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父母如何面对会说“不”的孩子?不会说“不”是病态的

年轻父母如何面对会说“不”的孩子?不会说“不”是病态的

年轻父母如何面对会说“不”的孩子?不会说“不”是病态的

因为懵懂就可以随时说"不"吗?

说"不"是一每个人的一种权利。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在成年人的世界,说不,应该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

事实并非如此,举两个例子,在职场里面对上司布置的压榨式的任务,和在面对婆媳交战里那些不得不低头的要求,单说这两点,想必成人也不能用一种"说不干就不干"的态度去处理。

因为成年人的世界,更多的是一种维系,不想回到零点,就必须咬牙坚持。

这个时候,成年人就不能随意说不。

那么,孩子呢?

年轻父母如何面对会说“不”的孩子?不会说“不”是病态的

在成年人眼里孩子大多属于懵懂,那么,真的可以因懵懂,而随时说"不"吗?

在我所教的学生里,总能看见有那么一两个学生是过于安静的。

这种安静不是性格上的文静,更多的是他们习惯把自己放在安静的角落,不过分曝光自己,以此来守护自己。

他们往往,成绩优异,能歌善舞,交友广泛,很多老师和家长对这类孩子就特别喜欢,将"懂事"的标签稳稳贴在他们身上。

但如果发生了错误,比如在球场上因自身原因不小心失去了一个进球机会,还没有等到别人开口,他自己就先慌了,开始不停道歉,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也生怕别人因此内疚。

对于这样类型的孩子,他们内心是无力的,更多时候他们在遇到麻烦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找别人帮忙,而是生怕麻烦到别人。

遇到这样的孩子,我内心是心疼多一点,而生不出那种"别人家孩子"的骄傲。

在我看来,孩子不敢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不敢随意去麻烦别人,逐渐演变成后来迎合别人的想法来做自己,是一种病态。

年轻父母如何面对会说“不”的孩子?不会说“不”是病态的

当"好"成为一种枷锁

现在大多数家长都会让孩子很忙碌,周末和节假日生怕浪费一点时间,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在他们的观念里,懂的多一点毕竟是好,因为优秀的人在未来的社会模式里选择权在孩子手上。

其实,大人的好,对孩子来说是另外一种枷锁。

可事实并非如此。

年轻父母如何面对会说“不”的孩子?不会说“不”是病态的

学期初,我在学校门口看到刚买菜回来的思思奶奶,便和她打招呼:"思思请了这么久的假感冒好一点了吗?"

没想到奶奶脸上露出了难过的表情:"思思她爸妈打算让孩子休学。"

"啊?芊芊怎么了?"我吃惊地问。

"唉,也不知怎么,突然不爱说话了,不是发呆就是哭,去医院检查说是抑郁症……唉,真不明白,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就得了抑郁症呢……"

说实话,我并没有觉得非常意外。思思的父母都很优秀,所以对孩子的期望值也很高,思思也确实没让他们失望,在外面谈起女儿,他们总是骄傲的说孩子"特别懂事、特别好带"。所以,大家都很羡慕他们,有这样一个乖巧懂事、人见人爱的孩子。

但是,思思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觉得她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明明自己做得很好,却总是要看看别人的脸色,尤其是妈妈,只要流露出一点点的不悦,她马上就默不作声,乖乖听从妈妈的指令。

有一次看到思思妈妈来接她,孩子走出教室妈妈就不停打电话,看见思思没跟上脚步,回头就对思思大声说:"快点跟上,不然一会就赶不上你的舞蹈课。"

可是我分明看到思思两眼含泪为难的样子,其实在上学的时候老师就发现了,思思的脚上和膝盖因为联系舞蹈的关系已有了大片淤青,因此上户外课老师建议她在班上休息,多少次我都发现她眼巴巴站在教室门口看着其他小朋友玩乐时渴望的表情。

老师也不止一次对她妈妈提议过,或许应该要再适当减轻一些课程,但妈妈说:"别人家的孩子都跳的特别好,我不想以后思思落下太多。"

我想,这么小的一个孩子就已经学会压抑自己的想法,也许也是一件好事,总比抑郁到了最厉害的时候,露出更多让人心痛的状态来得及时。

年轻父母如何面对会说“不”的孩子?不会说“不”是病态的

给予孩子选择权

其实,很多大人都会觉得孩子还小,不能做出正确选择,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什么是对自己好的,所以,在选择权上父母占了上风。

可是父母忘记了孩子再小,也有最直观的感触,在舞蹈班上每天的拉伸很疼,说一次,父母就会告诉她们这是为她们自己好,是对将来有好处的。

将来对于孩子是一个很遥远的词汇,或者真的有帮助,可她们不知道怎么个好法,而父母并不会详细告知。反而在孩子因疼痛哭泣的时候,会因为孩子在期间各种不配合负面情绪高涨,逐渐变成"为了你好"来绑架孩子,让她们必须按照父母的理想状态去做事。

年轻父母如何面对会说“不”的孩子?不会说“不”是病态的

可是,孩子自出生,脱离母体,就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人格,并不是说因为孩子年纪小做不了抉择,就否定了她们的想法。

为什么当今社会会有那么多的妈宝,好似长大了也离不开母亲,有了交际圈也十分依赖母亲给的建议。

其实是因为自小,妈妈太过于独断去给孩子抉择了。小孩子也许在大人眼里很多事情都很稚嫩,可是那是小孩子的世界,他们能想到的就是那些,大人不能以俯视的姿态去看待那些稚嫩的不够全面。

恰恰因为这些不够全面,才能一点一滴造就完善孩子的独立人格。

如果父母自小就对孩子说,这件事情该这样做,那件事情该那样做。那么,渐渐的,孩子会在成长的环境中失去自我单独的思考能力,日后让孩子心里产生了一种反正我的爸爸妈妈会告诉我怎么做。

可是父母有没有想过,这个世界的变迁如此快,总有父母伸手也够不到的地方,那个时候孩子陷入困境该怎么办?

是哭泣,还是站在原地想:"我的妈妈没有告诉我这样该怎么做啊。"

我想后者会多一点。所以,父母说适当放手,不要一味强横,试试倾听孩子的需求是什么,这比毫无头绪一味强加各种"为你好"强得多。

当一个孩子自小在严厉家庭氛围中成长,很少接受到赞美,他们做任何事情前都会想"我会不会做的不够好",而在做完事情后又变成了"我怎样做父母才会说好"。

这并非孩子想的太多,而是父母总是在他们有了自己想法和实施当中,站在了高处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

时间一长,孩子会越来越不敢表达内心真正的想法,实际上是害怕,害怕来自父母的失望,内心会越来越怯懦和自卑,从而导致成人之后,这种想法根深蒂固,做事畏缩,生怕做错一件事就会遭受周遭的嘲讽和批评。

年轻父母如何面对会说“不”的孩子?不会说“不”是病态的

现如今,我们总会看到,有一些一直在寻找,寻找别人的任何,寻找别人的赞美,好像做每一件事就是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心里的大石头才会落地。

其实,他们在寻找的,是童年里一直没有得到的,一种缺失,而在寻找的途中,这样的人就会不知不觉变成不停去讨好别人。

所以,孩子,我宁愿你早早对你的父母说"不",要让孩子自己心里清楚"听话"不是以无底线地委屈自己为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