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素質教育和中國的應試教育之真相

如果你出身貧寒,無權無勢,最可能通過什麼方式改變命運?毫無疑問,高考嘛。

那如果沒有這樣一個相對公平的選拔制度,能不能上名牌大學,完全由一小撮人說了算,會怎麼樣?

別覺得魔幻,這樣的故事真實發生過,而且是在我們普遍認為教育制度比較先進的美國。

19世紀末,有一個叫盎格魯撒克遜的種族,他們是有錢人的象徵,完全壟斷了哈佛、耶魯這些名校的資源。

但是也不能堂而皇之地不讓別人進吧,畢竟還是有招生考試的,於是他們就設立了一個門檻——必須考希臘語和拉丁文。

這兩門課程還只在貴族學校開設,而那些沒錢人讀的普通公立學校是不學這兩種語言的,自然考不上。

所以,富人們想要自己的後代一直富有,並且把財富一直牢牢掌握在他們手裡,最好的辦法就是壟斷名校教育資源。

美國有一所很牛逼的高中,叫格羅頓高中,它有405位學生申請了哈佛大學,402人被錄取,錄取率接近100%。

那為什麼有三個人沒有被錄取?

因為這三個人身體有殘疾,所以就沒有入選。

而這所高中就全部是富二代在裡面讀,全部是富家子弟,哈佛大學對他們把大門敞開。

然而,好景不長,很快出現了一些問題。

首先是新的有錢人不斷湧現,把他們排除在主流教育之外,對統治不利;其次,那些“貴公子”們的學業表現,實在不敢恭維。

於是,他們就取消了希臘文和拉丁文考試,搞“應試教育”。

然而,始料未及的是,亞裔、猶太人實在太猛了,他們做試卷的能力吊打那些“貴公子”們。

這下精英們又慌了,心想,這不行啊,自己孩子的機會都被佔去了。

他們又想了個什麼招呢?就是現在所謂的“素質教育”。

不再“一考定終身”了,還要參考其他各項條件,比如說創新能力,社交能力,組織策劃課外活動的能力,各項體育專長等等。

而且最重要的是,學費昂貴,一年幾十萬的學費。

所以說白了,他們就是想盡各種辦法把平民擋在門外。

直到今天,情況愈演愈烈,美國社會的階級分層,也越來越固化。

筆者為什麼要說這些很遙遠的事情呢?

因為最近南京學校的減負事情被廣泛報道後,又有很多人攻擊中國的應試教育,說“一考定終身”不行,為什麼不搞美國的素質教育。

我總是聽到一種聲音,把美國教育誇到天上去,而把中國教育貶得一文不值。

說中國應試教育如何摧毀人、扼殺人,說美國素質教育是如何培養人、造就人。

但事實上,這不過是因無知而產生的偏見。

美國教育的殘酷、不公,被埋藏在了“素質”的表象之下。

而中國教育的平等、機遇,卻被很多人選擇性地無視了。

還記得今年那起臭名昭著的“美國名校招生舞弊案”嗎?

只要你的父母有錢,你就可以在SAT考試中作弊、找人替考、把自己包裝成“體育特長生”、直接行賄,總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然後,耶魯、斯坦福、喬治城這些普通人擠破頭都進不去的大學,就對你笑眯眯地敞開大門了。

就算你是個對學習完全不感冒的學渣,或者是個四體不勤的“體育特長生”,也無所謂。

這次事件涉及50人,包括多位好萊塢明星,而這起作弊案的核心人物——辛格,一度成為眾多富人階層爭相籠絡的紅人。

苦的是誰呢?當然是那些家裡不能提供幫助,但又非常想努力改變命運的平民階層。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美國,想上頂級名校,真的不是成績好就可以,而是要滿足以下這些條件。

