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1. 客戶和設計團隊對這棟超高大樓有著怎樣的寄託? 請談談項目從計劃到落成的背後故事。



如我們合夥人Gregg Pasquarelli在去年年底項目封頂是的致辭: “西57街111號是座有著非凡比例的,被譽為世界上最苗條的大樓。它規模宏偉,1428英尺(435米)的身軀優雅地站在珍貴歷史保護建築施坦威大樓一旁,與其完美的融合,體現著項目本身對紐約歷史與文脈傳承的尊重。這個項目帶給我們團隊前所未有的挑戰,將我們過去對摩天大樓或紐約市開發項目的先入為主的觀念打破。作為紐約本土建築事務所,我們非常自豪能為紐約又添加了一個全新的地標建築”。111號, 是我們與JDS結合先前建立的合作伙伴關係下,運用當下先進的建築技術,結合城市最新發展的政策,攜手實現了這一讓人驚歎的項目。項目的設計,融資,建設共歷經6年,我們始終保持最高水準的團隊合作,共同締造了這一建築奇蹟。當項目最終完成的那一天,我們回首看去,會為這個宏偉的建築夢的實現而欣慰。整個項目的設計不僅來自團隊,也來自客戶,更來自這個城市獨特的文化氣氛。項目的設計與開發,就像在一個熔爐,當每個個體無與倫比的智慧和力量匯聚在一起時,新事物就自然的誕生了。JDS的首席執行官及創始人Michael Stern去年對我們團隊說過:“沒有人會相信這個樓是真實的,就算它真的被蓋出來的那一天”,得到客戶這樣的讚許,就是對我們建築事務所或整個團隊的最大嘉獎。項目本身也成為了新的建築設計典範,讓大家重新正視建築的真諦,任何一個成功的項目都應與項目所在地各個方面緊密的融合在一起。(下文西57街111號將簡稱為“111號”。)


▼111號於2019年11月正式封頂坐落在中央公園中軸線上,擁有非凡比例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2. 這棟如此“細長”的超高層建築會對周圍環境和其他建築產生怎樣的影響?項目從規劃到實施都面對了哪些挑戰?

在紐約這個繁雜的大都市中,項目本身能夠坐落在中央公園附近,特別是位於中央公園中軸線的正南端,對於客戶和建築設計師來說都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但是由於項目緊鄰施坦威大樓這一歷史保護建築,因此,新的超高塔樓不論在設計及施工都面臨了極大的挑戰。


▼左圖:歷史保護建築施坦威大樓(1925年建成)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首先是建築的體量。項目初期,設計團隊如果本著最大化的利用率來進行整體的設計,塔樓的體量將更寬,以獲得更多的開發利用面積。但是考慮到施坦威大樓臨街的視覺,以及超高塔樓的陰影投射到中央公園的影響,設計師將新樓體立面從臨街向後推移,同時最大化地使建築體量細長,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這樣的樓體尺度處理也最大化地保留了項目南端居民和遊客對中央公園的視野,特別是從帝國大廈和洛克菲勒大廈樓頂的觀景平臺,顯示出對這些老牌地標建築的敬意。同時,111號的設計將樓的寬高比提高至以前建築領域不可能達到的水平。但如公司的合夥人Dana Getman所說: “我們並不是去創造一個新的屬於紐約的建築類別,這個項目本身只是對紐約經典時代下的摩天大樓的一個迴歸。這也正是這一項目出彩之處”。 “戰前建築,在空調還沒有被研發時,為了能讓室內能有更好的光線和空氣,建築的體量往往都很窄。而111號作為一個住宅項目,因此光線和空氣又一次成為設計中需重點解決的問題,使我們有機會去回顧歷史經典建築,並去了解這些建築的特殊之處進而運用到我們的項目中。”


