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和马云并驾齐驱,要赶超阿里巴巴的他,现在怎么样了?

常言道,得意之时,会让人忘形,一个人处于巅峰的时候,很难想到自己落难之时,所以往往不可一世,轻渺一切。在互联网时代发展至今,有人从风光无限,到黯然离场,也有人从默默无闻,成为顶尖人物,世事无常,没有人清楚,谁会笑到最后。

当下,互联网格局初定,两大巨头领先,更有不少后来者居上,成为行业新秀,然而,没有人的成功是随随便便的,就如阿里巴巴亦是如此。在阿里初创之时,也曾被人不看好,就连马云,也没人将他视为日后的“劲敌”。

曾和马云并驾齐驱,要赶超阿里巴巴的他,现在怎么样了?

在阿里初创之时,也只有“十八罗汉”,就连一个正经的办公场地都没有,但是,马云却一步步将阿里帝国建成,如今,无论是阿里也好,马云也罢,都已经达到了令人仰望的地位,并且也改变这我们的生活,甚至是我们处于的这个时代,都因马云、阿里而变得不同。

而当初那些轻视者也被狠狠打脸了。之前,在网上流传过这样一段视频,在一档节目中,一个年轻人预言马云将建立电商帝国,但是却被一个老总,无情驳回,而这个老总就是慧聪网的创始人,郭凡生。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慧聪网成立于1992年,是中国B端企业服务商和行业门户,主要提供息、交易和数据服务等。2003年,该公司于香港联合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当时创造了126个百万富翁;2014年,从香港创业板转到联交所主板上市。

在中国做互联网的公司里,慧聪不是最大,也不是最小,但却是最老的。1992年,郭凡生拿出多年积攒的7.4万,合伙成立了慧聪公关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而那时候,互联网行业还处于空白时期,更没有诸侯称霸,只有一枝独秀。

曾和马云并驾齐驱,要赶超阿里巴巴的他,现在怎么样了?

在此情况之下,慧聪网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一骑绝尘,实现了成功。而那时候的马云还在当英语老师,直到1999年才成立阿里巴巴,虽说,阿里巴巴的成立时间比慧聪网晚了几年,但是也并不妨碍阿里惊人的成长速度。

2007年,阿里巴巴以B2B业务作为主体于港交所上市,引起了资本的哄抢,而当时,阿里也和慧聪网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当时还有“北慧聪,南阿里”的说法。随着阿里的上市,马云的人生也迎来了转折点,步入高光时刻,不过,彼时的郭凡生还并未意识到日后的马云会如此强大。

一跃走上人生巅峰的马云,也放出豪言:“我打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这句话,让郭凡生感到非常不满,因为作为资格最老的互联网公司创始人,郭凡生并不觉得自己比马云差,于是进行了反怼。

他在接受采访时,直接“叫板”马云,这样说道:“我跟马云的最大争议在哪?打着望远镜找不着对手,真是这样吗?如果打着望远镜找不着对手,那慧聪成什么了?中国企业成什么了?这是严重错误……马云最终是要道歉的,他竟敢说打着望远镜都找不着对手,多么无知啊!”

那时候,郭凡生和马云已经站在了对立面,而另一件事情,更是让两人的关系紧张起来了,而导火索也就是我们上文提到的那个年轻人。2006年,郭凡生参加《赢在中国》,当时一个年轻人进行了发言。

曾和马云并驾齐驱,要赶超阿里巴巴的他,现在怎么样了?

不得不说,这个年轻人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我个人并不看好慧聪网,未来在这个行业只有阿里巴巴做得最好。 等马云把雅虎整合好之后,就会腾出手来打掉郭总的,因为他已经把易趣给打败了。 ”

当时已经功成名就的郭凡生霸气回应说: “我已经这么成功了,你都不相信我,你凭什么要他们信任你——一个比我还不成功的人! ”

那时候,不少人将年轻人的观点,视为了一句笑谈,而在多年之后,阿里的成功,才让人猛然发现,当初的那个年轻人是多么的有远见和眼光啊。那么,当初让马云道歉,赶超阿里巴巴的郭凡生,现在怎么样了呢?

原来,郭凡生早已退居幕后多年了,而他一手创办的慧聪网,也逐渐黯然失色了,和阿里之间的差距,已经是越来越大了。目前,慧聪网的市值仅14.57亿港元,而阿里呢,早已成长为了一个万亿巨鳄,目前,在港股,阿里巴巴的市值高达4.38万亿。

单单从市值上,能够看出,时过境迁,已经是今非昔比了。另外在个人财富上来看的话,郭凡生早已不再富豪榜之列了,而马云却成为了富豪榜上的常客,更是多次成为中国首富,身价不菲,另外,马云作为企业家,各方面都备受外界崇拜,可以说,无论是慧聪网还是郭凡生,都早已不再是马云和阿里的对手了。

在辉煌时期,慧聪网也曾和阿里巴巴并驾齐驱,但因之后无数错误与错过,逐渐被远远甩在身后。而近些年,郭凡生也放手了,更是极少露面,而在一些年轻人看来,可能都没有听过他的名字。

古人常道:时也,运也,命也,非吾之所能也。在多年前,无论是马云,还是郭凡生都无法预料自己此后的人生走向,在一个时代的洪流之下,郭凡生的成功,可能比马云更先一步,但是上演了一出“先甜后苦”的人生大戏。

而互联网时代之下,不乏后起之秀,更胜于蓝,而马云就是其中一位逆袭者,从一路坎坷,到顺势而上,站在顶峰,所以,在两人“颠倒人生”的背后,最终成就了如今的光景,或多或少都对后来者有所警示或启发,至于各自的成败得失,他们心中自有定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