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教不只存在於封建專制時代,任何一個時代都有專屬於自己的禮教

一百年前,魯迅寫了篇《狂人日記》,說是禮教吃人。倒也沒錯,有史實為證。

一代大廚易牙煮了自己的兒子,就為了給齊桓公打牙祭。

一代名臣介之推割了自己的大腿肉,就為了使晉文公不再飢腸轆轆。

一代孝子郭巨要埋了兒子奉養母親,就為了不使母親的生活質量降低。

一代昏君楊廣用自己的肉當藥引,就為了救治身患重病的母后。

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吃人事件。魯迅說的吃人,不止是現實層面的,更重要的是禮教對人思想和行為的禁錮,表現在人的麻木不仁,奴性十足,奉行老好人主義,沒有辨別力,精神勝利法,比如閏土、祥林嫂、孔乙己等人。

禮教不只存在於封建專制時代,任何一個時代都有專屬於自己的禮教

傳統上的禮教,以特有的忠孝觀作為理論架構,以名分和禮節作為實施基礎。人從生到死,不論平頭百姓,還是王侯將相,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要受其約束。

近代有袁世凱,當他位極人臣的時候,母親故去,他想將母親父親合葬,但兄長反對,還將袁世凱臭罵一通,因為袁世凱的母親名分是妾不是妻,所以不能父母合葬,因為袁世凱的名分是庶出,所以他即便身為封疆大吏但仍被兄長訓斥而不能用強。

明朝有朱厚熜以旁支身份繼承皇帝位,即嘉靖皇帝,按照禮制,他的名分是過繼給先皇帝當兒子,所以才能繼承皇帝位,於是他的親生父親在名分上不是他的父親。以首輔楊廷和為首的大臣們就是這種觀點,但嘉靖皇帝不樂意,他就要認親生父親為名分上的父親,雙方矛盾爆發,你來我往,前後持續了三年多,此事才算暫告一段落。

東漢末年有個焦仲卿,娶了個媳婦名喚劉蘭芝,兩人倒也十分恩愛你儂我儂,可是焦母就是不喜歡劉蘭芝,逼著焦仲卿休妻,經過再三勸說無效後,焦仲卿和劉蘭芝只得做出妥協,先假裝分開,讓焦母緩口氣。誰知回到孃家的劉蘭芝卻被兄長逼迫,讓她另嫁他人,劉蘭芝眼看與焦仲卿的愛情沒法維護,絕望中舉身赴清池,焦仲卿得知消息後自掛東南枝,從此做了黃泉夫妻。

禮教不只存在於封建專制時代,任何一個時代都有專屬於自己的禮教

當然,雖然人人都要遵從禮教規範,但因為歷史侷限性,確實有不平等的,比如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總體上男性處於統治地位,女性的存在感相對較低,在男性群體裡,君王、士大夫、大家長佔有統治地位,其他人是附屬。

仔細想想,禮教在任何時代都是存在的。禮教, 從人的思想意識覺醒開始便有了,以宗教儀式為起點,經歷了逐層細化,到了周代趨於大成,在漢武帝時期獨尊儒術,此後就成了意識形態的主導者,直到清末民初,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下,舊的禮教被推翻,新的意識形態成型。

總的來說,禮教是規範人的思想行為的禮儀和道德。在任何一個時代裡,在任何一個國家裡,都有屬於自己的禮儀要求和道德要求。即使今天這個看似自由的年代裡,真正自由的人又能有多少呢,日常生活中,我們還是得有一定的道德觀,還是得有一定的禮儀。

常見的像被催婚,某種層面上,對於父母來說,這是自己應該做的事,哪有孩子大了不結婚不要小孩的,不能穩定過日子的呢?俗話說,成家立業,成家後的人會更加成熟,面對的生活壓力更大,也會更努力。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催婚,自己不能過於違拗或者反對,自己雖然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活法有自己面對的現實,但父母也不容易,站在父母的角度想想,父母的想法和做法也有一定道理,自己作為子女,即使內心不願意聽從,表面也還是會耐心或者不耐煩的應承著。有時也會發生個別極端事件,經受不了被催婚,子女自殺的,或者經受不了子女的不結婚做法,父母自殺的。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前進,曾經的禮教,今天的我們看不上眼,待他朝,我們現在的禮教,後人也看不上眼,就像我們抨擊批評曾經的禮教一樣,後人也會抨擊批評我們今日的禮教。每一個時代,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侷限性,天地間哪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哪裡有十全十美的禮教呢?沒有的。對於禮教,我們可以分一定的層次,上等的禮教是符合人性的,人人自願遵循也不違背,中等的禮教沒有強制性,並沒有暴力性,下等的禮教違揹人性,充滿了壓迫和血腥。

禮教不只存在於封建專制時代,任何一個時代都有專屬於自己的禮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