▼超高建築是源於歷史經典建築體量上的革命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其次,建築超高的外立面設計也很有特色,當行人走在57大道上時會發現,111號的東,西立面的建築選材使其與施坦威大樓以及周圍建築完美融合,營造出十分和諧的街景。仿若看到建築材料的歷史延伸,初始設計時立面材料即選定以赤陶為主,這一極具紐約特色的材料(問題4,7會做更多介紹),的確很好地繼承了紐約建築設計的傳統。


▼左圖:經典材料的垂直延伸右圖:高塔部分的後退保留了人們對歷史保護建築視線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而項目南,北兩面則以玻璃及銅合金為主,旨在保留公寓內部對南北兩個方向的視野及光線。細長的樓體使得111號必須要運用大量的鋼筋混凝土剪力牆來保證結構穩定性,利用建築的東,西兩面與周邊建築共享的地段線(lot line), 正好安排大面積剪力牆。在保持建築結構性的前提下,設計了細長分佈的玻璃窗,為公寓內的衛生間或衣櫥提供了良好的視野及光線。


▼分析圖: 剪力牆以及其他結構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項目的結構以及房間佈局以保留南北主要景觀以及光線為主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項目北面的中央公園成為了公寓起居室的自然“背景牆”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而南面臥室則讓人們可以與城市重新連接在一起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3. 大樓的獨特之處體現在哪裡?How could 111 West 57 St stand out from the high-rise clusters in New York and even in the world?

現在的建築,尤其是摩天大樓和超高大樓,千篇一律的玻璃“盒子”彷彿成了唯一的設計準則。建築已經逐漸脫離了項目所在地獨特的人文及地理環境,就像我們的合夥人Chris Sharples曾說過,“111號最核心的設計概念就是如何真正設計一個紐約獨有的建築?我們並不想設計一個可以被安放到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的建築”,進而成為“世界建築”中的一員。隨意一瞥可能不會覺得它們很突兀,但仔細品味就會感覺不接“地氣”,缺失了獨一無二的歸屬感以及和項目所在地的連接。


▼111號超高的獨特設計,完美的與周為傳統建築融合在一起111號,作為紐約建築新篇章中的第一批超高建築之一,獨特的地理位置已經使其成為最矚目的新地標。眾所周知,紐約最傳統地標建築中,如:新哥特風格的伍爾沃思大樓 (Woolworth Building, SHoP建築事務所所在地)、裝飾藝術風格的帝國大廈、克萊斯勒大廈,都運用了赤陶和金屬材料作為項目外立面的主要建築材料,使這些材料演變為紐約建築最傳統的材料。但隨著新型建築材料的開發與完善,傳統的材料逐漸被玻璃鋁合金立面材料所取代,使得當下的大樓顯得千篇一律。


▼與右圖的伍爾沃思大樓的傳統赤陶相比,111號的赤陶在新時代創新下使其重獲新生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111號在概念設計階段,團隊就確定要重新賦予具有紐約特點的傳統材料一個煥發新生的機會,在新時代科技的幫助下,重新讓人們認識傳統建築材料的獨特魅力,以向“黃金一代”地標建築致敬。Chris Sharples在最近的採訪中說到:“如果要創新,我們必須要回看那些傳統的赤陶和金屬材料,去吸收它們的基因並且移植到我們的立面設計上”。同時,設計團隊也希望111號在建築的時間軸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進而重新定義當代建築師應有的社會人文責任。在外立面開始安裝之前,人們對施工中的項目十分好奇與疑惑,不知道為什麼這個建築的東西兩面牆沒有像其他高樓那樣的大面積鋁合金幕牆。但隨著項目外立面板的安裝,人們的疑惑逐漸消散併產生了濃烈的興趣。特別是對於紐約市民來說,彷彿看到了兒時熟悉的建築,進而產生了莫名的親切感。當建築在2019年底封頂時,111號已經成為了很多人心中最喜歡的建築之一。感謝SHoP和JDS敢於挑戰建築極限的精神,為紐約的天際線新增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正是這種追求卓越永恆的精神,使我們團隊在當下的建築設計屆脫穎而出。


▼左圖:從施坦威的樓臺向上望時,可以看到新老建築間相似建築元素鏈接右圖:在111項目以致敬經典地標設計的契機下,使得人們可以看到施坦威和111號新老赤陶在同一時代下的對話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紐約市民熟悉的材料組合就因111號,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4. 建築擁有羽毛般的形態,這樣設計的目的是什麼?

