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抱怨上學無用,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先找找是不是自己的原因

別再抱怨上學無用,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先找找是不是自己的原因

隨著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現在的中國人學歷越來越高,與過去那個高中畢業就很了不起的年代相比,現在大學生已經是非常常見了,甚至碩士生、博士生也是層出不窮,但是學歷的提高真正等於人們的工作能力,創新能力提高了嗎?

作者為一名從事教育工作的資深教師,在他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接觸了很多家長和孩子,知道現在的家長都非常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無論如何也要讓孩子考上大學,甚至要孩子考上碩士、博士,而家長最終的目的無非是孩子將來能夠有一份好工作,過上幸福的生活。

經常有家長在微信上與他交流孩子的學習問題,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將來長大以後能夠有一份好工作,而父母認為孩子想要好工作就必須要努力的學習,所以從小就對孩子學習抓得緊。家長都希望老師能夠對考上名牌大學,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卻為了追求結果,而忽視了孩子自身的教育。下面這個碩士生的故事,希望對家長教育孩子有所啟發!

別再抱怨上學無用,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先找找是不是自己的原因

別再抱怨上學無用,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先找找是不是自己的原因

別再抱怨上學無用,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先找找是不是自己的原因

別再抱怨上學無用,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先找找是不是自己的原因

別再抱怨上學無用,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先找找是不是自己的原因

別再抱怨上學無用,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先找找是不是自己的原因

別再抱怨上學無用,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先找找是不是自己的原因

別再抱怨上學無用,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先找找是不是自己的原因

別再抱怨上學無用,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先找找是不是自己的原因

在知乎上曾經看到這樣一則真實的故事:

食堂裡吃飯。我們學校窗口不收現金,只能拿校園一卡通刷卡打飯。學校在施工,有很多建築工人,中午下工來到食堂吃飯發現買不了。其中有一個建築工人走到我面前問我能不能幫他刷份飯,他給我現金。我幫他刷了。然後他從衣兜裡掏出錢來給我,我剛要接,他又縮回去了。我有點懵的愣在那。他掏出兜裡的紙巾擦了擦手,然後抬起一條腿,把錢鋪在大腿上,用手撫展。然後遞給我說,“不好意思我手上都是汗,抓的錢又不乾淨。現在好了,謝謝你幫我刷飯。”

這就是一個人的教養,無關乎學歷高低和受教育程度,是一個人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的基本修養。

電視劇《王貴與安娜》中有一個情節讓我印象深刻,大學老師王貴上完一天的課回到家,8歲的女兒安安看到爸爸褲鏈沒拉,正準備大聲告訴他,結果安安的媽媽搶先站起來摸著王貴的頭髮說:“哎呦,你怎麼有白頭髮了啊!”就這樣把注意力轉移開了,順手幫王貴拉好褲鏈。

別再抱怨上學無用,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先找找是不是自己的原因

安安後來悄悄問媽媽為什麼不告訴爸爸他褲鏈沒拉好,安娜說,爸爸是一個講面子,講師道尊嚴的大學老師,如果讓他知道自己那樣上了一天課,不是要羞死了,可能晚上都睡不著,明天也不能好好上課了,爸爸每天已經很辛苦了,就不要讓他再為這些小事煩心了。

聽完這些話不得不稱讚安娜的處事方法,給自己的丈夫保留了面子,又給孩子做了一個好榜樣。

教養有時候其實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就像守時、自覺排隊、輕聲關門、不拿別人的短處開玩笑等等,但這些細微的表現無時無刻不再告訴別人,你的家教,人品,價值觀是什麼樣子,好的教養,是一種人格魅力。

網上曾流行一篇:“一位父親的哭訴:我兒子碩士畢業,年年拿獎學金,竟找不到工作!”的文章,在此,我們不必抱怨讀書無用,不妨先找一下“高材生”自身的原因,畢竟智商和情商的同步發展才是一個人真正成才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