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把天下分為36個郡,將這個地方列為第一名,曾想遷都於此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並把天下分為三十六郡,郡縣制的推行,也就意味著中國進入了 封建社會,開始了中央集權的演變。這36個郡裡面各有長短,也奠定了現在很多城市的地名。

秦始皇把天下分為36個郡,將這個地方列為第一名,曾想遷都於此

其中洛陽因地處黃河、洛河、伊河的交匯之地,古代“川”就是“河”的意思,所以沿用戰國時韓國的命名:三川郡。秦攻破後此地便一直是秦在東方的中樞和門戶,一直是當時秦相呂不韋的封地,其軍事、政治與經濟發展良好,一度成為當時除咸陽外,中國最耀眼的城池,是全國三十六郡之首。

秦始皇把天下分為36個郡,將這個地方列為第一名,曾想遷都於此

亡秦者胡也

統一六國之後,秦始皇覺得自己“德兼三皇,功過五帝”不應該和普通凡人一樣忍受生老病死,於是夢想著長生不老。有一儒生見此機會,便向秦始皇獻出儒家經典,希望能利用孔子的著作《洛書·摘亡闢》,這本書裡中有句“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把天下分為36個郡,將這個地方列為第一名,曾想遷都於此

儒生胡編亂造說:胡就是胡人,秦朝江山會毀於匈奴人之手。始皇大驚,為了自己一手建立的帝國能夠永續千年,於是趕緊下令蒙恬北擊匈奴、修築長城;除此之外,還想到夏商周時期都曾建都洛陽,洛陽位居天下之中,四海賓服國祚綿延。當時韓國設立三川郡並以此為西線門戶,是防秦最重要的一道軍事防線。張儀甚至對秦王說:秦軍如果佔領了三川郡,就能挾令周天子,成就王業。其重要的軍事戰略地位不言而喻,又堪稱諸郡之首,

於是秦始皇謀劃著如果遷都洛陽並且擁有天下九鼎,做一個真正的九鼎天子,就一定能把大秦帝國永續千年。

秦始皇把天下分為36個郡,將這個地方列為第一名,曾想遷都於此

為三川郡作賦

歷史上秦始皇是文韜武略的一任帝王,他和群臣來到洛陽看到肥沃的土地後,情不自禁的高聲吟誦了一首詩,這是他流傳至今的唯一的一首詩歌《祠洛水歌》

。這首詩主要是歌頌洛河帶來壯美的景色和富饒的土地,其中的“洛陽之水,其色蒼蒼”以及“洛濱醊(zhuì)禱,色連三光”就很直觀的描寫了眼前的美景。古代帝王很重視祭祀天地的活動,覺得人應該聽從上天的指示,所以秦始皇在祭祀洛水的時候,想起古代先賢的聖明和文明源遠流長的不易,心中無限感概,歌頌秦國,歌頌萬物美好,更加下定決心要守衛大秦帝國延續千年。但是不幸,在秦始皇之後遊歷名川大山的途中暴病身亡,長生願永遠的落幕了,沒有了秦始皇的秦朝輝煌與榮耀逐漸暗淡,直至滅亡,僅此二世而已又何來千秋萬代?英雄夢也不復存在了,唯有那首詩歌還提醒世人這其中曾經發生過的故事。

秦始皇把天下分為36個郡,將這個地方列為第一名,曾想遷都於此

回顧歷史,秦始皇想要遷都三川郡最主要的就是以為匈奴亡秦,遷都洛陽是大秦帝國能夠永續千年的辦法。雖然秦始皇為了這盛世做了很多努力和犧牲:推廣郡縣制,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滅匈奴,修長城,平百越等等。這些功在當下利在千秋的事情確實讓人五體投地,讓炎黃子孫無比榮耀,但這世間又有什麼是永垂不朽的?就算秦始皇真的找到了長生不老的神藥,難道大秦帝國真的能夠永葆千年嗎?不會的,因為秦始皇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軍事家,但他不是仁君,每件事都有其兩面性。那些功在千秋的事情也會毀了當下,殊不知修長城、滅匈奴又給這個國家帶來了多少民不聊生?焚書坑儒又是怎麼讓百姓血流成河的?甚至帝王的每一次的一時興起都會導致多少民生怨道?

秦始皇把天下分為36個郡,將這個地方列為第一名,曾想遷都於此

秦始皇統一前尚能任用賢人,虛懷若谷、博採眾議;然而統一後,一切開始慢慢的變了,他從英雄變成了孤家寡人,越發盲目自信,覺得自己功德無量,鼓勵群臣吹捧,接受各種不安好心的恭維;甚至為了永居帝位,幻想成仙,疑神疑鬼,終於自我禁錮與世隔絕。所以為什麼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俗話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想必始皇帝是不懂的,如果秦始皇懂,他便也不至於讓這個曾經橫掃天下的強盛國家,僅二代便隕落了。如何能夠永續千年?如今洛陽還在,這片土地依然繁榮,人群依然熙攘,但是那個想要遷都於此,想要長生不老,想要永續千年的人卻已經永遠的被歷史封存,再也沒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