紐約的城市規劃設計規範早在1916年開始,跟同級別的其他大都市對比,就已經凸顯出它對城市整體規劃的深遠積極的影響。在這片鋼筋混凝土叢林中,作為最重要的中高層建築設計準則,天空曝光的平面被強制性的要求樓梯沿豎向高度進行階梯式的退縮。以最大程度地保證了陽光照射到街道的時間以及行人或居民對天空的視野,同時也減少行人和車輛在高樓林立的城市中穿梭時的壓迫感。因此紐約大部分的高樓設計都有這樣的階梯式的退縮。


▼分析圖: 強制退縮與羽毛般的退縮的不同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111號則採取了獨特的羽毛形態的退縮。對比普通的強制退縮,這一處理使得超高建築的巨大體量被軟化,讓樓體造型更圓滑、更有延續性和伸展性。每一個羽毛般的建築退縮都由赤陶板塊和彎曲的金屬構建,減少了建築退縮時產生的間隔,使建築的南外立面彷彿逐漸向上攀升一般。運用這種精妙的連接,使得建築稜角被細化,讓人們更加親近去適應111號獨特的體量。


▼左圖近看的退縮處細節構造, 以及右圖遠看整體間的協調性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羽毛般的建築退縮由赤陶板塊和彎曲的金屬構建,減少了建築退縮時產生的間隔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5. 請詳細介紹一下立面的材料選擇以及設計中所面臨的挑戰。

作為目前全世界最細的樓 (1:24的寬高比),除了堅固的地基外,結構上需要大量應用高強度的鋼筋混凝土剪力牆和質量阻尼器來提供所必須的穩定性。前文提到的,建築的東,西兩面佈置了大面積剪力牆以及細長分佈的玻璃窗,由於大面積的實體牆結構使得我們需要選用一種材料來進行大面積的覆蓋。秉著選用最具有紐約特色的建築材料,赤陶自然而然的成為了最佳的選擇。


▼為了避免赤陶外觀的單一性,設計團隊又通過參數化設計,使其東,西立面呈現出大的紋路設計,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不同於傳統的赤陶一塊塊的用水泥鑲嵌在外牆上的安裝方式,111號的赤陶以多個單體為組固定在垂直的鋁合金模組上 ,進而懸掛在剪力牆外,在方便了安裝的同時也起到了Rainscreen的作用。同時3D的鏤空擠壓赤陶,也增加了項目整體的設計美感。項目共有約4.3萬塊單獨的赤陶單體,23種不同的立體造型組合。同時,為了避免赤陶外觀的單一性,設計團隊又通過參數化設計,使其東,西立面呈現出大的紋路設計。赤陶本身也按參數設計順序的變化塊進行建模,擠壓,上釉,然後堆疊成一個複雜的圖案,就像一個輕微的湖面的波紋,總體上既新穎又熟悉。在立面上交錯使用這些元素會產生一種獨特的莫爾條紋,在不同的燈光或不同的角度進行觀看時,它會發生巨大的光影及3D視覺感官的變化。莫爾條紋的立面變化也與羽毛般的建築退縮相呼應,從項目的南端向著北端成水波紋狀徐徐上升,延伸到超高的建築頂端。每層樓由22-28個(隨高度遞減)赤陶垂直模組構成,而每個垂直模組又由7組不同造型的赤陶垂直疊加,使垂直模組的高度與項目層高相同。這樣的設計方式簡化了外立面幕牆的生產及安裝過程,工人們可以更高效率地完成,縮短了項目施工時長。維護方面,在項目的最高處,配有大樓維護裝置來提供玻璃,赤陶的清洗及維護。

▼23個不同的立體造型組合(左), 以及不同造型在外立面上營造出的別樣的美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示意圖: 平面圖上23個不同造型組合在一起,Diagram: 23 unique profiles in plan view ©SHoP Architects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赤陶進步細節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6.如何平衡簡潔的建築形體與裝飾性?

