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外必先安內的確不靠譜:三國諸侯內戰不斷,對外照樣不含糊

都說落後就要捱打,但是沒有聽過分裂要捱打的,想我大清帝國多麼團結,可是由於武裝力量的落後,引來了八國聯軍的一頓毒打,後來才懂得變革,學習先進的技術,分裂後戰鬥了許多年才開始強大起來,我們中國的實力就是越打越強,在內戰中從未忘記把外人趕出去,這是中國人幾千年的優良文化傳統。


歷史上幾個重要的分裂時期都有屬於他的時代背景,我們一起看看吧。

攘外必先安內的確不靠譜:三國諸侯內戰不斷,對外照樣不含糊

1,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是歷史上有名的大分裂時期,一個西周分裂成戰國七雄,相互攻伐下也會有外來勢力想要分得西周這塊蛋糕,犬戎看到西周如此落魄認為我大中原也是不堪一擊的,但是萬萬沒有想到西周雖然羸弱不堪,分裂出來的各路諸侯可不是吃素的。北晉西秦就是在這個時候發展起來的,而春秋時期以晉朝最為強盛,上打犬戎,下揍楚蠻;

到了戰國時期越發熱鬧,邊緣的四國不滿足於內地開始向外擴張,外族想要進來當然可以,只能被吞併,就連當時不開化的蠻夷也被吞併了。

攘外必先安內的確不靠譜:三國諸侯內戰不斷,對外照樣不含糊

2,三國南北朝時期

這裡的歷史主要分為兩部分,先來說說後半段,司馬家族竊取了曹魏家族的產業,成立了西晉這個王朝,並且統一了天下,但是後期西晉開始腐敗,軍事力量薄弱,之後便出現了大規模的外族入侵事件,並且持續漫長的歲月。然而在前半段也就是三國各路諸侯爭霸時期,雖然漢室衰微了,但是魏蜀吳三國卻繼承了大漢的優良血統,在東亞地區稱王稱霸。

攘外必先安內的確不靠譜:三國諸侯內戰不斷,對外照樣不含糊

比如曹操的大魏集團就曾經幹過這樣一件空前絕後的事情,在戰勝匈奴後把匈奴國王安置在鄴城,接著再將匈奴分為五個部分,各部設置一個都督,直接受命於大魏,由中央統一管理,強大的匈奴瞬間被瓦解。再就是烏桓,曹操北征烏桓千里奔襲,郭嘉獻出計策令張遼於蹋頓斬殺烏桓首領,沒有首領的烏桓軍群龍無首於是投降了曹操,總計兵馬20萬。

鮮卑入侵

三國時期中原戰亂不斷,鮮卑首領軻比能對中原虎視眈眈,對進犯中原的鮮卑一族,曹操大為震怒,欺負到頭上了,曹操豈能善罷甘休,多次出兵痛擊軻比能,把他的弟弟殺了掛在城頭上以示警告,沒想到軻比能依舊不知悔改,曹魏集團無奈只能派出刺客刺殺了軻比能,從此解除了鮮卑危機。

攘外必先安內的確不靠譜:三國諸侯內戰不斷,對外照樣不含糊

高句麗心懷不軌

公孫淵政權滅亡後,高句麗動了心思,想要取代公孫淵稱霸遼東地區,多次派兵入侵瞭解境內。曹魏派出大將毋丘儉一舉殲滅號稱有2萬,失利後的東川王躲在丸都城不敢在出戰,毋丘儉選派善於攀爬的士兵繞過防線,從後方突襲了丸都城,最終高句麗徹底告破失敗。

結語:綜上所述,我們中國五千年的歷史,自古以來就不怕外族入侵,也不怕內鬥,因為凡是發生內鬥的時期就是我們進步的時期,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就是這個道理,進步之後就希望可以過上安穩日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