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援鄂隊員左凱:我是個“兩棲”醫生

湖北記憶| 濱州援鄂隊員左凱:我是個“兩棲”醫生

左凱

濱州市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員

我沒想到馳援湖北會接手院感工作,被稱為兩棲醫生,更沒想到,這個稱呼在網上火了,還被記者就這個話題多次採訪。更沒想到的是我兼職的院感工作做出了大成績,成了山東樣本,上了央視。

湖北记忆| 滨州援鄂队员左凯:我是个“两栖”医生

在黃岡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左凱接受央視採訪

是的,我是兩棲醫生,又不僅僅是兩棲醫生。

我們參加山東首批援湖北醫療隊,大年初一出發,初二凌晨到達黃岡。身為副大隊長、普通組組長,院感工作作為重中之重,落在了我的肩上。

我迅速成立院感組,擔任組長,組織我們全隊培訓、防護演練、考核。

1月27日,我們進入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當時的場景,出乎我們的意料。這不像醫院,完全是一個未完工的工地。樓道里物品雜亂,工人出出進進。進入我們將要接管的病區,空蕩蕩的,玻璃膠、牆壁都是溼的。三區兩通道的標識完全沒有。

我帶領院感組“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從佈置分區、環境消殺,到打印流程、張貼標識,不到四十八小時,病區達到了收治呼吸道傳染病的要求。

我們充分發揮“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優良革命傳統。沒有紅黃標識,我就用紅色和黃色垃圾袋貼到寬的透明膠帶上,用剪刀沿著透明膠帶的邊輕輕一劃,一條顏色鮮明的標識帶就做成了。半分鐘,像變魔術一樣,看的大家目瞪口呆。沒有門禁,為防止無關人員誤闖,我找來白色的帆布帶子,幾個人齊上陣,用紅色記號筆刷刷刷一染,一條紅色的警帶就出現了。門口兩邊貼上粘鉤,把紅帶子繫上,警戒線就拉上了。還真挺管用!

1月28日23:00,收治黃岡市中心醫院轉來的第一位患者。一晚上,救護車不斷,東西兩個病區很快滿員。我安排院感組在門口盯緊每一個人的防護服穿脫流程,自己穿上防護服進入病區。

我是臨床醫生,又分管院感工作,集臨床與院感於一身。既要查房照顧好病人,又要做院感照顧好戰友。我當時戲稱自己是“兩棲動物”。大家說:“你是兩棲醫生”。

湖北记忆| 滨州援鄂队员左凯:我是个“两栖”医生

左凱檢查醫務人員防護服穿戴

我們首批醫療隊管理的整個四樓,分為東西兩個病區。東病區是普通組,西病區是既有普通組又有重症組。我分在西病區普通組。我東西病區兩邊都要跑,今天東邊亂了喊他過來管管,明天西邊亂了喊他過來管管,忙得團團轉。

我不但臨床院感都要幹,東西兩區都要管,真是名副其實的兩棲醫生!

有一次,當地院感負責人張主任來病區視察工作,沒見到我,就在外面等。我脫完防護服出來,邊說:“剛查完房,取了7個咽拭子!”張主任奇怪地問,你們院感人員還要進去看病人嗎?咽拭子這麼危險的事還要院感大夫幹?我輕描淡寫地說:“你不知道吧,我是臨床大夫兼職院感,我要管病人的,這些都是我份內的活!”張主任豎起了大拇指,怪不得你們院感做的這麼好!不容易!

湖北记忆| 滨州援鄂队员左凯:我是个“两栖”医生

我嗓子不好,持續了好長時間,戰友開玩笑說,你不會中招了吧。其實是天天不住地跟隊員們講解培訓,又喝不上水,咽炎犯了。是啊,天天講話,有時候還需要不住地喊,嗓子能受得了嗎!隊友張盼盼就把自己的咽炎片給了我。

在前線,我寫了很多鼓舞鬥志的詩歌,大家比較佩服。一次一個戰友開玩笑的問我:“左主任,我們乾脆不問你會什麼了,請問你不會什麼?”我也開玩笑回答說:“組織需要我會什麼,我就會什麼。不會就學唄!”。後來在我們的白板上面,我隨手畫了幅山水畫,取名“泰山挺進大別山”,引來一片驚呼。

“只要你想幹,總能想到辦法,除非你內心裡面不想幹!”

“院感做不好,救援工作就是抱薪救火!”

“關於院感,每個人要做到,眼前無門,心中有門。”

這是我常說的幾句話,也是我的工作感悟。

我自己也覺得,自己不但是兩棲動物,可以說是水陸空三棲動物。能為抗疫貢獻力量,能為山東添光彩,我為此自豪。

我還創作了一首歌廣為傳唱,歌詞寫道:荊楚大地起陰雲,匆匆多少逆行人,疫情如令疾似電,且看,一腔熱血上國門!

是的,願我們的一腔熱血,驅散陰霾,神州康泰!

湖北记忆| 滨州援鄂队员左凯:我是个“两栖”医生

查看【湖北記憶】專欄往期內容

湖北记忆| 滨州援鄂队员左凯:我是个“两栖”医生
湖北记忆| 滨州援鄂队员左凯:我是个“两栖”医生湖北记忆| 滨州援鄂队员左凯:我是个“两栖”医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