如前所述,111號東, 西兩面牆上裝飾了23個獨特的赤陶垂直模組,遠遠看去猶如光影的變換。而在玻璃上添加的銅合金構件,與赤陶垂直模組互相錯開,卻是隻有從近處才能觀察到的細節裝飾。這兩種組合,重新將裝飾藝術風格帶回到人們的視野。合夥人們曾說過,在設計階段,團隊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尋找不同材料間的平衡,使整個超高建築不過於生硬。不論是3D的赤陶垂直模組還是青銅構建,彎曲的弧度猶如曾經迴響在施坦威大樓鋼琴曲中的音符,細膩地將 “生硬的”建築材料連接在一起。


▼如不斷重複變化的音符一般,所有不斷疊加的赤陶板塊和銅合金構件共同完成了這一個建築的樂曲,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同時,各種材料的用量及分佈也很講究, 它們不爭不搶,和諧地融為一體,也是設計中反覆考量的結果。當時SHoP與JDS共同決定選用沒有防氧化的銅合金,呈現自然銅質,讓它隨著時間跟著建築一起變老,從金銅色慢慢變成最終的綠銅色,承載著建築特殊的歷史。這是以玻璃為主的“世界建築”所或缺的。


▼剛剛裝上銅合金構件(左圖)與已經開始老化的銅合金構件的對比.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新老地標在夕陽下交相呼應The new &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7. 施工過程需要客服哪些困難?項目在工程技術上面臨著怎樣的挑戰?

由於項目地處紐約最繁華的街段,施工中項目材料的運送、儲藏以及安裝都面臨了很多挑戰。但是,JDS施工團隊憑藉著縝密的安排和高效的運籌使得項目的進展十分順利,項目工地管理得僅僅有條。現場施工只能在大約17×24米(56×80英尺)的場地上進行,為此JDS團隊需要精細地安排不同承包商施工或運送材料的時間,僅這一項能在紐約繁華的區域實現就是很難的事情了。

項目東西幕牆的安裝也是極其困難的。由於東西牆體主要是混凝土剪力牆,不同於一般幕牆的立柱式開放結構,所有的幕牆板只能從南北兩側移出,之後用項目特有的幕牆懸掛系統將幕牆板懸空移動到最終所在地,再由工人在剪力牆體外實施安裝。整個過程都需要高精度地配合,才能最大化地減少安裝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在項目塔頂處,有800噸的質量阻尼器。僅零部件的運送,就用了16-20批大貨車運到工地,再由起重機分58批垂直運送到88層, 369米(1211英尺)的高空。同時施工場地非常狹窄侷促,增加了安裝的難度。為此項目團隊在承包商的工廠進行了一次安裝預演,使得最終安裝順利完成。

▼左圖:施工人員在將立面板塊從北部移出樓體右圖:項目獨有的雙層安裝懸掛裝置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塔頂的鋼結構的安裝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8. 請介紹一下主樓體功能空間的分佈。

項目總共有91層,外加樓頂的鋼塔(57米高), 3個透風層分別安排在項目的51, 71和86層, 以均勻地減小超高樓體的風荷載。同時項目還設計了一個重達800噸、3層樓高的調諧質量阻尼器,它坐落在項目的88層,以減小由風導致的建築的振動。另外在項目的最高處,還配有大樓維護裝置來提供玻璃清洗或項目建築配件的更換工作。

