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最美逆行者】82天,她已愛上“英雄之城”

第一個馳援,最後一個撤離。4月15日傍晚,載著青島大學附屬醫院院感科醫生秦文的汽車駛入青島地界,等候在此的是即將為她保駕護航的4輛警車。

作為國家衛健委從全國調集的10名院感防控專家之一,秦文大年初一緊急受命奔赴武漢,由於崗位特殊,她成為青島第一個馳援,最後一個撤離的醫務人員。與武漢朝夕相處82天,秦文說,她已經愛上了這座“英雄之城”。

一個命令,大年初一緊急奔赴武漢

2006年參加工作的秦文,是中國老年醫學學會感染管理質量控制分會委員兼青年委員副秘書長,2015年還榮獲全國醫院感染管理“十佳青年學者”稱號。撤離的前一天,她還在武漢市肺科醫院已經關閉的重症病區指導消毒滅菌工作。

農曆大年三十凌晨2時,秦文剛從青島回到老家烏魯木齊,清晨7時便接到國家衛健委要求馳援武漢的緊急命令。

“必須去嗎?”年邁的父母擔心地問。

武漢暴發疫情,除了醫療防護物資,最緊缺的便是經驗豐富的感染防護醫護人員。看似是一道選擇題,但是對於秦文來說,答案只有一個:“必須去!”

那天傍晚,父母為她包了餃子,將不捨與牽掛默默嚥下,9歲女兒懂事地說:“媽媽你戴好口罩,我和爸爸等你回來!”

大年初一,她緊急奔赴武漢。

一個承諾,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秦文支援的武漢市肺科醫院,主要接收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和危重症患者。

不同於其他科室,她所在的院感科職責是保證醫院及醫護人員免受病毒感染,“作為大家生命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如果醫護人員都倒下了,不知將會有多少人要直面病毒。”秦文告訴記者,由於對病毒習性、耐藥性等指標沒有完全掌握,預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醫護人員在保護患者,而她,則要最大限度保護醫生免受感染,保存有生力量,共同戰勝病毒。

正因如此,秦文給自己立下了“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工作目標。

作為全國院感防控專家,秦文需要對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進行檢測、分析,指導醫院清潔、消毒滅菌、管理醫療廢棄物,培訓醫護人員,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等。

一次,秦文發現醫院院感防控措施存在一些問題,反映給院領導後,院方第二天立即召開全院中層以上幹部及各支援湖北醫療隊負責人大會,將問題一一傳達,立即整改。

對同樣馳援武漢的青大附院支援湖北醫療隊142名同事,秦文關照有加。第二批青島支援湖北醫療隊抵達當日,秦文驅車趕往30公里外的醫療隊駐地迎接大家的到來,隨後前往醫療隊接管的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研究如何快速、安全、科學地接管隔離病區,當晚又為同事們上了一堂安全培訓課,返回宿舍已是半夜12時多。

一個胸牌,承載著難忘回憶

在武漢的82天,秦文見證了當地疫情防控形勢不斷好轉的全過程,“剛來時,根本沒時間與女兒聯繫。一個月後,和女兒的聯繫逐漸多了起來。”

由於工作需要,支援湖北醫療隊返回青島時,她仍然留了下來。4月12日,隨著武漢市肺科醫院重症病區的“清零”,醫院最後一支外地支援湖北醫療隊從醫院撤離,秦文才圓滿完成了使命,也成為最後一名返回的青島支援湖北醫療隊員。

4月15日清晨,秦文起了個大早,她想在離開前體驗一次武漢人口中的“過早”。秦文的早飯是一碗剛剛出鍋的熱乾麵,她說,很高興看到武漢的市井生活開始慢慢復甦。

吃過早飯,秦文與送別她的戰友依依惜別。武漢市肺科醫院院長彭鵬交給秦文一枚工牌:姓名秦文,工號0002-1。彭鵬想用這種方式告訴秦文,在他和同事心中,秦文早已是武漢市肺科醫院的一員。收到這份特殊的臨別禮物時,一瞬間,秦文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彭鵬說:“作為院感防控專家,她給予我們太多支持和幫助,秦文永遠是武漢肺科醫院的一員,希望她能經常回家。”(工人日報記者 楊明清 通訊員 張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