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也愛打"高爾夫"?揭祕明宣帝的宮廷娛樂項目

武漢軍運會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一場軍人之間的運動較量。正在抱著《明朝那些事兒》的我,突然好奇明代有沒有娛樂運動項目?發現明朝有位愛玩的皇帝,即明宣宗朱瞻基,宮廷娛樂項目極為豐富。

古代皇帝也愛打

朱瞻基幼年就深受祖父朱棣與父親的喜愛與賞識。永樂九年被成祖立為皇太孫,數度隨朱棣征討蒙古。 洪熙元年即位。宣德元年平定漢王朱高煦之變。次年,從閣臣楊士奇、楊榮等議,停止用兵交趾。重視整頓吏治和財政,繼續實行仁宗緩和社會矛盾的措施。

在位期間文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又有像于謙、周忱這樣的巡撫,一時人才濟濟。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朱瞻基與其父親的統治加在一起雖短短十一年,被史學家們稱之為"功績堪比文景",史稱"仁宣之治"。

古代皇帝也愛打

宣宗時期明朝疆域

同時,明宣宗也是傑出的書畫家。翰墨圖書,極為精緻,"點墨寫生,遂與宣和(宋徽宗)爭勝"。書法能於圓熟之外見遒勁。尤工繪事,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草蟲均佳。鈐"廣運之寶"、"武英殿寶"及"雍熙世人"等印章。

古代皇帝也愛打

明宣宗武帝高臥圖

可見明宣宗做一個才與文武兼備的好皇帝,但做個好皇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勞逸結合

。為了修養身心,可以做點啥?不可能像我們一樣刷刷劇,或者太累的時候是做一下眼保健操或者來一套瑜伽練習。我們明宣帝有他自己的娛樂方式:鬥蛐蛐,打"高爾夫"。

宮廷娛樂項目——鬥蛐蛐

帝酷好促織之戲,遣取之江南,其價騰貴,至十數金。時楓橋一糧長,以郡督遣,覓得其最良者,用所乘駿馬易之。妻妾以為駿馬易蟲,必異,竊視之,乃躍去。妻懼,自經死,夫歸,傷其妻,且畏法,亦經焉。

作為太平天子的朱瞻基從小就喜歡鬥蟋蟀,還常常和宦官宮人圍成一圈,將兩隻蟋蟀置於裝飾精巧、錦香撲鼻的圓盆中,令其振翅相鬥,上下搏擊,直鬥得一隻敗陣逃走,一隻得勝窮追,圍觀的宦官宮女不住地鼓掌起鬨,宣宗則像個頑童一樣興奮不已。上之所好,下必效焉,在宣宗的示範下,"萬姓頗為風俗",鬥蟋蟀一時成為海內流行的遊戲。

古代皇帝也愛打

為了看到精彩的蟋蟀表演,他曾經讓各地採辦上等蟋蟀來京,地方官員為了取悅宣宗,都變本加厲地下達任務,一度給百姓造成了很大的負擔。

一個普通人,愛好蛐蛐之類,無可厚非。一個皇帝,也有此愛好,似乎就有遊手好閒之嫌疑,至少不是有德之君。因此自明朝以來,坊間大多持批評態度,甚至有"太平天子,促織皇帝"的說法。

宮廷娛樂項目——捶丸運動,古代"高爾夫"

捶丸前身是唐代馬球中的步打球,類似現代的曲棍球,有較強的對抗性。到了宋朝,步打球由原來的同場對抗性競賽,逐漸演變為依次擊球的非對抗性比賽, 球門改為球穴,名稱也隨之改稱"捶丸"。

捶丸運動是我國古代以球杖擊球入穴的一種運動項目也被稱為古代的"高爾夫球"。到了明代略顯衰退。雖然不及宋元時期那樣的鼎盛輝煌,形制上還是與以前的相吻合,場地上卻是逐漸由一種野外、戶外的遊戲轉變成一種宮內的室內的宮廷遊戲,但仍然深得皇帝,比如我們的明宣帝,《宣宗捶丸圖》便可見一斑。

古代皇帝也愛打

明宣宗行樂圖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的《宣宗行樂圖》長卷中就有一部分是描繪捶丸圖的,捶丸圖著重對明宣宗朱瞻基親自手持曲棍擊打角球的場景進行描繪,全場設有十個洞窩,窩邊又插有各色各樣不同的彩旗以做標記,以示區別。

古代皇帝也愛打

明宣宗行樂圖

捶丸的場地由原來的野外轉移到了皇宮內苑,圖中描繪的擊球的棍棒和洞窩的設置情況皆與以前捶丸的規制相吻合,唯一改變了的是人為設置的一些障礙來代替野外的山坡。圖中皇帝親自揮舞曲棍進行擊球,充分表明了捶丸運動在宮廷中的盛行程度,可見當時皇帝即明宣宗朱瞻基對這項休閒娛樂活動的喜愛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