▼111號超高頂部分解示意圖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項目內住宅部分分為平層與複式公寓兩種,在1樓及10樓配有公共服務設施,比如泳池,桑拿房,健身房,酒吧,廚房,及戶外樓臺。在地下1到4樓設置有商業及零售樓層, 而相鄰57街一樓的商業樓層,同時配備了一個有7層樓高的中庭。機械室則分散在整個項目中,主要集中在地下2樓,2, 9, 10, 18,19,20,40,41,63,64,以及84,85樓。同時項目也為業主提供了施坦威樓體內的落客區域以方便業主的出行及生活。


▼高塔部分典型戶型平面圖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111號的落客區域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111號的室內泳池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左圖:111號58街的入口,右圖:位於10樓的住戶樓臺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位於10樓的住戶樓臺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9.作為項目的AOR,如何與JDS保持默契合作?與傳統的客戶-設計師關係有何不同?

111號是SHoP與JDS的第二個合作的項目(美國銅大廈為第一個項目,2017年完工),雙方在此前的合作中已經培養了出色的團隊合作精神。能夠建立這樣緊密的關係得益於SHoP建築事務所長期以來追求的設計理論密不可分。從1996年成立初期以來,SHoP就塑造了一個非常規的設計理念。公司設計理念的核心是敢於質疑和挑戰公認的建築實踐模式,並有勇氣在必要時超越傳統建築師的職責並進行相應的擴展。這種開放式的思考模式使我們能夠有效地解決設計中的各種問題:從新穎的項目功能設計概念,到下一代的製造和項目交付方式,再到極致的空間設計恰如其分的滿足所需的功能。多年前,我們已經證明了我們是可以在現實世界的種種限制下,塑造出具有啟發性的建築作品。


▼美國銅大廈 – SHoP事務建築所與JDS房地產開發公司第一個合作的項目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回顧SHoP建築事務所一些經典項目, 如Dunescape,Mitchell Park,Porter House以及後來的巴克萊競技中心,不論項目尺度的大小,還是複雜的程度,公司都成功的完成了這些里程碑式的建築項目。我們一直都在推進建築施工的技術:在我們各個項目的操縱中,我們運用了大量的“零件套件”式的施工圖紙 (例如 Dunescape和 Porter House),皆在生成一套獨特的項目交付方式,而避免了傳統的建築“藍圖”。努力去消除想象力與實現項目之間不必要的障礙,進而簡化創建一流建築的過程。

另一方面,在巴克萊競技中心項目中,隨著建築技術的先進發展,我們還一直不斷的在開發不同的建模流程,來彙集所有需要的建築信息使設計和交付流程更精簡流暢。種種這些都消除對常規圖紙的依賴性,使我們的設計師可以最大程度的去契合項目設計中運用的自動化生產的零部件。在保證最高設計水準的同時,SHoP追求高效易懂的施工圖紙(或3D模型)交付,讓客戶和建築承包公司能夠輕易地理解並掌控施工過程中的每一個關鍵步驟。正是由於秉承這種設計理念,SHoP的建築施工圖紙總是會比其他公司的更加細化,從而減少了施工中由於信息不足而產生的RFI數量。高質量的施工圖紙交付也使總承包公司更有信心競標,為客戶節約了大量的與建造相關的經費。


▼為MOMA PS1 2000年設計的沙丘,運用非傳統的零件套件圖紙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2012年完工的巴克萊體育競技中心運用了3D模型交付,並且自行研發了智能APP來進行對立面鋼材生產,加工到運輸的追蹤。同時APP中還包含相應編號鋼板的施工圖紙,以及APP中的模型也在實時更新的安裝進度,供客戶團隊更方便的追蹤項目。