第一,如果是超級富豪,可以通過捐贈,輕鬆上名校,哪怕是個弱智,也能被錄取。

當然,捐贈門檻也是很高的,至少250萬美元起步。

比如哈佛大學,有一個叫哈佛學校資源委員會(COUR)的群,只要你捐款就可以被拉群。

哈佛每年都有超過一半的SAT滿分學生被刷,但是COUR群424位群員的子女,至少有336人被哈佛錄取。

特朗普的女婿讀書的時候成績差得要死,但是他父母捐了一棟樓,就進入哈佛大學了。

第二,有一張有分量的推薦信,必須由知名教授、著名企業家、或當紅政治家來寫。

比如說申請書上只寫了三個單詞的17歲少年扎伊德,就被哈佛、耶魯、斯坦福等幾所名校爭先錄取。 因為人家和美國總統奧巴馬關係非同一般。

第三,親屬中有畢業於該校的校友。

前不久,哈佛大學對2021屆新生進行了背景調查,結果顯示,近30%的2021屆新生,其父母或親戚,都曾是哈佛校友。

而且面試的時候,就會有人問你,你家裡有人是哈佛校友嗎?

第四,有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比如國會演講、和總統握手,或者到波音總部實習之類的。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能滿足以上這些條件的,都不是普通的家庭,要麼有錢,要麼有人脈。

你想想,如果在中國,你有錢捐款,或者說認識某某人就可以讀清華北大,那還不得引起巨大爭議,被人用唾沫星子淹死?

所以,美國之所以叫資本主義國家,是因為他們的階級基本是固化的。

10%的富人掌握了大部分的財富和資源,窮人想要跨越自己的階級很難很難。

根據相關統計,在哈佛大學,有46.4%的學生父母是超級富二代,其它22.4%和19.4的學生,至少都是中產家庭,可以說這就是一所富人的大學。

所以,在美國會出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窮人普遍不相信讀書可以改變命運,“讀書無用論”盛行,而富人們的孩子卻十分相信讀書可以給他們帶來什麼。

美國社會學家安妮特•拉魯(AnnetteLareau)曾花10年時間採訪了美國88戶家庭,並著重跟蹤其中12戶來自貧困、工人階級、中產階級及富有家庭的孩子,觀察他們在學校和在家裡的生活。

她發現,貧困和工薪階層家庭的父母,普遍認為孩子不用怎麼管,只要給吃的、住的這些基本支持就行,剩下的時間,就讓孩子們去自由自在地玩耍。

而富人們的家庭,都在拼盡全力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上最好的課外輔導班。

紀錄片《等待超人》裡就展現了一所普通公立學校的狀況:老師根本不好好上課,而是悠閒地坐著看報紙,學生們在下面擲骰子、打打鬧鬧,教室宛如遊樂場。

而同樣是讀高中,富人們的孩子會進入私人學校,這裡不光學費昂貴,而且學業繁重、管理嚴格。

課外補習班,也是富人家庭們角逐的“戰場”。

《紐約時報》的記者就曾拍攝過一張照片,展現紐約街頭大批家長們冒著零下7攝氏度的寒風,趕來為子女們排隊報名補習班的場景。

有句話是怎麼說來著,最可怕的是比你聰明的人比你還努力。

其實筆者覺得真正可怕的是,沒錢的人不努力,還在那裡“輕鬆教育”,而有錢的人擠破腦袋,都在那裡拼命奔跑,所以美國的有錢人會越有錢,窮人會越窮。

喜歡看美國NBA的人就知道,那些黑人球星,他們要去上大學,唯一途徑可能就是打球,這是他們跨越階層的唯一辦法。

這都是很辛酸,很無奈的背景,如果我們去稍微瞭解一下就會讓人唏噓。

我有一個美國朋友對我說過一句話,區分富人和窮人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看他是否有計劃讀大學,能不用貸款申請讀大學的,家裡的條件基本都不會差。

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這句話在美國得到了充分的印證。

大部分美國孩子在剛出生的時候,命運就已經註定,很難實現階層的跨越。

他們只能無奈地重複父輩的命運,往上跳一步都是奢侈。

筆者大篇幅都在說美國教育,其實,目的還是為了說明中國教育的真相。

在教育公平,和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上,中國無疑是排在前列的。

桌子之前的工作和大學有直接接觸,對大學的很多情況比普通人都要了解得多。

想對於美國昂貴的學費來說,我們現在很多公立大學都是一年幾千塊錢人民幣的學費,可是你知道國家要撥款到這個學生身上有多少嗎?

