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齊長城經平陰、肥城、濟南、博山、沂水等地,如今怎麼樣了

齊長城始建於春秋時期,完成於戰國時期,歷時170多年築成,迄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是目前中國現存有準確遺蹟可考、保存狀況較好、年代最早的古代長城,被譽為“長城之父”。

山東齊長城經平陰、肥城、濟南、博山、沂水等地,如今怎麼樣了

齊長城的修建年代約為前685年-前645年之間,而秦長城修建於前461年-前409年,兩者相差約200年的時間。齊長城修建之初是為了防止楚國北上入侵,同時又為齊桓公稱霸中原提供了屏障。

在 中國 民間傳說中著名的“孟姜女哭長城”就是發生在齊長城身上。青石關南19公里處的望夫山,是因哭倒長城的孟姜女北眺夫婿而得名,為 萊蕪 十 大名 山之一。

齊長城建築在起伏連綿的泰沂山脈的山嶺、平谷之中,西起平陰,經肥城、濟南、萊蕪、博山、臨朐、沂水、安丘、莒縣、五蓮至膠州入海,全長達1200餘里。

齊長城由城牆、關隘、城堡兵營和烽火臺等構成的一個系統、完整的軍事防禦工程體系,城牆是齊長城的主體建築。其構築特點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險制塞,這是由當時的生產力水平所決定的。齊長城城牆的主要構築形式分為土築、石砌、土石混築和山險牆四類,每一類都獨具特點。石牆有的沿山脊砌築,多數建在山脊外側,外側看上去很陡險,便於禦敵,內側較平坦,便於守衛巡邏,如: 萊蕪 境內的齊長城。有的山脊外側懸崖峭壁即可險阻禦敵,更有以崇山峻嶺重疊無法攀越的天險,無須築城牆。而在易受侵犯的特別重要地段則修築兩道城牆,加以重點防禦。

時至今日,遺址大部分早已土崩瓦解,殘存的只有昔日長城的地基,有的遺址甚至被風雨沖刷成了溝壑,即使保存最完整的 萊蕪 境內城牆也是岌岌可危。

齊長城凝聚著二千五百年前我國勞動人民勤勞與智慧,也體現了春秋首霸和戰國七雄的東方泱泱大國的強盛雄風。

1987年齊長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齊長城西起黃河,東至黃海;東西蜿蜒千餘里,幾乎把整個山東南北分為兩半。經實地測量齊長城全長618893米,全1237.8華里。此軍事巨防,蜿蜒起伏在1518座山峰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