同時,如果與傳統的建築實踐方法相比,我們的事務所也在不斷尋找其他項目內潛在合作機會,以便建築師(或事務所)可以承擔更多的項目責任(或風險),使我們可以更緊密與我們的客戶合作。通過對Porter House項目的投資使得事務所和我們的客戶達成共贏的狀態,設計回報與項目最終的收益直接掛鉤。進而雙方團隊在加深了信任的同時,讓設計方案可以變得更加大膽,所有與設計關聯的決策也可以更加流暢,多產。這次項目的經歷啟發了我們在其他項目中去重複運用共同投資模式,這樣的合作不僅可以最大化的保護我們的設計方案,並可以確保客戶形成最緊密的合作伙伴以及保證了他們在項目中的投資回報率,對於這樣的項目何樂而不為。每個里程碑式項目成功後的故事,我們深信可以讓人門對於SHoP的設計理念所信服,並且它們對紐約甚至美國建築,地產行業產生了深度的影響,也常被人們津津樂道的談起。


▼2003年完工的Porter House此項目是SHoP首次以建築師和項目甲方投資合夥人的身份參與項目。Diagram展示了傳統建築師從業方式Porter House中SHoP事務所的不同。蝴蝶代表建築師,可以看出右圖中,SHoP在縱向上承擔了更多的責任,也使得在橫向軸上,獲得了更多的項目回報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作為SHoP建築事務所最緊密的客戶之一,JDS是頂級房地產開發商中少有的能夠自行承擔開發項目建造的公司。對比傳統建築項目的3方(客戶,建築師,承包商)關係,JDS與SHoP的合作更加緊密,形成的項目團隊能更有效地解決項目生命週期中會出現的問題。客戶一般更喜歡與像SHoP這樣不僅具有天馬行空設計能力,並且可以讓施工過程十分順暢的建築公司進行合作。同時,JDS及SHoP建築團隊內每一位成員都以超高的項目設計標準和獨特性以及各個細節所展現出的永恆品質為傲。


▼9 Dekalb Ave – SHoP事務建築所與JDS房地產開發公司另一個施工中的超高項目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10. 作為事務所第一個封頂的超高建築,請介紹一下該項目的團隊構成。

負責項目的直接合夥人分別是Gregg Pasquarelli, Chris Sharples 以及 Dana Getman (近期被提升為事務所合夥人)。項目設計階段在2013年秋季完成,施工開始於2014年初。我在2016年秋季從密西根大學研究生畢業後即加入了SHoP建築事務所,隨即正式參與到這個項目中。當時項目地基已經做好,正進行施坦威大樓內飾的拆除工作,同時主塔樓的鋼筋混凝土剪力牆已澆築至10樓左右。除了合夥人之外,在項目建設管理階段,我們核心現場建築師團隊僅保持2-3人。隨著項目接近尾聲,目前團隊只有項目經理Scot Teti和我。由於項目時間跨度大,現場建築師處理的工作與項目歷史息息相關,使得我們肩負著重大的責任。同時,也正是由於這樣的精幹的小規模團隊分配,也讓我們與客戶之間溝通更方便與快捷。

整個項目中,建築團隊僅超強結構(superstructure)上就檢閱了高達上千張施工圖紙。檢閱圖紙的週期通常很緊,團隊又要同時來檢查承包商發過來相應樓層的機械系統,外立面構造圖紙,以及各種各樣相關的圖紙,使得工作量及難度變得非常大。與此同時,建築師的工作又相當於半個承包商,要確保不同團隊部門的檢閱都近乎完美,最終將設計圖紙發回個承包商,這個過程中又設計了大量反覆的與其他團隊的溝通。如果想最好的完成所有的工作,每個人都必須要有極強的溝通協作能力,以及能夠快速的制定出工作優先等級並且十分高效的完成自己以及團隊的工作量, 通常概括為軟技能。合夥人以及項目經理十分信任團隊中的每一個人所做的每一個關於項目決定,這種信任在其他的建築事務所內是很難在短時間獲得的,使得原本繁重的工作變得更有意義,也給年輕的建築設計師更好的成長,學習,進步的空間。