就在我所接觸到的那個大學來說,學費是5000,國家撥款差不多2萬,所以你真正讀這個大學的費用,是要兩萬五的。

我可以說,能夠考上好大學的,都是賺了的,你所花的學費和你受教育所產生的真正成本只是很小的一個比例,國家在教育這塊投出的巨大成本,你是看不到的。

所以,在中國,無論是有錢還是沒錢,基本上都是相信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去讀大學。

所以,中國的高考,至少相對來說它是公平的,它會帶給你希望。

記得我小時候,因為家裡條件不好,供我和弟弟兩個人讀書很困難,但父母從來沒說過讓我們任何一個人退學的話,只是一遍遍地告訴我們:好好學習,錢的事不用擔心。

我相信這是中國很多普通家庭的真實寫照,而這些承載著家庭希望的孩子,只要刻苦、努力,也一定能有出頭之日。

1980年,一個農村學生考了三次,終於考上了北大,他又窮又土,連普通話都說不好。

但畢業之後,他創辦了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教育機構,入選了“中國最具影響力的50位商業領袖”,他是俞敏洪;

1977年,一個學生連飯都吃不飽,可是他依然跑過去參考高考,他的夢想是讓中國的農民不再飢餓。

後來,他成功了,在今天我們每吃的八個饅頭之中,就有一個是來自於他培育的小麥,他叫茹振鋼。

筆者不說這些例子,你就看看自己身邊因為讀書改變命運的人,難道沒有嗎?

如果沒有高考,這些人會脫穎而出,改變鐫刻在自己身上的命運嗎?

因為有了高考的機會,窮人家的孩子就算不能飛黃騰達,至少能掙脫出原生階層,過上比父輩們好一些的生活。

現在有很多人,看到美國的孩子如何如何,有錢人家的孩子如何,就拼命攻擊中國的應試教育,攻擊中國的高考制度。

可是筆者覺得,在教育的多樣化之前,它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公平。

有了公平,才能談教育,沒了公平,一切免談。

如果你仔細觀察,叫素質教育叫得最兇的一幫人,基本上都是有錢人。

如果中國高考真的變成了素質考試,那將是有錢人的天下。

就像那個深圳實驗學校的柳博在“兩會”上說,希望推行教育考試改革,搞素質教育,最後人們卻發現他穿著一身的阿瑪尼。

所以,筆者為什麼要解釋美國的素質教育和中國的應試教育,就希望你明白,哪一種教育才是社會的真正良心。

越瞭解真實的美國教育,我越為自己生在中國而慶幸。

我感激高考,因為它最大程度地做到了公平,再強大的背景,再過硬的資本,在它面前都無可奈何,它只認分數,只要分夠高,就能上名校。

我不敢說這一點弊端都沒有,但至少一視同仁、公開明朗,讓我們知道,金錢並不能主宰一切,所有的努力都有方向,並且有價值。

十年寒窗固然辛苦,但前方始終有希望——我們會比父輩過得好,而我們的下一代,會比我們過得好。

最後,引用一句羅振宇曾經說過的話:

今天的中國,社會分層還沒有最終形成,教育分層還遠著呢,所以這是一個大好的時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

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提升自己的認知,而超越自己的階層。

所以,與其在別處仰望,不如踏踏實實地奮鬥,成功的彼岸也許遙遠,但進一步,必然會有進一步的歡喜。

美國的素質教育和中國的應試教育之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