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你送孩子这首劝学诗了吗?


天冷了,你送孩子这首劝学诗了吗?

都说:“冬困秋乏夏打盹”

冬三月永远给我们以睡不醒的印象

在这个略显困倦的冬初之际

希望孩子们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战胜外界与内心

始终努力拼搏

天冷了,你送孩子这首劝学诗了吗?

《题弟侄书堂》

晚唐 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这首诗整体讲的是:即使居处贫寒,但是还是要和往常一样坚守文道的。尽管外面已经战乱频仍,故乡虽然在战火之中,可是弟侄依旧坚持学习礼仪文化。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砚台中的墨汁好像发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声。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于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

天冷了,你送孩子这首劝学诗了吗?

我们如今虽然和诗人所处异代,也不再沐浴战火。但是,需要教会孩子的道理却是相通的。小编从这首诗中学到了以下三个道理,希望能够分享给各位家长:


01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这两句诗道出了,读书需要坚持,不能因外物的改变而荒废读书的道理。

小编认为,不论身居富贵,还是身处贫穷;不论战乱,还是和平.....我们都要让孩子坚持读书,因为读书或许要吃很多苦,但是不读书的人生更苦。龙应台曾经给孩子说过这么一段话,值得我们每一个家长玩味: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小编曾看过一个记者采访工地上的工人们的视频:

在一片建筑工地上,记者问其中一个工人:“如果人生有重来的机会,你最想回到什么时候?”

炎炎烈日下,小伙放下手中的砖,汗流浃背地说:“我最想回到读书那会。”记者又问小伙子为什么想回去。

小伙子憨笑着说:“因为工地太累了,如果能回去好好学习知识,就能不再受苦了。”

因此,请大家不要舍不得让孩子吃读书的苦。作为父母,我们要知道:读书很苦,却是孩子看得见世界的路。从功利的角度来说,读书是孩子改变命运的手段,是上升阶级的阶梯。从不功利的角度来说,读书是为了让孩子成为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天冷了,你送孩子这首劝学诗了吗?

02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这句诗是读书的情景,整体呈现出一派美好宁静的读书场景。诗的前句已经点明家乡是正在打仗的地方,想来不会真的安静。那么这样能宁静的只能是诗人的内心了!

从中可以学到读书的心态——宁静。内心宁静,一切都是这样安静祥和,丝毫不受外界影响。孩子以这样的心态读书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毛泽东传》中就有主席在闹市中、村口上认真读书的描写。小学课本上也有主人公在书店蹭书读,忽略周围一切的故事。小编身边也有不少朋友,靠着内心的宁静,在火车上,在飞机上,公交车上努力读书,考上了研究生,博士生。最终,走出了一条绚烂如花的人生路。

因此,小编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内心宁宁静静的多读些书,毕竟留给我们的孩子能够没有生存压力读书的时间真的不多。

天冷了,你送孩子这首劝学诗了吗?

03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这句诗说出了虽然少年时读书辛苦,却关乎终身,所以孩子们不应该浪费时间,每分每秒都要努力珍惜的道理。

在此,小编给孩子们讲一个小时候的故事:

小编的爷爷、奶奶、姑姑都是老师,所以对小编读书非常重视。小编那时候,基本奥数、奥语、英语能报的班都报过。平时没事,爷爷也看着小编读书,很少有时间玩。

好不容易有一次,爷爷同意小编和小朋友们一起去玩,给小编放了一早上假。结果小编玩过头了,在外面玩了一整天才回去。回去之后,爷爷也没打,也没骂。给了小编一个表格,一共是一百个格子,一格就是一年。问小编了一个问题:“现在上学呢,义务教育只有九年,你认为凭你的努力,你能读多久书?”小编说了自己心中所想的数字,爷爷按这个数字涂黑了所代表的格数。拿着表格,问小编:“你看,是可以读书的时间长,还是不再读书的时间长。既然喜欢读书,为什么不珍惜这不长的时间呢?”

是啊,读书的时间相较一生来说太短了,仿佛一弹指、一挥间就能过去,所以我们更要教导孩子将短暂的读书生涯合理规划,不使岁月蹉跎。

孩子们,读书是一生的大事。读书苦,苦一阵子;不读书,苦一辈子。唯累过,方知闲。唯苦过,方知甜。冬三月,莫辜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