐唾沫,甚至原有的生意全部陷入停滯。

這個代價不算小,後面還有更大的。

一批猶太人在前往達豪集中營的路上,他給一位猶太老人一小塊麵包。猶太老人把頭伏在他的腿上感謝,可是他卻犯了大忌。

不得了了,挨鞭子不說,還陷入了深深的驚恐中,蓋世太保分分鐘會來索命,最後的他,還要被送上戰場。

明明是做了正確的事情,為什麼還要質疑呢?

所有人看著猶太人緩緩走過,沒有人施以援手,不可笑麼?

看著老人餓得踉蹌,看著老人在一步步走向集中營走向死亡,不難受麼?

主動幫了老人,卻在陷入極大的恐慌,擔心隨時會被抓走,不諷刺麼?


有一個人很快樂,那就是偷書的賊


你看,人類就是這樣,當你做了正確的事情,面對大家的強烈反對,你還是會動搖一下,這是代價和信仰的博弈。

要麼隨大流做個看客,要麼做自己接受質疑,我們總要選擇一個。

動盪不安的年代,水深火熱的時代,有愛情,有親情,有友情,也有仇恨,有傷害,有崩潰。

書裡的懸念足以讓你回味三百遍,衝突和矛盾讓你的心情像坐過山車一樣跌宕起伏。

然後“哇”的一聲吐出來:我去,原來那個時候的元首那麼噁心,給民眾帶來那麼大的傷害。

感慨一下:那個時候沒有禮物的他們,就連看到雲彩,都覺得是多餘的饋贈。

現代的我們還是很美好地活著,至少不用做偷書賊,可以滿足地看自己想看的所有書。

-end-

五塊錢,不爆文者,沒有好看的外表,只有自由的靈魂。微信公眾號:不講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