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划分为4区3市5县的新2线城市,享有“光明之城”之称

福建省划分为4区3市5县的新2线城市,享有“光明之城”之称


地名如人名,

一个名字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特色,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渊源与意义。

地名,

就是一座城市的身世。

历史缓缓向前,

流传中,许多地名已非原意。


福建省划分为4区3市5县的新2线城市,享有“光明之城”之称


鲤城区

来历名称 《泉州府志》载:“府治中有衙城,外有子城,又外有罗城,有翼城。……又以形似,名鲤城。”这就是鲤城名称之由来。从时间来说,数次拓城,到明初才形成鲤城的局面,鲤鱼城是明初才出现的名称。1985年5月撤销晋江地区,泉州市升格为地级市,其辖区改置鲤城区。1997年,泉州政区再次变动,一分为三,设鲤城区、洛江区、丰泽区。


福建省划分为4区3市5县的新2线城市,享有“光明之城”之称


丰泽区

来历名称 1997年6月3日,根据“大泉州”发展规划的需要,泉州市增设丰泽、洛江2个区,因辖区内宋时有水利设施“丰泽斗门”而取区名为“丰泽区”。“丰泽”含有“丰饶之地,恩泽于民”之意。

另外,南宋时知州刘颖、颜颐仲两度疏浚东湖,积湖泥为山,建丰泽、湖光、聚星、绿野四亭,“丰泽”之名当自此得之。


福建省划分为4区3市5县的新2线城市,享有“光明之城”之称


洛江区

来历名称 1997年6月3日,泉州市增设丰泽、洛江2个区,区名取自辖区内的洛阳江。江上的有一座洛阳桥(原名万安桥),宋皇祐五年(1053年)兴建,嘉祐四年(1059年)建成。是第一座海湾大石桥,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在中国桥梁史上与赵州桥齐名,有“南洛阳,北赵州”之称。


福建省划分为4区3市5县的新2线城市,享有“光明之城”之称


泉港区

来历名称 1996年4月21日,为加快原惠安县北部地区作为福建省重要石化基地的发展,福建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原肖厝镇的基础上设立泉州市肖厝经济开发管理委员会(即肖厝经济开发区)。因"肖厝"这个地名古俗且小气,又因晋江、石狮一带的口音叫“肖厝”为“烧厝”,既容易让人产生误会,也不好听,所以"肖厝"若再作为区的名称显然是不适宜的。

1999年,肖厝党工委、管委会研究研究同意申报设立"湄港区",当时,许多人包括时任泉州市委书记何立峰同志在内都认为,"湄港"使人认为是湄洲湾,容易与莆田混淆。而肖厝港是泉州市不可多得的天然良港,地处湄洲湾南岸港区,是终年不淤不冻的港口,称为"泉港"更为妥切,所以后来市里就以"泉港"作为新区区名上报审批。


福建省划分为4区3市5县的新2线城市,享有“光明之城”之称


惠安县

来历名称 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析晋江县东乡十六里置惠安县,取“以惠安民”之义称惠安。


福建省划分为4区3市5县的新2线城市,享有“光明之城”之称


安溪县

来历名称 原名清溪县,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名安溪县:因厌其名与浙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方腊起义地)同音,取溪水安流才能太平之意,改清溪为安溪。


福建省划分为4区3市5县的新2线城市,享有“光明之城”之称


永春县

来历名称 原名桃园县,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因与湖南桃源县重名,遂以境内草木繁盛,四季如春,改名永春县。


福建省划分为4区3市5县的新2线城市,享有“光明之城”之称


德化县

来历名称 唐贞元年间,析永福(即永泰)县之归义乡置归德场,后唐长兴四年(933年),闽王王延钧令场升县,取“归德”之“德”,鸣琴布化万民,所以命名德化县。


福建省划分为4区3市5县的新2线城市,享有“光明之城”之称


金门县

来历名称 明太祖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于岛上构筑城池以防御倭寇侵优,依其形势“固若金汤,雄镇海门”而取名为“金门城”,从此乃以“金门”为名。1914年8月,思明县析金门、大小嶝筹设金门县。1915年1月正式设县。


福建省划分为4区3市5县的新2线城市,享有“光明之城”之称


石狮市

来历名称 相传隋代此处有一凤穴,故名凤里,后建凤里庵,建有石亭,旁立一对石狮,名为石狮亭,商旅往来,以石狮为标记,久之遂成惯称。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增设晋江县石狮分县,后没入晋江县。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设石狮镇。1987年12月石狮由镇升格为省辖县级市。


福建省划分为4区3市5县的新2线城市,享有“光明之城”之称


晋江市

来历名称 唐开元六年(718年)析南安县东南部置晋江县,因县南有晋江而得名,治所在今泉州市。1992年3月6日,晋江撤县设市。

泉州是从晋朝才开始中原人士因战乱搬迁至此。怀念晋地,因此江居住地的河流命名为晋江。而居住地则因该江得名——晋江。据《晋江县志》载:“晋南渡时,衣冠土族避地于此,帮曰晋江”,因此历史上泉州与晋江基本说的是一回事。


福建省划分为4区3市5县的新2线城市,享有“光明之城”之称


南安市

来历名称 南朝梁天监年间(502年—519)析晋安郡南部置南安郡,意指“保持闽疆南部安定”,治所在今丰州镇。隋开皇九年(589年),南安郡改为南安县。1993年5月12日,南安撤县设市(县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