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曾長期使用我國賜名,國際學者對此有兩種觀點,日本人不認可

曾經在國際上有很多對世界史有些瞭解的外國人,都有這樣一個疑惑,為什麼在很長一段時間中日本使用的都是中國賜予的名字呢?眾所周知,日本作為小島國最初受環境等各種因素制約發展較為緩慢,甚至一度沒有自己的國名和文字,當時日本十分崇尚古代中國的文化,所以每次都會在來訪我國後回去學習效仿。

日本曾長期使用我國賜名,國際學者對此有兩種觀點,日本人不認可

1784年,日本九州博多灣口的志賀島上有人發現了一枚赤金方印,上刻“漢倭奴國王”五字,最初沒有人知道它的來歷,後經專家考證,他們才知道這是一枚很有價值的中國漢印。據《後漢書》記載顯示,在東漢光武帝時期,倭國使者來漢朝拜,光武帝賜使者金印,倭國王還將其視為權力象徵分外珍重。

日本曾長期使用我國賜名,國際學者對此有兩種觀點,日本人不認可

三國時期魏國皇帝曹睿曾御封當時日本的君主被稱呼為親魏倭王,從東漢到隋以前,朝廷和倭國總體上講是冊封與被冊封的關係,日本在當時也有了新名字——倭國,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也都是使用著這個國名,而日本這個沿用至今的國名,其來歷在日本史書上並無明確記載。

日本曾長期使用我國賜名,國際學者對此有兩種觀點,日本人不認可

但我國的《新唐書》則記載,在咸亨元年,倭國派遣使者前來祝賀唐朝平定高句麗,因為那時倭人已經學習了我國文化懂些漢語,因而討厭“倭”這一名稱,所以想要改國號為日本。並且因為中華民族在那時對周邊少數民族有“夏民居中,東夷西戎南蠻北狄”的概念,於是倭國人認為自己的國家地理位置近日所出,可更改國名為日出之國即日本。

日本曾長期使用我國賜名,國際學者對此有兩種觀點,日本人不認可

因而在國際上很多外國人的觀點中,日本使用中國人起的名字或者取名方式,不是因為日本曾經是中國的“領土”要聽命於中國,就是因為那時日本人身高本就不高,所以只有倭國之意也算恰倒好處特徵鮮明,於是就接受了。但日本人對這些觀點並不認可,因而在此事上也曾是存在諸多爭議與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