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地區,古老的火葬習俗


彝族地區,古老的火葬習俗


火葬曾是各彝族地區的古老葬俗。明代改土歸流,受了漢族土葬的影響,才漸漸改為土葬。但是,在大小涼山地區,目前尚行火葬。

老人彌留之際,趁其一息尚存,要立即將其移至戶外。反之,倘若老人在家中斷氣,便視為已留下災禍,以至於非把這所房屋拆掉重建新屋,才能驅邪去穢。

死者的親屬為死者洗身後,穿上壽衣,蒙蓋白布。各位親友接到喪訊後,須帶著白布、頭帕、披氈、酒、牽著白羊,前來奔喪。他們遠遠便號陶大哭,嗚槍放炮。喪家聞訊,也得鳴槍迎接。他們在門口相互敬酒,以示互相安慰。待哭得淚乾失聲時,善唱者作歌頌揚逝者一生勤勞善良,功德卓著等。

彝族地區,古老的火葬習俗


在停屍兩天的弔唁期間,一方面請巫師“畢摩”、道士作道場,唸經“超度”逝者,一方面派人(單數)去砍柴,送至火葬場。將遺體放在柴堆上。男屍仰臥,女屍側臥(有的地方為男屍向左,女屍朝右)。在一片號陶的哭聲中,一位老者舉火焚化。他須不停地加柴添火,直至把遺體焚化為止。

最後,當孝子確隊已焚化了,遺屬和送葬者方可回家去。過去彝族人認為,屍體火化後,靈魂便可化為青煙升上天界,得到超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