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百家-屍佼 《屍子》

“天地四方曰宇,往來古今曰宙”

這是中國人最早對於宇宙的定義,這兩句話中給了“宇宙”一個直觀的概念。

“宇”:天地四方即空間

“宙”:往來古今即時間

這句話簡單明晰的指出了宇宙即同時包含了時間與空間的概念。

這句話給了中國之後的相關理念的討論奠定了基石。

那麼這句話是誰說的,我們將時間回調2000多年前。

春秋戰國的時代。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自周朝進入東周這個時期,這個時期也就可以被稱作“春秋戰國”。

嚴格上來說呢,長達500多年的東周時期不是沒有想要中興的周天子,周平王之孫,周桓王他曾出兵干涉晉國國政,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卻大敗與鄭國,即“莊公小霸”。自此,周朝原本存於表面上的“天子威嚴”盡失。真正的開啟了諸侯爭霸的時代。

諸子百家-屍佼 《屍子》


在這個時代,最璀璨的不是赫赫有名的諸侯之戰,而是中華歷史上的首次思想的碰撞,各國為爭霸-大興-一統,都十分重視這種學說的碰撞,前有稷下學宮的創立,後有秦孝公的求賢令,無一不體現這個時代的思想輝煌。

在這裡要介紹的,並非大家所熟知的儒家,墨家,法家的先賢,而是活躍於戰國中後期,來自三晉大地的學者,屍佼。

屍佼,約生於周安王十二年(前390年) ,約卒於周顯王三十九年(前330年)。魏國曲沃(今山西省曲沃縣)人。亦有魯人,楚人之說。著有書《屍子》,據劉向《別錄》和班固《漢書•藝文志》中記載,《屍子》二十篇書,又六萬餘言。

綜合各個時期的史書記載,有《荀子書錄》、《曲沃縣志》、《後漢書》、《漢書•藝文志》等,屍佼的一生可大致分為三個時期;

儲備期。指屍佼入秦之前。這時期主要是屍佼接受三晉一帶各種思想,積累社會經驗並可能在魏國遊學,但由於特殊的歷史地理原因,在三晉地區他無法施展才能加上此時其他國家看重賢能的原因,屍佼決定出走三晉地區。 屍、商二人很可能就在此時建立了關係。

實踐期。此時商鞅受秦孝公重用,他從前360年到秦,執政選20年,屍佼為其“謀事畫計,立法理民”,提供重要決策意見,為秦國富強,統一六國,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立書期。秦孝公二十四年(前338年),秦惠文王處死商鞅,屍佼作為商鞅信任的老師,懼恐株連,便離開秦國政界,逃往了蜀地,在那裡生活了近10年,在此期間立書《屍子》,此後便生活直至去世。

但《屍子》一書,自唐後,在宋代便已經“只存二篇,合為一卷。”現如今所看到的的大多是一些軼本,即便如此,我們也能在這十之存一二的隻言片語中得到屍佼的一些思想和抱負。

諸子百家-屍佼 《屍子》


《屍子》一書涵蓋多家之長,通常被歸於雜家學派,其在《漢書•藝文志》被分到諸子百家的雜家一派,在《漢書•藝文志•諸子略•雜家》這一篇有記載。

文章開頭所說的“天地四方曰宇,往來古今曰宙”便是屍子對宇宙觀的獨到見解。

除此之外,在時間與空間的思考上,屍子也留下進一步的論述:

“荊者,非無東西也,而謂之南,其南者多也,”在此句中給了“荊地”在中國具體方位座標點,具有上下四方這一空間特徵。同時“其南者多也”,即南方之南又是無限的,指的是任何一個座標方位點所指的方位,既是有限的,又是無限的,它是有限與無限的統一。這是典型的永辯證的思維去看待空間這個概念,無疑是值得肯定的。

諸子百家-屍佼 《屍子》


“其生也存,其死也亡。” “草木無大小,必待春而後生。人待義而成。”等等。

屍佼的這些字句說明,時間是客觀事物的根本屬性。人、草木等一切有機體,它的產生,發展和消亡,都是通過時間的連續性呈現出來,都是在時間的連續性的運動過程,是一個有限與無限的統一。同時“人待義而成”,說明人不僅具有自然屬性,而且屬有社會屬性。

綜述而論,屍子認為世界萬物處於永恆變化之中,並且已經意識到這種變化是絕對、永恆而有規律的。有文“春,動也。是故鳥獸孕霊,草木華生,萬 物鹹遂” 、“夏,興也;南,任也。是故萬物莫不任興,蕃殖充 盈”、“秋,肅也,萬物莫不肅敬”一、“冬,終也;北,伏方也,: 是故萬物至冬皆伏”,這是對自然界季節變化規律以有比較詳盡的瞭解。

《屍子》(軼文)兼融諸家之學,是屍佼思想的特點。

他讚賞孔孟的仁義之說,但同時作了自己的解讀,他提出:“以財為仁,以力為義”之說,這並非孟子口中“仁義”之說。“財”與“力”的內涵,說明他所重視的是充分發揮人的能動性,力求發展社會生產,增加財富,這是他學習成長時所在的三晉思想文化的主體內容,但在孔孟思想中卻是少有的。

諸子百家-屍佼 《屍子》


讚賞墨子“罷不肖”之說,但更重視的是以實功的用賢使能,任人唯賢,“不以貴勢為儀”的原則。而這些內容是對墨子“尚賢”的補充和發展。

他說:“治天下之要在於正名,正名去偽。”正名則不虛。”他不同意以名正實的正名思想,主張名與實統一的正名原則,所以在這個意義上他認為“名,實也”。這些觀點與《墨辯》是一致的。但是他將名與實相統一的觀點,視為“治天下之要”,作為他進行社會變革的指導思想,貫徹了三晉文化學用一致的特點,而這一點在墨家思想也是缺乏的。

《屍子》中“從道必吉”的革新觀點是他的思想基礎。即認為事物發展有其自然規律,自然與社會都是沿著自己的規律向前發展。人必須順動,他認為順之則存,則發展;逆之則亡,則沒有前途。故而說:“舜雲,從道必吉,反道必兇,如影如響”。用於國家來說,關鍵就是用賢使能。

他認為選馬不能以白黑為儀,而要以足力為準;擇玉不能大小為儀,而要以美惡為準。“舉士不論才,而以貴勢為儀,則管仲、伊尹不為臣矣。”他反對任人唯貴勢,主張不拘一格,廣收人材,任人唯賢。

同時也包含了“重民”的觀點。屍佼認為民為邦本,他說:“天子忘民則滅,諸侯忘民則亡。”欲保王位,絕不能忘民。這種“保民為王”的政治理論,比屍佼晚出的孟子也作過重要的闡述。

諸子百家-屍佼 《屍子》


“民者,水也。”“百姓若流,夫民之可教者眾,故日猶水也”。“魚失水則死,水矢魚猶為水也。”等等都是在強調了民的重要性。

當我們回過頭看,在2000多年後的今天,從歷史的長河中看這些《屍子》所保留下來的隻言片語,不用的感慨;

在兩千多年前的神州大地上,他們踩著同一片土地,看著同一幕星空,盡情的抒發著心中的思想學說,這些智慧的結晶即使在如今也依然閃爍著獨一無二的光芒。

當我們靜下心來去觀看歷史中的先賢智慧時,在每每感嘆的同時,更要登高望遠,思索與進步是同在的,我們更應該去奮發向上。

謝謝大家!

《屍子》的宇宙大化論

《屍子》研究

《漢書·藝文志·諸子略·雜家》

《荀子書錄》

以及百科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