除了建築設計團隊外,共同參與我們項目的團隊還包括:Studio Sofield (室內設計事務所),WSP(結構設計事務所),JBB(機械設計事務所),L’Observator(燈光設計事務所),Buro Happo (外立面設計顧問)以及JHPA (保護建築及維護顧問)等等,每個公司都是以最高效緊湊的人員團隊協助我們這個項目,對於我們整個項目的大團隊來說,大家更像是一個大家庭一般,給與彼此最專業的支持及信任。就像Michael說的那樣:“這個項目的材料,強度以及獨特的比例充分展現了JDS與SHoP之間的親密無間的團隊合作。我們突破了建築和製造的界限,並在新舊並存的複雜性中找到了最佳的切入點”。


▼效果圖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11. 能參與到這個項目中,有什麼特殊感受可以跟谷德的讀者分享?

在過去的三年裡,在111號項目中的工作對我來說像是一次奇妙的旅行。非常幸運能夠在2016年研究生畢業後加入到SHoP建築事務所,並直接參與到公司第一個超高項目中。還記得在來公司前的面試中,由於先前在其他公司實習和工作時參與了大量的前期及中後期項目,就在與合夥人的面試中特意提到希望能夠有機會參與到正在施工中的項目中,讓自己可以更多的瞭解項目從圖紙變成最終建築的過程,並學會如何妥善的處理及應對施工中會涉及到的不同問題。還記得第一天報道時當我的項目主管說我會與她一起參與111號項目時,激動之餘不免有些忐忑。激動是因為能在剛畢業就能參與到可能一生只會經歷一次的項目中,而忐忑則因為那個時候的我就連RFI和Submittal是什麼都不知道。但想到即將要面對所有全新的挑戰時,又讓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動力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個項目中。一直都很感激公司合夥人和項目主管在這過去的三年裡給予我的信任,支持以及耐心的培養。像之前提到的,由於項目團隊人數之少,使得團隊間更像家人一樣,成為彼此身後最強力的後盾。

我想作為留學生,語言及文化背景的不同有時會在學習和工作中存在一些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學校的教育時常對於我來說,有如溫床般保護著學生對建築的追求,引導設計上的不斷完善,但卻缺少了讓為學生能夠更好的與現實建築行業的銜接。這些並不是可以通過每個學期的中期與末期的presentation可以簡單的掌握的。而在建築設計公司工作時,特別是對於後期項目以及施工中的項目時,在具備優良設計能力的同時,對於施工細節及施工圖深層次的瞭解,以及能夠高效與人溝通並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當初也覺得是時候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去學習如何與不同的人能夠更好的去溝通,合力解決所有問題。像中國的老話一樣,見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這一點對於能更高效的去完成建築項目內不同的工作真的很重要,因為在施工中,每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或決定,通常會需要很多不同的部門通力合作。而做為現場建築師,你需要調節不同部門對於特定問題的不同意見以及有效的推進施工團隊決策的走向。

如果說有什麼希望分享給谷德的讀者,以及即將畢業的學生或是和我一樣在建築公司摸索中的年輕人來說,適當的去參與不同的項目環節,去和項目內不同的參與者去打交道, 可以讓你能更全面的對建築項目中所有的環節有一個更為透徹的認知,進而瞭解如何做出最為正確的決策。可能對於一些人來說可能覺得施工階段是一個缺少設計的時段,但在施工中項目都會涉及到很多需要重新設計的重要環節,而這些時刻都是需要建築團隊以最快的速度作出設計決定和遞交更新的圖紙。對比起項目前期或中期有足夠的時間讓你靜下心來思索提出不同的方案來進行選擇,施工中有時需要你在與客戶的會議中,在極短的時間內給予最專業的反饋。而這是也對客戶展示你或你們公司設計能力的重要體現之一,讓項目的合作伙伴對項目的進展更有信心。當你知道你在會議中為客戶提供的解決方案同樣也會是公司合夥人最為滿意的決策時,那一刻的滿足感是無法言表的!


▼項目外觀,俯瞰城市景觀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世界上最苗條的超高層大樓的建成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